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科瑞劉鴻鵬172一6972 一5322
一、零碳園區建設的意義
零碳智慧園區是指在園區規劃、 建設、 管理、 運營系統性融入碳中和理念 ,依托零碳操作系統 , 以核算規劃 碳中和目標設定和實踐路徑 , 以泛在化感知監測碳元素生成和消減過程 , 以數字化手段整合節能、 減排、 固碳、 碳匯等碳 中和措施 , 以智慧化管理實現產業低碳化發展、 能源綠色化轉型、 設施集聚化共享、 資源循環化利用 ,實現園區內部碳排放與吸收自我平衡 ,生產生態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園區。
截至到2020年 ,我國各類產業園區已達2.5萬余個 , 園區碳排 放可達全國總排放量的約31%, 因此 ,調整產業結構、 優化能源 結構、 提升整體能效 ,加快推動 “零碳” 園區建設將成為落實精 準減排、 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的 工作重點。
二、政策背景與技術需求
2025年7月9日,安徽省發展改革委聯合省工信廳、省能源局印發皖發改環資〔2025〕376號文件,即《關于組織申報零碳園區的通知》,旨在指導園區圍繞“園區能碳管理平臺”“源網荷儲”協同等方面提升能力,申請并建設零碳園區。
中央層面,《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發改環資〔2025〕910號)強調零碳園區應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直連、能碳管理平臺等手段,構建“近零”碳排放、可持續智能園區。
因此,零碳園區亟需具備:對能源供給與多種能源協同的監控與調度;實時負荷預測、優化儲能策略;電能質量、安全、碳排放等掌控能力。
三、安科瑞EMS?3.0微電網解決方案概述
安科瑞(上海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EMS?3.0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是一種集成了現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IoT、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AI)的系統,用于監測、控制和優化能源使用,以提高 效率并減少浪費,通過整合分布式光伏、儲能、充電樁、市政負荷和變電設施等多節點,實現能源的“感知—分析—決策—控制”閉環管理。
核心模塊功能包括:
儲能優化控制:基于AI預測與電價機制,調整儲能充放電策略,峰谷套利收益提升30%,儲能利用率和經濟性顯著增強。
AI預測與策略制定:采用LSTM模型實現負荷和發電預測誤差<5%,自主生成調度策略。
碳資產管理:自動核算Scope2碳排放并生成ISO?14064標準報告,碳交易收益提升15%。
故障預警與運維管理:包含巡檢工單、故障報警、日志分析,電網運行更安全。
四、“源網荷儲”協同體系構建
EMS?3.0通過協調控制器+平臺架構,將微電網的源(光伏等)、網(配電設施)、荷(工業及生活負荷)、儲(電池)統一協調,實現:
光伏發電與儲能智能匹配,降低棄光;
依據峰谷電價進行儲能調度,實現電費節省;
與電網調度接口協作,參與虛擬電廠或電力市場,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五、在零碳園區中的應用路徑
1.能源供給管理
借助EMS?3.0實施綠電直連、高比例光伏入園,搭配儲能結構,支持零碳供能模式,響應國家“綠電直連、多種能源協同”要求。
2.用能與碳排控制
通過平臺監控負荷、分析碳排趨勢,自動匯總報告,推動園區碳資產管理體系落地并支撐標桿化發展。
3.電力質量與可靠性
微電網系統實時檢測電能質量、過載、諧波等問題,支撐低碳工廠與關鍵設備的穩定運行。
4.安全與應急響應
電氣與消防系統聯動預警,為高標準園區建設保駕護航,契合文件中“3年無重大安全事故”要求。
5.政策申報與評估對接
該系統支撐核心申報條件:能碳管理能力、技術可復制性以及示范性,切合皖發改376號“組織申報零碳園區”的具體要求。
六、典型案例與效果評估
安科瑞EMS?3.0已在工業園區、體育場、高速公路變電站等場景落地,并產生顯著成效:
工業園區:儲能峰谷套利收益提升,棄光率顯著下降;
體育場館:能源穩定性管理,保障賽事供電;
高速公路設施:遠程運維,大幅降低現場成本。
結語
隨著皖發改環資〔2025〕376號文件推動下,園區申報零碳地產熱度攀升,微電網與EMS?3.0技術的深度契合為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給、多種能源協同”提供路徑支撐。建議園區引入安科瑞EMS?3.0為核心系統,結合園區規模和發展特色,開展試點示范,形成“技術+政策+商業模式”聯動,助力安徽省成為全國零碳園區建設典范。
審核編輯 黃宇
-
EMS
+關注
關注
2文章
402瀏覽量
3942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安科瑞EMS3.0以“智能感知+AI優化+碳合規”,實現企業零碳轉型

零碳園區轉型卡殼?從設備孤島到碳管理,EMS3.0 一站式破局四大痛點

【解決方案】從“能耗雙控”到“零碳工廠”:園區如何借力智慧微電網搶占雙碳新賽道?

安科瑞 EMS3.0 賦能零碳園區:能耗管控 + 綠電消納,解鎖碳中和 “最優解”

從“購電焦慮”到“綠電賺錢”:EMS3.0的園區電力交易策略解析

EMS3.0碳-能耦合視角下的江蘇微電網數字孿生系統構建

安科瑞EMS3.0協同光伏、儲能、充電樁等以數據驅動的智慧能源方案,讓園區用電成本直降3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