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半導體和顯示面板制造過程中,光刻膠剝離環節若處理不當,易引發寄生柵極效應和斜紋 Mura 問題,嚴重影響產品性能和顯示質量。同時,光刻圖形的精確測量對工藝優化不可或缺。本文將介紹可避免上述問題的光刻膠剝離裝置,并探討白光干涉儀在光刻圖形測量中的應用。
避免寄生柵極效應和斜紋 Mura 的光刻膠剝離裝置
問題成因分析
寄生柵極效應通常由光刻膠殘留、剝離液對金屬層的不均勻腐蝕導致電學性能異常;斜紋 Mura 則多因光刻膠剝離不均勻,在基板表面形成殘留物分布差異引起光學特性變化。傳統剝離裝置因剝離液分布不均、處理過程穩定性差等問題,易誘發這些缺陷。
裝置設計
該光刻膠剝離裝置主要由剝離液供給系統、反應腔室和超聲輔助系統組成。剝離液供給系統采用多噴頭均勻噴灑設計,通過精密流量控制裝置,確保剝離液在基板表面均勻覆蓋,避免局部濃度過高或過低引發剝離不均。反應腔室配備溫控模塊和氣體吹掃裝置,溫控模塊可將腔室溫度穩定控制在 20 - 30℃,保證剝離液性能穩定;氣體吹掃裝置在剝離完成后,及時清除殘留剝離液和光刻膠碎屑,防止其殘留引發寄生柵極效應和斜紋 Mura。超聲輔助系統通過在反應腔室壁安裝超聲換能器,產生高頻超聲波,促進剝離液對光刻膠的滲透和溶解,提高剝離效率和均勻性,減少光刻膠殘留風險 。
工作流程
將待剝離光刻膠的基板放置于反應腔室的載物臺上,設定好剝離液供給參數、溫度和超聲強度等。剝離液供給系統啟動,多噴頭均勻噴灑剝離液至基板表面,超聲輔助系統同時工作,加速光刻膠溶解。完成剝離后,溫控模塊保持腔室溫度穩定,氣體吹掃裝置啟動,清除殘留物,從而降低寄生柵極效應和斜紋 Mura 產生的可能性。
白光干涉儀在光刻圖形測量中的應用
測量原理
白光干涉儀基于白光干涉現象,通過對比參考光束與樣品表面反射光束的光程差,將光強分布轉化為樣品表面高度信息,能夠實現納米級精度的光刻圖形形貌測量,可有效檢測光刻圖形的微小結構變化,為工藝優化提供數據支撐。
測量過程
將光刻工藝后的樣品置于白光干涉儀載物臺上,利用顯微鏡初步定位待測區域。調節干涉儀光路參數,獲取清晰干涉條紋圖像。通過專業軟件對圖像進行相位解包裹等處理,精確計算出光刻圖形的深度、寬度、側壁角度等關鍵參數,以評估光刻圖形質量是否符合工藝要求 。
優勢
白光干涉儀采用非接觸測量方式,避免對光刻圖形造成物理損傷;測量速度快,可實現批量檢測,滿足生產線上快速檢測需求;其三維表面形貌可視化功能,能直觀呈現光刻圖形的質量狀況,便于工程師快速定位和分析問題,及時調整光刻工藝參數,預防因光刻圖形質量問題引發的寄生柵極效應和斜紋 Mura 等缺陷 。
TopMap Micro View白光干涉3D輪廓儀
一款可以“實時”動態/靜態 微納級3D輪廓測量的白光干涉儀
1)一改傳統白光干涉操作復雜的問題,實現一鍵智能聚焦掃描,亞納米精度下實現卓越的重復性表現。
2)系統集成CST連續掃描技術,Z向測量范圍高達100mm,不受物鏡放大倍率的影響的高精度垂直分辨率,為復雜形貌測量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3)可搭載多普勒激光測振系統,實現實現“動態”3D輪廓測量。
實際案例
1,優于1nm分辨率,輕松測量硅片表面粗糙度測量,Ra=0.7nm
2,毫米級視野,實現5nm-有機油膜厚度掃描
3,卓越的“高深寬比”測量能力,實現光刻圖形凹槽深度和開口寬度測量。
審核編輯 黃宇
-
干涉
+關注
關注
0文章
32瀏覽量
9274 -
白光干涉儀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1瀏覽量
25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行業案例|膜厚儀應用測量之光刻膠厚度測量

Micro OLED 陽極像素定義層制備方法及白光干涉儀在光刻圖形的測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