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科瑞++18721098782+++零碳園區建設
一、政策背景:雙碳目標下的戰略布局
在 “雙碳” 目標引領下,零碳園區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2025 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 “建立零碳園區” 納入重點任務,工信部要求新培育綠色制造標桿,推動園區能效全部達到行業標桿水平,國家發改委同步推進碳達峰試點建設。地方層面,上海市閔行區明確提出到 2025 年推進零碳園區試點建設,市級以上園區全部完成循環化改造,非化石能源占比達 20%。江蘇省等試點省份更出臺《零碳園區建設指南》,從能效標桿化、能源零碳化、管理數智化等維度建立建設標準。
二、零碳園區:定義與價值重構
零碳園區是通過能源、產業、建筑、交通等多領域綠色技術集成,實現碳排放趨近于凈零的工業園區。其核心在于構建 “源 - 網 - 荷 - 儲 - 充” 協同的微電網體系,通過數字化管理平臺優化能源調度,減少對傳統電網的依賴。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園區集中了全國 30% 以上的工業碳排放,推進零碳轉型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更能通過降本增效(如峰谷電價套利、需量管理)、政策補貼、碳交易收益等路徑創造經濟效益,同時提升企業品牌價值與 ESG 評級。
三、安科瑞 EMS3.0:零碳園區的智慧引擎
安科瑞 EMS3.0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以 “云 - 邊 - 端” 三位一體架構,破解園區轉型難題。在 “端” 側,通過智能電表、環境監測終端等設備實現電、氣、熱等 20 + 能源品類的高精度采集,精度達 1.0 級;“邊” 側利用邊緣計算設備實現數據本地化處理與快速響應;“云” 端則運用大數據分析與 AI 算法,實現能源智能預測、優化調度與碳排精準核算。該系統深度適配《工業企業和園區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指南》,支持能效對標、碳足跡全生命周期追蹤等核心功能,直接響應國標規范。
四、核心功能:從數據感知到價值創造
能源全鏈條管理
實時監控:整合變電站、光伏、儲能等 182 個監測點,實現能源數據秒級更新,異常告警響應時間 < 2 秒。
智能控制:通過光儲充協同策略,某工業園區光伏消納率提升至 85%,年省電費超 200 萬元。
優化調度:基于 96 小時負荷預測(準確率 85%+)與分時電價,動態調節儲能充放電。
碳資產管理閉環
精準核算:對接《零碳園區評價標準》,采用權威數據庫實現碳排在線監測,某汽車零部件企業完成碳足跡認證后出口成本降低 12%。
配額管理:實時測算碳配額缺口,某水泥企業通過 “儲能調峰 + 綠電采購” 組合策略年降碳成本 300 萬元。
碳交易賦能:聚合分布式資源參與電力市場,某工業園區年收益達 380 萬元。
安全與擴展能力
三層防護:設備層三級電池監控、網絡層硬件加密、策略層 16 種安全預案,保障系統穩定運行。
柔性擴容:某電池企業利用儲能秒級響應特性支撐 1.2MW 超容負荷,單次擴容成本直降 80%。
虛擬電廠:作為園區級能源路由器,聚合可調負荷資源參與電力需求響應,提升能源系統靈活性。
五、實踐成效:從概念到落地
在浙江能源集團智慧園區,EMS3.0 整合光伏、儲能系統后,綠電消納率提升至 85%,綜合用能成本降低 20%;上海張江人工智能產業園通過 8.6MW 光伏 + 2MWh 儲能實現日間綠電 100% 自給,年減碳 2.8 萬噸,獲政府補貼超 500 萬元。這些案例證明,安科瑞 EMS3.0 不僅能滿足碳核查、能效對標等合規需求,更能通過能源成本降低、碳資產運營等路徑,將零碳轉型轉化為企業競爭力。
結語
零碳園區建設是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的必由之路。安科瑞 EMS3.0 以 “技術合規性 + 應用實效性” 雙重優勢,構建起智慧能源與低碳運營雙輪驅動體系,為園區提供可落地、可復制的創新方案。隨著虛擬電廠規模化發展,該平臺將進一步推動園區從 “低碳” 向 “負碳” 升級,助力我國在全球綠色低碳浪潮中搶占先機。
審核編輯 黃宇
-
EMS
+關注
關注
2文章
401瀏覽量
39418 -
安科瑞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50瀏覽量
32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無錫零碳工廠建設提速,安科瑞能碳管理平臺適配能效提升與低碳轉型

安科瑞 EMS3.0 賦能零碳園區:能耗管控 + 綠電消納,解鎖碳中和 “最優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