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作為近年來逐漸興起的概念,整頓從未停止。
早在2017年,就曾有15家大數據公司因“變相買賣用戶數據”集體被調查,其中多家估值超過幾十億。
去年下半年,大數據行業經歷史無前例的大風波,摩羯科技、新顏科技、公信寶等公司相關人員相繼被調查,就連51信用卡等多家涉及大數據業務的服務商也未幸免。
當時,大數據技術相關從業人員彼此間的日常“問候”是:你家老板被抓了嗎?
近日,瞭望消金獲悉,有媒體稱,九次方大數據信息集團有限公司管理層核心高管爆料其公司資產多為空殼。
同時,九次方董事長王叁壽年初已被公安機關帶走調查。雖補繳了大額的稅款,辦理了取保候審手續。但目前所涉及的案件仍在調查過程中。
對此,九次方官方回應稱,這是個別員工離職后的惡意詆毀,王叁壽現處于自由狀態。但確實是在2019年年底的時候為他此前的一家咨詢公司補繳過一部分稅款。
目前事實真偽無從追跡,但這也再次拉緊了從業人員的神經:2019年的大數據行業“地震”,會延續到2020年嗎?
01
大數據行業的幸與不幸
我們有幸活在一個互聯網信息時代,卻也不幸的成為隱私數據“裸奔”的一代。
信息泄露有多可怕?之前,瞭望消金就聽不少粉絲反映過,自己莫名其妙“被貸款”,背上幾十萬的還款債務不說,還因逾期未還影響到征信成了黑戶,無法通過銀行貸款買房買車。
其實在互聯網剛剛誕生的時候,數據只是信息轉送的載體,用過即丟。到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都被“有心人”收集起來,通過分析推測需求,再提供相關服務。
有些不法分子和不正規的貸款機構這將手伸向了這些“數據”漏洞,讓手機貸款這件本來是方便快捷的美事兒,變成了快速牟利的工具。
曾有大學生想在網上兼職做主播賺點零花錢,誰知道遇到了詐貸集團。
在視頻面試的過程中,對方讓該學生對著手機眨眼點頭,說是“形象考核”,實際上是在進行貸款審核。最終該學生不僅沒有賺到外快,還背負了3萬元的貸款。
在瞭望消金看來,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實際生活中個人數據泄露的情況,可能比你想象中的更可怕。
2014年“大數據”的概念首次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提出,發展萬眾創新大數據,完善大數據產業鏈。
2017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則強調,到2020年,技術先進、應用繁榮、保障有力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至此,第三方大數據公司如雨后春筍,借助融資勢頭快速崛起。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上半年,我國就有63家大數據創業公司獲得融資,總融資金額超過68億人民幣,其中獲得上億元融資的企業有17家。
然而,這些第三方數據公司背后逐漸形成的豐富“大數據庫”,已成為黑客垂涎的獵物。
在地下黑市,數據交易更是猖獗,個人隱私數據都是明碼標價。業內人士認為,在某種程度上,背后也有部分大數據公司的“推波助瀾”。
(有媒體獲取到黑市流動的車管所數據)
2017年末,15家大數據公司被調查,行業亂象昭然若揭,引起一系列監管動作,一場“劣幣驅逐良幣”的競賽就此展開,一度讓數據行業風聲鶴唳。
當時有業內人士稱,一家數據公司(估值有5億美元)成立了殼公司,在外專門負責收購黑市數據。通過清洗和挖掘的方式,將匯總數據“漂白”后,重新包裝出售給有需要的企業。
“大數據行業整治是件好事。”某數據公司CEO表示:我們盡量保證了公司數據獲取的合法性,但友商們全都從地下低價購買數據,在價格戰中,我們毫無競爭力。
有業內人士直言,若大數據公司目光短淺,濫用數據獲取眼前利益,那將是一個行業的悲哀。
時至今日,奔跑在大數據時代一線的第三方大數據公司們,是否已經做好“悔改”的覺悟?
02
數據行業“地震”中,違規玩家無一幸存
如果說,2017年是大數據行業整頓的開端。那么,2019年大數據行業面對的整肅,可以用“大地震”來形容。
2019年9月開始,摩蝎科技、新顏科技、聚信立、同盾科技、天璣科技等陸續主動或被動地暫停了業務。有大數據風控從業者表示并不意外,“最近爬蟲類的數據服務商都被查了。”
另有消息稱,摩羯科技和新顏科技的兩位高管被突然帶走,跟其背后的現金貸公司,涉嫌暴力催收,違規開展“套路貸、超利貸”等行為有關。
與此同時,包括錦程消費金融在內的多家貸款機構受到影響,突然暫停放款業務。根據公告稱,暫停原因是:三方數據接口供應商停止了運營商數據及公積金查詢服務。
瞭望消金發現,對于多數第三方大數據風控服務商來說,爬蟲技術是核心競爭力。
主要通過與網貸平臺、消金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提供數據支持,并利用大數據分析幫助機構搭建精準營銷、貸前與貸后管理模型、授信評分系統、及反欺詐技術等賺取利潤。
然而,在利益的驅動下,畸形爬蟲產品應運而生,像數據竊取、隱私泄露、信息濫用等讓用戶個人隱私安全問題,越來越不容忽視。
有業內人士認為,互金數據亂象已久,隨著大數據安全的監管治理日益趨嚴,以及征信建設的不斷完善,這類游走在“灰色地帶”的數據公司,生存空間將會越發狹窄。
在瞭望消金看來,捍衛數據安全,向“數據買賣”說不!是保護行業合規發展、守衛行業健康發展的唯一途徑。相信大數據安全治理的“余震”,將讓更多僥幸的玩家走向滅亡。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6瀏覽量
26440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60瀏覽量
1403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華為助力打造地震行業數智底座
國產碳化硅MOSFET行業亂象的陣痛期預計持續到2028年

廣電計量亮相2025年廣州市人工智能與企業數據治理研討會
2025年機器人行業的五大趨勢
飛思儀表亮相2025年空壓機行業英雄會南京站
2025年照明行業外貿前景展望

地震前后植被覆蓋變化與地震烈度關系探究

梯度科技榮獲2024年度八桂大數據科技成果獎
2023年度《中國公路貨運運行大數據分析報告》發布

地震監測智能化,spp/ble藍牙模組為地震儀帶來新功能

廣州頤能亮相2024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激發行業新動能

OLED面板設備將成為2020年至2027年的主要投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