在半導體芯片制造過程中,臺階結構的精確測量至關重要,通常采用白光干涉儀或步進儀等非接觸式測量設備進行監控。然而,SiO?/Si臺階高度標準在測量中存在的問題顯著影響了測量精度。傳統標準的上表面(SiO?)和下表面(Si)的折射率(n)和消光系數(k)差異導致了反射光的干涉相消現象,進而影響白光干涉儀的測量結果。為解決這一問題,本研究結合半導體濺射工藝,提出在臺階標準表面濺射一層金屬鉻(Cr)。通過光學理論分析,探討材料層對測量的影響,并采用Flexfilm探針式臺階儀與白光干涉儀進行對比測試,以驗證優化工藝的有效性。
1
測量偏差的理論分析
flexfilm
- 白光干涉儀的測量原理

白光干涉儀的測量原理
白光干涉儀基于光的干涉效應測量臺階高度,如圖所示。光源發出的白光經分束器分成兩束,一束從參考鏡反射,另一束從被測表面反射。兩束光重新結合后形成干涉條紋,并通過CCD記錄,最終計算臺階高度。干涉條紋的可見度(M)由兩束光的強度比決定:式中,I?, I? 為兩束光強度,Δ為光程差,λ為波長。

白光干涉儀掃描的臺階結構
2
測量誤差來源分析
flexfilm
傳統SiO?/Si臺階結構由于上下表面材料不同,導致反射率和相位差變化,影響干涉條紋的精確提取。根據菲涅耳反射理論,當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反射率(R)可表示為:

其中,n為折射率,k為消光系數。由于SiO?(n≈1.46)與Si(n≈3.88)的光學參數差異顯著,使得反射光強度變化,導致干涉儀測量偏差。

臺階高度標準件測試結果對比
3
臺階標準制備工藝優化
flexfilm
- 標準制備流程
傳統的SiO?/Si臺階制備工藝包括:1.熱氧化(SiO?層生長)2.旋涂光刻膠3.曝光與顯影(1:1掩膜接觸式光刻)4. 干法/濕法蝕刻(優化臺階結構)5.去膠(H?SO?/H?O?混合清洗)
- 磁控濺射金屬層改進

[標準件] 制備工藝的改進
為解決光學參數差異問題,本研究在去膠后增加一步Cr濺射工藝。Cr具有高折射率(n≈3.18)、硬度和耐腐蝕性,可有效覆蓋SiO?/Si表面,使上下表面光學參數均一化。采用磁控濺射技術,確保金屬層厚度均勻。
- 改進后臺階標準的實驗驗證
制備不同標稱高度(20–1000 nm)的臺階標準,采用兩種方法測量:臺階儀(基準測量):接觸式測量,激光干涉儀校準,ABay誤差補償。白光干涉儀(非接觸式測量):比較兩種方法的數據,分析誤差大小。

實驗數據表明,濺射Cr層后的臺階標準測量誤差<1%,驗證了工藝優化的有效性。本研究通過濺射金屬鉻(Cr)層于SiO?/Si臺階高度標準表面,成功解決了白光干涉儀的測量偏差問題,顯著提升精度至1%以內。實驗表明,該方案工藝兼容半導體制造流程(熱氧化/蝕刻后添加濺鍍),有效消除了上下表面光學參數(n和k)差異導致的誤差,適用于20–1000 nm量程的計量需求。
Flexfilm探針式臺階儀
flexfilm
在半導體、光伏、LED、MEMS器件、材料等領域,表面臺階高度、膜厚的準確測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尤其是臺階高度是一個重要的參數,對各種薄膜臺階參數的精確、快速測定和控制,是保證材料質量、提高生產效率的重要手段。
- 配備500W像素高分辨率彩色攝像機
- 亞埃級分辨率,臺階高度重復性1nm
- 360°旋轉θ平臺結合Z軸升降平臺
- 超微力恒力傳感器保證無接觸損傷精準測量
通過使用高精度的Flexfilm探針式臺階儀作為比對標尺,對開發的標稱范圍20~1000 nm的帶鉻鍍層臺階標準件高度進行了嚴格評價。實驗數據清晰表明,鍍層成功將白光干涉儀的測量相對誤差抑制在±0.83%以內(平均值絕對值<1%),相比未鍍層的“裸”SiO?/Si標準件精度提升顯著。此方案為半導體精密計量提供了可靠工具,具有潛力在更廣泛的光學測量環境中推廣應用。原文出處:《Effect analysis of surface metal layer on step height standard》
*特別聲明:本公眾號所發布的原創及轉載文章,僅用于學術分享和傳遞行業相關信息。未經授權,不得抄襲、篡改、引用、轉載等侵犯本公眾號相關權益的行為。內容僅供參考,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核實并處理。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963瀏覽量
238758 -
測量
+關注
關注
10文章
5275瀏覽量
11361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晶圓表面形貌及臺階高度測量方法

白光干涉儀測量臺階高度有哪些優勢

白光干涉儀測量臺階高度有哪些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