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手邊的就是小米11 Pro跟小米11 Ultra。關于這兩款手機的各種信息,相信大家已經在昨天的發布會看了很多了。今天我們的上手就換個形式,直接解答觀眾同學們對于這兩款手機關心的幾個問題。
之前我們已經在微博做了個投票,目前結果如下。
第一個問題:
排名第一的就是小米 11 Pro以及
Ultra 的影像表現如何?
不過在聊相機表現之前,大家得先了解這么大的底,對整個手機外觀設計帶來了哪些變化。先從小米11 Pro說起,外觀跟小米11一樣,但由于主攝過于龐大,所以小米11 Pro雖然整體厚度為8.5mm,但相機模組最厚處達到了12.5mm,比小米11最厚處多了1mm,整體看起來不算特別協調。
小米11 Ultra就更不用說了,后攝模組更不容易控制。所以小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相機模組直接貫穿整個手機上部,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了……好不好看見仁見智的。雖然從參數來看,小米11 Ultra是8.38mm,比Pro還要薄,但最厚處也達到了12.4mm,重量則來到234g,沒見過實機的,還是建議大家去線下店看一下。
相機模組如此厚,自然也跟這兩款手機強大的相機硬件有關。最惹人注目的便是這次的主攝S5KGN2,1/1.12英寸的sensor是目前手機傳感器中最大底。5000萬像素,單個子像素1.4μm,四合一之后更是達到了2.8μm,還搭載了全像素全向對焦Pro技術。小米官方稱,這是跟三星聯合研發18個月,投入2億的成果。
另外,兩款手機也都上了潛望式長焦,Ultra上的長焦與超廣角還使用了IMX586。今年終于又一次見到了潛望式長焦,普通長焦鏡頭在很多場景下還是有些力不從心。僅看硬件就讓人對這兩款手機的影像表現充滿期待。之前我還在想,手機相機的硬件參數之戰是不是已經到頭,接下來開始血拼算法了。沒想到2021年初,小米直接來了個可怕的GN2.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它們的表現究竟如何。
當然這次它的對手也都很強。Find X3 Pro、一加9 Pro,全都是近期發布的新品,當然也少不了熟悉的對手iPhone 12 Pro Max。由于手機每次固件版本的升級都會對相機的成像表現有影響。這是本次樣張拍攝時,各手機的固件版本號:
先來看主攝表現,在正常情況下,小米11兩款產品的樣張色調稍暖一些,視場比其他手機都要大。放大細看,可以明顯地看出細節保留非常到位,幾乎看不到有什么涂抹痕跡。其他幾款手機的樣張放大后,都會有些涂抹。多組樣張都可以很好地驗證這一點。只是有些場景下,小米曝光稍保守。
強逆光場景下,幾款手機表現相差不大。但大家可以看建筑部分,小米兩款手機憑借強大的硬件素質,再一次證明大底就是牛呀!
夜景方面,小米整體表現跟白天差不多,細節保留依舊要更出色,但并沒有比其他產品好上太多。
上面也提到了這是在正常情況下的表現。不正常情況呢,就是在一些場景下,小米11系列兩款產品很容易出現對不上焦或者虛焦的情況,白天跟夜晚場景都存在這個問題。再加上手機屏幕比較小,拍完不注意看還不容易發現,放到電腦上一看,有點蒙。大家可以看看這些樣張。
小米11 Pro還好一些,有時用手動對焦可以解決。Ultra有時即使手動對焦也很容易虛焦。非常影響拍攝體驗,希望小米能盡快通過固件升級來解決這個問題。
再讓我們看看超廣角。不得不說,如今的iPhone超廣角著實有些不夠看,在IMX586以及IMX766的雙重打擊下,表現實在是,就不說了。好在今年安卓陣營也都很重視超廣角的成像。兩顆IMX766跟小米兩款機器打的是有來有回。另外小米11 Ultra的視角是廣了很多,但廣角畸變有些影響觀感,可能也需要新固件來解決了。
長焦方面,從參數上來看,其實沒啥好比的,小米11這兩款新品肯定是碾壓式勝利,畢竟其他產品都沒有上潛望式長焦。先來感受下兩者之間在5倍與10倍之間的差距吧。
怎么評價GN2呢?一句話——真的牛呀!大底所帶來的提升是相當明顯,成像質量超出了我的預期。應該是目前為止頂級主攝水準。超廣角以及潛望式長焦也沒有讓人失望。近兩年,小米在手機影像領域的進步令人驚嘆。只不過目前主攝的對焦問題以及較為明顯的超廣角畸變,必須提到緊急議程了,固件還有很大優化空間。這次不知道各位同學是否滿意了。
第二個問題:有沒有現貨
其實我也很關心有沒有現貨。記得當時我買紅米K20 Pro的時候可是一頓好搶,搞得比上班還累。這兩款產品呢,又是今年小米的看家旗艦。想想K40系列的難搶程度。我想,現貨什么的,大家就不要抱太高期待了。
不過,Ultra應該不會太難搶,畢竟單價拉到這么高了。可以等第三波、第四波時候搶一搶試試。第一波大家搶不到屬于正常,搶到了純屬幸運。
第三個問題:能不能壓得住 888?
既然是小米 11 系列的“大杯”和“超大杯”,搭載驍龍 888 當然沒有懸念。但這顆 SoC 在高負載場景下的發熱問題也著實給廠商們添了不少麻煩。為了降住這條“火龍”,小米 11 系列在散熱結構上想了點辦法,最核心的變化就是把覆蓋 SoC 區域的導熱凝膠換成了一種相變材料。根據官方的說法,這種固態高分子材料吸熱后會迅速液化,再把熱量傳遞給 VC 均熱板,通過“接力”的方式提高散熱效率。
那么實際表現究竟如何呢?我們直接上《原神》。開啟最高畫質和幀率運行半小時后,小米 11 Ultra 機身背面最高溫度在 46 度左右,發熱集中在后攝模組右側區域,而頂部邊框溫度也超過了 45 度,正好是左手手掌接觸的地方,再加上金屬材質導熱快,熱感更加明顯。
咱們再來看游戲表現:全程平均幀率 56.2,前九分半鐘幾乎是 60 幀拉出一條直線,但隨后五分鐘很快就跌破了 50 幀;十四分半到二十分鐘之間,幀率斷續回升到 60 幀左右,但波動比較明顯;最后十分鐘,幀率再次跑滿并趨于穩定,波動也變得更少。
從結果來看,小米 11 Ultra 在測試中段幀率明顯下降之后還能再拉回來,整機溫度也控制在了相對合理的區間,這里面肯定少不了散熱結構的功勞。不過還是建議大家玩《原神》之前給手機套個殼,不然手直接懟在金屬邊框上,還是挺難受的。
第四個問題:真機手感如何?
關于真機手感呢,在相機部分已經說過一些了。這里就簡單補充幾句。小米11 Pro的整體造型跟小米11沒有太大變化,只是稍厚了一點點。其他沒啥好說的。
重點是小米11 Ultra,在沒見到真機前,我真沒想到Ultra居然跟網上曝光的圖一樣。頂部這一大塊著實有些顯眼。給人的感覺很厚重,有些頭重腳輕。而且目前背屏存在的價值并不大,只能看個時間、電量以及消息提醒,感覺噱頭大于實際價值,只能算是錦上添花,更多功能還需要小米去花心思了。
這里給個小建議,如果打算買Ultra,一定要帶保護殼。不帶保護殼,背后的相機模組實在是太厚了,很突兀。帶上手機殼會好很多,看習慣了就逐漸接受了,這次小米感覺有些放飛自我。
第五個問題:IP68 安排上了嗎?
先說結論:安排上了。由此,這兩臺新機也成了小米旗艦系列中首次支持 IP68 防塵防水的兩款機型。
說實話,要是沒看投票結果,我們也想不到會有這么多人在意 IP68 認證,甚至比關心續航和充電的人都多。畢竟生活中手機長時間泡水的概率還是挺小的,就算真掉馬桶里,你不也得咬咬牙趕緊給撈出來么。但話說回來,可能大眾的心理就是這樣吧,你既然標榜自己是旗艦機,各方面的配置當然都得是最好的,防塵防水等級也一點兒都不能含糊。那句話怎么說來著?“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所以小米這次也是終于下定決心,用實際行動堵上了一些人的嘴。
不過借此機會也正好給大家科普一下:根據我們查到的資料,其實“IP68”對手機防水能力的認定并沒有一個絕對明確的標準,普遍的定義只是說“設備浸泡在超過 1 米深的水中不會損壞”,相當于只給了個最低標準。至于水究竟有多深、在水里泡多長時間,這事兒還是廠商說了算,所以各家的測試方法也不盡相同。比如小米 11 Pro 和 11 Ultra 這次通過的就是南德 (TüV)認證,可以在 1.5 米深的水里浸泡 30 分鐘不出問題。
最后還得啰嗦一句,根據絕大多數廠商的售后政策,如果你的手機因為進水出了故障,不管是意外還是人為,都是無法享受免費維修的,小米也不例外。所以千萬別以為有了 IP68 認證就拿到了“免死金牌”,用手機的時候該小心還是得小心。
第六個問題:
有沒有 120W、續航怎么樣?
先回答簡單的:沒有 120W。但先別急著吐槽,小米這次還是給兩款新機都配備了 67W 的有線快充,這個規格......感覺針對性很強嘛。
我們還是來看小米 11 Ultra 的實測數據:5 分鐘充入 22%,半小時充入 90%,35 分半電量顯示 100%,比官方宣稱的“36 分鐘充滿”還快那么一丟丟,解決“電量焦慮”是綽綽有余了。
有意思的是,這次兩款新機的無線充電功率也是 67W,官方表示充電速度跟有線一樣快,也是 36 分鐘充滿。
不過我們測出來的數據跟標稱還是有些差距。5 分鐘充入 17%,15 分鐘充入 41%,半小時充入 74%,43分鐘電量顯示 100%。暫時不清楚這個差距是我們手上兩臺機器的個體差異造成的,還是說目前官方對無線充電的優化還不到位。但這個速度已經比某些手機的有線充電還快了,日常使用肯定是沒問題的。
對了,小米 11 Pro 和 11 Ultra 的電池容量都是 5000mAh,比小米 11 多了 400mAh,但機身厚度卻沒有增加多少。之所以能這樣,主要還是得歸功于一種新的電池技術:硅基負極。我們知道目前大多數鋰電池的負極材料都是石墨,也就是所謂的“碳基負極”。但它的能量密度其實很有限,而且幾乎已經達到了理論上的天花板。相比之下,采用硅基負極的鋰電池,能量密度是碳基負極的 10 倍還多,所以相同體積下電池容量也就更高。另外,這次兩款新機采用的是硅氧負極材料,跟之前 MIX Alpha 的硅碳負極相比,有著更長的循環壽命。
說了半天,咱們還是得看看這電池到底經不經用。按照慣例,跑五小時續航測試的時候屏幕分辨率要調到最高,但我們在系統設置里發現了一個“智能切換分辨率”的選項,默認是打開的。于是為了試這功能到底有沒有用,我們在小米 11 Ultra 上關閉了這個選項,強制開啟 2K 分辨率,而小米 11 Pro 則保持默認狀態。小米 11 Pro 最終剩余電量 56%,而小米 11 Ultra 則是 42%。
至于自動切換分辨率對觀感有沒有影響?至少我們跑測試的編輯沒看出來。所以建議大家要是沒什么特殊需求的話,這個功能就開著吧,能省不少電呢。
購買建議
其實從參數上看,這次小米 11 Pro 和 Ultra 之間的區別很小,核心配置、屏幕規格、后置主攝、電池容量和充電功率都一樣,大家完全可以根據預算來選擇。要我說的話,大多數人買小米 11 Pro 就夠了。
當然,如果你對超廣角和長焦鏡頭的成像質量有更高要求的話,小米 11 Ultra 的硬實力也是擺在那兒的,只要你能接受它沉甸甸的分量,還有這放飛自我的造型。
當然,這兩款機型你怎么選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能搶到哪個……
原文標題:小米 11 Pro/Ultra 六大問題解答,真能成安卓機皇?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ZEALER訂閱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628瀏覽量
183975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474瀏覽量
147472
原文標題:小米 11 Pro/Ultra 六大問題解答,真能成安卓機皇?
文章出處:【微信號:zealertech,微信公眾號:ZEALE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從封閉到開放:聚徽解碼安卓工控機如何打破工業軟件生態壁壘
安卓工控機為什么備受青睞?聚徽一文解碼工業智能升級中的多維度賦能者
安卓與 Windows 系統的手持工業平板電腦,該如何選擇?
工業級安卓一體機在智能機器人中的應用
ADAYO華陽助力小米SU7 Ultra發布
自制 AirTag,支持安卓/鴻蒙/PC/Home Assistant,無需擁有 iPhone
聯發科旗艦芯片實力突顯,安卓高端機再無懼水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