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今天的文明,正坐落于無線網絡的持續數十年的高速發展之上。
我們隨手使用智能手機刷視頻、玩游戲的生活體驗;隨處可以實現的移動辦公;全屋智能的家居設備;穿梭于道路的智能汽車;工廠中轟鳴的工業互聯網設備。這些曾經只能出現在科幻文學中的場景,都是依賴無線網絡持續進步才變成了現實。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信息革命以來,每一次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進步,都在以無線網絡進步作為前提條件。并且伴隨科技的發展,我們對無線網絡帶寬、時延、運維等能力的要求不斷升級。
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在《奇點臨近》提出,隨著AI技術的發展,人類的工業文明乃至生存哲學都在接近巨變的臨界值。從智能涌現現象的出現,到千行萬業通過AI技術解放生產力,AI正在成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奇點。這種情況下,我們能看到AI時代對無線網絡的期待也在不斷增強。
7月26—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2025 WORLD AI CONFERENCE)在上海舉辦。今年的WAIC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受關注程度最高,現場最為火熱的一屆。我們在現場觀察到了這樣一個現象:除了對大模型、AI算力、具身智能這些AI熱點的關注,以及對AI基礎軟硬件的討論外,產業各界正在密切關注無線網絡與AI的關系。AI時代的正式到來,依舊離不開無線網絡的先鋒作用,似乎已經成為全球AI產業與通信產業的共識。
那么,在經歷了數十年迭代發展之后,無線網絡還能向何處走?全球運營商如何抓住與AI時代緊密耦合的跨時代機遇?
在7月26日下午WAIC 無線電論壇當中,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周紅分析了未來五至十年的無線網絡技術發展趨勢,現場發布了無線網絡的十大挑戰。
對于通信產業來說,清晰的技術挑戰即是明確的業務發展方向,而對于AI時代的每個人來說,無線網絡的發展挑戰就是通往未來的階梯。
讓我們嘗試沿著華為發布的無線網絡十大挑戰,邁出踏向智能時代的腳步。
從電報時代到5G-A普及化的今天,人類文明在現代世界的進步,可以說每一步都遵循了無線網絡先行的準則。而當大模型帶來了智能涌現的契機,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XR體驗從未來穿行而來。AI技術的普及應用帶來了對無線網絡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可以說,從WAIC現場到整個AI時代,我們設想的一切藍圖都依賴一張無處不在的強健的無線網絡。
周紅提到,2018年的大模型參數值約在1.17億,2019年增長到15億,2020年增長到1,750億,2023年達到1.8萬億,五年時間就增長了1.5萬倍。未來,新的AI應用、新的科學和技術突破以及新的政策將牽引信息產業的巨大發展,使得通信能力將增加100甚至1000倍,計算能力將增加1000到10000倍。
不難看出,AI技術的爆發帶來了通信需求的激增。這種正向反饋循環,將帶來從生活到生產各個領域的智能迭代。比如說,高清與3D音視頻、XR眼鏡、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體應用將在我們的生活中帶來更無線網絡的全新需求。高性能、高可靠和安全可信的無線通信同時也將全面加快產業智能化的步伐。在煤礦場景中,無線通信將支持智能化安全檢查,從而全面提升礦山的安全等級與生產效率;在醫療場景中,無線網絡創新可以全面提升手術室的通信效率,讓醫療資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在港口場景中,無線網絡創新可以支持遠程龍門吊、無人駕駛集卡等智能化應用。這一方案已經幫助天津港將無人駕駛碼頭變為現實。
那么,究竟如何實現無線網絡升級,讓通信能力能夠滿足AI時代從生活到生產中廣泛的創新需求?周紅認為,無線網絡創新突破需要基于信息感知、通信、計算、存儲和控制這五大基石。在此基礎上找到能夠接近與超越香農極限的新理論;在無線網絡中吸納通感一體、AI等新技術;并構建面向業務創新與應用創新的新架構。
基于此,華為提出了無線網絡十大挑戰:
1.Massive Beam與Cell Free等新技術和工程,實現更大容量和更好的邊緣體驗;
2.突破低能耗、精準定位和感知技術,賦能全場景物聯;
3.運維智能體和數字孿生,定義自動駕駛無線網絡;
4.基礎理論創新突破,突破香農定理天花板;
5.新材料、新器件、新算法,打造基站新形態;
6.異構資源融合軟件技術,使能多業務演進;
7.空地一體化組網與協同,使能全域寬帶通信;
8.設備與空口相結合,多維發力構建原生綠色網絡;
9.抗量子、分布式、智能化,萬物智聯的內生安全基石;
10.智能體網絡,適配智能體間協作新范式。
我們可以選擇其中三項,來詳細討論無線網絡如何成為AI時代的基石。全球運營商又如何通過無線網絡創新,在智能時代獲取更為廣闊的價值?
今天的無線通信技術已經十分令人驚嘆,但下一步如何才能打破容量邊界,實現次世代的無線網絡升級?
根據ITU正在制定的下一代無線網絡標準中提出的技術愿景,頻譜效率提升3倍、邊緣體驗達到300M~500Mbps等下一代無線網絡的關鍵。前者旨在擴大管道容量,提升通信速率;后者希望改進用戶體驗,提供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網絡服務。
而Massive Beam和Cell Free技術是實現ITU這兩大愿景的關鍵。其中,Massive Beam是通過超大規模天線陣列與智能算法,將無線信號能量精準聚焦于用戶終端,從而在空域維度創造“并行通信通道”。其能夠實現超大規模Massive MIMO,從而逼近香農極限,從而可能實現3倍頻譜效率提升的目標。
Cell-Free技術則能夠打破蜂窩網絡的形態限制,將邊緣性能提升10倍以上,保障隨時隨地的網絡一致性體驗,滿足上行20~100Mbps、下行300~500Mbps的Mobile AI業務需求。從技術實現路徑上看,Cell-Free可以實現每個用戶被附近大量AP同時服務,從而組成專屬通信域。進而實現無線網絡從基站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的網絡。
Massive Beam與Cell Free的組合,有望解決未來無線網絡提升頻譜效率,以及確保網絡一致性這兩大挑戰,從而滿足AI智能體、AI眼鏡等技術創新帶來的網絡需求。舉例來說,搭載智能體的AI眼鏡需要實現百毫秒級響應的AI識物、跨語言實時翻譯、AR導航等功能。這要求設備能穩定上傳每秒30幀的4K視頻、16kHz采樣率的語音數據。網絡大上行+隨時隨地穩定體驗是支持AI眼鏡等移動智能體的必要條件,Massive Beam+Cell Free將是AI創新與無線網絡演進結合的未來錨點。
物聯網應用在5G時代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與成長。面向未來,物聯網的持續進化,以及與AI的加速融合將成為無線網絡發展新的契機。AIoT正在容納更多的聯接對象,比如具身智能發展帶來了機器人網絡的全新需求,同時也在提供更豐富的應用,在港口、礦山、工廠,無線網絡正在承載更加復雜的AIoT系統。
為了滿足物聯網迭代造成的無線網絡需求,華為認為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需要具備三大關鍵要素:一是全場景物聯,實現對物理世界每一個對象的連接,全面采集生產要素數據,5G輕量化技術、蜂窩無源物聯(P-IoT)與NB-IoT等技術組合將會滿足具身智能、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無線網絡需求;二是5G-A全能超寬網絡,提供千兆上行、極低時延、超廣覆蓋等多維能力,保障數據快速傳輸至云端;三是全智能加持,通過行業大模型和場景模型重塑核心業務生產流程,實現千行萬業的智慧應用。
除此之外,無線網絡的發展還應該推動無源物聯從局域網走向廣域網,從而實現海量數字標簽在大面積區域的無縫覆蓋,為工業生產、倉儲物流等場景提供全新的無線網絡創新價值。
在無線網絡的技術創新加持下,全場景物聯的技術邊界與商業場景邊界將被極大程度拓寬,從而為全球運營商創造參與到智能化進程中的業務切口與機遇藍海。
伴隨著無線網絡的持續發展,傳統網絡存在參數復雜、故障定位困難、嚴重依賴人工經驗等運維管理層面的難題;伴隨著AI技術的發展,自動定位故障、全時段動態調優的自動駕駛網絡成為行業的主流。而面向未來,隨著AI大模型技術的落地,運維智能體和數字孿生等技術有望與自動駕駛無線網絡深度結合,實現無線網絡運維管理的跨越式升級。
比如說,北京聯通聯合華為,借助AI技術實現了網絡運營智能化的全面轉型,創新性推出了高鐵數字孿生系統,其能夠實現感知精度從線路柵格級到每車每用戶的秒級洞察,達成乘客業務全程100%動態可視,顯著提升了5G-A網絡的運營效率與服務質量。
面向未來,全面融入AI技術的自動駕駛無線網絡,將成為運營商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網絡運維效率的利器。運維智能體+RAN數字孿生系統將會成為自動駕駛無線網絡的關鍵技術路徑。運維智能體可能包括突發保障智能體、節能智能體、編排智能體等,可以幫助運營商打通端到端無人自動運維系統。RAN數字孿生系將通過高精度定位對網絡進行時空精確描述,利用圖神經網絡對網絡行為的計算機仿真,從而實現網絡行為的高智能決策。
自動駕駛無線網絡,將極大減輕運營商運維成本,同時使能全新的業務模型,為運營商在AI時代拓展商業版圖提供助力。
在當前階段,各界普遍對AI技術的突破與應用報以極大的熱情。但對于AI時代所需要的網絡條件卻只有朦朧的認識。缺少真正行之有效的技術演進方案與行業突破路徑。無線網絡十大挑戰的本質,是華為通過對無線通信技術的深厚積累,以及在AI、計算、存儲等領域的廣泛布局,結合對行業智能化進程的整體把握,綜合性提出了無線網絡的前瞻發展方向與技術愿景。
這十個挑戰命題,合在一起,明確了一個創新發展方向,有了未來發展方向也就有了腳下的路。華為提出十大挑戰的戰略內核,就是幫助全球通信行業錨定了通向AI時代的進階之路。
在目前階段,全球運營商都處在普遍性地升級轉型階段。如同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MWC上海展期間提到,電信業歷經近40年的快速發展,已進入了技術過剩、主要市場消費者基本需求飽和滿足、收入增長停滯的年代,整個產業進入穩定發展期,產業界在努力探索增長的機會與路徑。
而新的產業路徑與增長機會,需要依靠新挑戰、新技術、新趨勢來獲取。這種戰略思路不僅將影響運營商面向次時代無線網絡的布局,同時也將驅動當下的技術演進與商業增長路徑。目前5G-A 正處在關鍵發展節點,新技術驅動的產業機會創新已經凝聚成形。比如說,5G-A的大上行能力正成為運營商新機會的探索支點。比如說,人機多模態交互需要泛在20Mbps的上行能力,車聯場景的智能座艙、車云協同、車路協同等需要上行20Mbps和時延20ms的體驗保障。為此,運營商進行5G大上行能力進行了深入的技術探索與產業深耕。比如中國電信智聚大上行方案,利用AI模型實時預測信道質量并通過AI實現時頻制空功五維協同調度。使時延降低30%+,上行速率提升15%+,邊緣體驗提升15%+,從而打造了體驗能效雙領先的5G-A網絡。
以未來挑戰驅動技術進步,以技術進步探索商業化可能性。已經成為全球運營商從深耕5G-A發展關鍵期,到完成AI時代無線網絡長期探索的深度共識。
從跨越大洋的一聲電報,到穿越星空的一次通話,再到用一部手機網羅世界。無線網絡永遠走在現代世界的最前沿,永遠是科技創新陣列中的先登勇士,永遠在將我們無法想象的瑰麗變為現實。
在今天,我們很難想象接下來5年、10年,智能化技術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但我們可以預知一件事:那就是所有改變都將由無線網絡開始。
從這個維度看,無線網絡的挑戰,就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審核編輯 黃宇
-
無線網絡
+關注
關注
6文章
1470瀏覽量
67222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405瀏覽量
28100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遼寧移動攜手華為打造無線網絡全要素智能化示范區
華為在無線網絡智能化領域的最新成果與未來藍圖
NVIDIA技術助力歐洲加強AI原生無線網絡研究與開發
NVIDIA與電信企業共同研發AI原生6G無線網絡
華為引領無線網絡綠色節能新趨勢
tplink無線網橋怎么配對
wds和傳統無線網絡的區別
Poe供電與無線網絡的結合
廣芯微電子推出面向電力與新能源應用的UMICLINK無線網關系統套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