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知名媒體IP《首席訪談》發起成立的企業決策人社群“首席朋友圈”走進達實智能,深入了解達實智能企業創新發展之路,共同探討企業家的“心力驅動”實踐。
活動當天,來自鳳凰網、獨角獸領袖聯盟、中交地產、香港銅鑼灣集團、國泰海通證券、中歐資本、聯想后海中心、長江商學院、深圳市和健集團、中合集團、景鵬集團、境成資本、中深資本、山克新能源等企業和機構的百余位投資人、企業家、媒體和超級個體相聚達實智能大廈,參訪了達實智能物聯網技術及應用展示中心,了解了達實智能接入生成式AI后AIoT平臺的智慧助手應用。
縱向創新:達實AIoT平臺賦能企業園區用戶
達實智能創始人兼董事長劉磅以“萬物智聯 心心相通”為主題,分享了公司的成長歷程、創新故事和未來發展展望。達實智能以AIoT平臺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化解決方案、基于用戶體驗的交互產品創新,以及“心力驅動”的發展歷程,引起活動來賓高度關注。
劉磅董事長展示了自己手機端AIoT平臺的三維可視化頁面,現場演示了達實AIoT平臺V7版本AI助手的物聯應用,語音詢問“達實大廈負二層有多少空余車位”,并得到了AI助手的準確回答。劉磅董事長補充道:“通過這種方式,銷售可以向客戶直觀展示園區,企業園區在規劃階段就可以把智能化效果呈現到客戶的前端,賦能營銷和業務發展。”
圓桌對話:探討AI時代的心力驅動之路
本次活動圓桌對話環節金句頻頻,掌聲陣陣。《首席訪談》制片人劉佳一作為主持人,與博研商學院院長徐曉良,中歐資本董事長、原華為VP張俊,中合集團董事長、紫荊未來科技董事長吳海明,達實智能董事長劉磅圍繞“心力驅動”展開深度對話。
博研商學院院長徐曉良認為,“心力”就是歷經千辛萬苦,能不能再多吃一苦;走遍千山萬水,還能不能再咬牙堅持;說盡千言萬語,能不能在面對客戶與市場的時候,多說一句。尤其在當下的每一天,企業家其實都是在用生命在前行。AI或許可以替代部分重復性腦力勞動,但是無法替代情感和價值判斷等非理性因素,只有人可以對人工智能提問,關鍵在于如何提問,提出高質量問題。
中歐資本董事長、原華為VP張俊表示,面對當下的環境形勢,企業的機會在于國產替代和生態共榮。做產品不易,做生態更難,因為人只能賺到認知以內的錢。無論是企業家還是風險投資,想要成功都需要做到知行合一,知恥而后勇,在行業內積累經驗,在客觀資源和個人能力、時間線上尋找平衡點。他認為,AI時代的中國企業還要在技術上,尤其是以芯片、顯示器、操作系統為代表的核心軟硬件領域不斷發力。
中合集團董事長、紫荊未來科技董事長吳海明分享了對本次活動的感觸,表示達實智能大廈的物理空間和AI技術的實際應用,讓這棟建筑更有生命力,是能觸摸到人性關懷的智慧大廈。他認為,所有產業都有各自的發展脈絡,會存在空缺機會,過剩供給,以及產業需求。企業要把對產業的認知和自我認知合體,才能基于“心力”走出困境。AI技術可以服務人,但是無法在心力上代替人。
談及AI 給企業家的“心力”帶來的機會和挑戰,達實智能董事長劉磅分享到,達實公司的基本信念是“人人心中都有無盡能量”,并且篤信“行為作業反作用”的人生真理,公司對所從事行業從堅持到熱愛,不斷縱向創新。過去公司采用判別式AI的專家系統,以及AI優化算法,來實現達實智能大廈的設備節能和人員行為節能管控。如果說判別式AI用在控制物,最新生成式AI的接入則用在服務人,服務客戶建筑空間內每個角色,助力客戶的商業成功。
在分享環節,多位參會嘉賓上臺分享了本次活動感悟,表示圓桌對話非常精彩,各位企業家與投資人對于形勢和方向的研討,對于企業未來3-5年發展都很有價值,也有來賓認為達實智能把前沿科技力量和民族文化思想結合得非常好,給了大家更多精神力量的傳遞。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249瀏覽量
280477 -
AIoT
+關注
關注
8文章
1516瀏覽量
32516 -
達實智能
+關注
關注
0文章
231瀏覽量
1656
原文標題:“首席朋友圈”走進達實智能,探討AI時代的心力驅動之路
文章出處:【微信號:達實智能,微信公眾號:達實智能】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