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金剛石碳(DLC)薄膜因高硬度、耐磨損特性,廣泛應用于刀具、模具等工業領域,其傳統顏色為黑色或灰色。近期,日本研究團隊通過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CVD)技術,將DLC薄膜厚度控制在20-80納米范圍內,首次實現對其結構色的精確調控。這一發現為材料的光學功能化提供了新方向。
等離子體CVD裝置示意圖
1
結構色產生的物理機制
flexfilm
結構色由光的干涉效應主導,而非化學染料。當光照射到薄膜表面時,部分光在上表面反射,另一部分穿透薄膜后在下界面反射。兩束反射光發生干涉:
干涉條件:公式表明,薄膜厚度(d)和折射率(n)共同決定增強的波長(λ)。實驗中DLC薄膜的折射率穩定在2.0,厚度成為唯一變量。
厚度調控波長:厚度增加時,干涉增強的波長向長波方向移動(如藍光→綠光→黃光)。
多層干涉示意圖
2
薄膜厚度與顏色的定量關系
flexfilm
研究團隊通過改變沉積時間(4-15分鐘),制備了不同厚度的DLC薄膜,并觀察到以下規律:
DLC薄膜沉積時間與膜厚的關系
20-50納米:顏色從藍色(主波長450 nm)過渡到綠色(550 nm),亮度(Y值)隨厚度增加而升高,但色彩純度(pe)下降。
50-80納米:顏色轉向黃色(580 nm以上),亮度降低,純度回升。
臨界厚度50納米:亮度和純度的變化趨勢在此處反轉,可能與多層干涉模式的切換相關。
薄膜厚度與激發純度(“pe”)之間的關系
3
結構色的技術優勢
flexfilm
與傳統色素染色相比,結構色具有顯著優勢:
耐久性:顏色由物理結構決定,無化學降解風險,適用于高溫、高磨損環境。
環保性:無需染料或涂層工藝,減少化學污染。
可編程性:通過調整薄膜厚度或結構,可精確設計目標顏色
結構色彩
4
潛在應用場景
flexfilm
工業設計:刀具、模具表面賦予標識性顏色,兼顧功能與美觀。
消費電子:手機、電腦外殼的永久性色彩方案,避免噴漆脫落問題。
光學器件:抗反射涂層、濾光片的低成本制備。
航空航天:衛星部件表面涂層,兼具耐磨性與熱控性能。
此研究揭示了DLC薄膜在光學領域的潛力,為開發新型結構色材料提供了理論依據。未來,結合納米級厚度控制與多層膜設計,有望實現更廣色域、更高純度的色彩調控。
FlexFilm單點膜厚儀
flexfilm
FlexFilm單點膜厚儀是一款專為納米級薄膜測量設計的國產高精度設備,采用光學干涉技術實現無損檢測,測量精度達±0.1nm,1秒內即可完成測試,顯著提升產線效率。
1.高精度測量:光學干涉技術,精度±0.1nm,1秒完成測量,提升產線效率。
2.智能靈活適配:波長覆蓋380-3000nm,內置多算法,一鍵切換材料模型。
3.穩定耐用:光強均勻穩定(CV<1%)年均維護成本降低60%。
4.便攜易用:整機<3kg,軟件一鍵操作,無需專業培訓。
FlexFilm單點膜厚儀可結合DLC薄膜材料為精密制造提供了一把“快而準的尺子”,在半導體制造過程中實時監測薄膜的沉積和生長厚度。搭建各種光譜實驗平臺,實現對各種材料的光學特性、膜厚、材料的反射率、透過率等光譜特性的測試和分析實驗。
原文出處:《Effects of film thickness on structural color of DLC films deposited by plasma CVD method》
*特別聲明:本公眾號所發布的原創及轉載文章,僅用于學術分享和傳遞行業相關信息。未經授權,不得抄襲、篡改、引用、轉載等侵犯本公眾號相關權益的行為。內容僅供參考,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核實并處理。
-
薄膜
+關注
關注
0文章
314瀏覽量
34456 -
測量
+關注
關注
10文章
5275瀏覽量
11361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動力電池系統耐久性實驗探索
PSoC? 6 中嵌入式閃存的正確最低耐久性是多少?
如何設計一個通用開放的PCM耐久性測試系統?
燈具耐久性試驗設施設計方案
基于VB串口通信的電動天窗耐久性測試系統的設計

不怕冷耐力強!超越5000小時耐久性的燃料電池產品
簡單說明如何計算產品設計中的FRAM耐久性
如何增強UV膠水粘接的耐久性,具體有什么方法
高鐵路基水泥穩定碎石基床凍融耐久性劣化模型

M8_4pin接口耐久性怎么樣

LMS 耐久性測試解決方案

戴姆勒電動卡車的耐久性測試方案

戴姆勒電動卡車耐久性分析中的車輪力測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