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波及整個產業界的背景下,半導體生產仍保持堅挺。預計今年三季度全球半導體工廠的平均開工率將達88.8%,比上年同期高出1.8個百分點,原因是隨著疫情導致視頻會議等云服務需求擴大,數據中心投資活躍。芯片制造商為遠程工作、教育和其他連接性需求提供核心技術,這些需求在大流行期間與電力和水同等重要。
新冠疫情催生了新的需求,對半導體行業形成了利好。由于疫情封鎖迫使人們在家辦公,視頻會議服務等需求擴大,亞馬遜及微軟等大型云服務商的數據中心投資支撐了半導體需求。實際上,業內觀察人士認為,芯片行業正在推動人類互動的轉變,類似于過去十年電子行業的虛擬化趨勢。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WSTS)調查5月的全球半導體銷售額上升1.5%,達350億美元。盡管半導體行業協會表示“未來幾個月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但WSTS預測集成電路的年銷售額將增長3.3%。
新加坡航空的預測與業內其他預測一致,即2020年的銷量與下滑的2019年持平或略有上升。例如,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董事總經理John Pitzer預計,考慮到Covid-19的影響,全球芯片銷售將增長約2%。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Pitzer認為這場大流行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內造成了“重大的價值轉移”,因為它將需求從飛機轉向視頻會議、游戲和其他形式的虛擬互動。
“這場大流行驅動的轉變意味著“半導體行業的長期增長率將會提速。”
事實上,WSTS預測2021年全球芯片銷售將有6.2%的年增長。據估計,今年全球銷售額有望達到4260億美元,北美市場同比增長12.8%。相比之下,歐洲和日本的芯片市場預計將縮水,而亞太地區則將平穩增長2.6%。
SIA在本周發布的全球芯片行業年度調查中表示,全球半導體市場年銷售額接近5,000億美元。盡管最近有所下降,但通信和計算技術推動了上升趨勢。5G無線技術和機器學習等新興技術有望扭轉目前的頹勢。
新加坡航空工業統計及經濟政策主管Falan Yinug表示,美國芯片制造商目前占據全球IC市場47%的份額,而中國的市場份額僅為5%。Yinug警告,鑒于北京正在努力減少對美國半導體出口的依賴,“美國能否保持霸主地位存疑”。
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的Stephen Ezell表示,中國計劃在未來10年投資1.4萬億美元,以發展“閉環半導體生態系統”,這將在2035年之前消除美國的芯片出口的依賴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主導新興的5G無線市場的努力推動的。
Ezell指出,中國雄心勃勃的半導體戰略可能會因美國對設計工具和制造設備實施更嚴格的出口管制而受阻。切斷對美國芯片工具的使用將“使中國實現(從美國芯片供應商手中)獲得國內獨立的目標更加困難”。“這在很大程度上將是未來5年的政策驅動。”
然而,美國芯片行業的致命弱點仍然是其不斷下降的制造能力。VLSI Research的Dan Hutcheson估計,在20年前運營的30家國內芯片制造商中,現在只剩下5家。80%的邏輯芯片是在海外生產的。
不過,行業觀察人士堅稱,政策制定者越來越將半導體制造業視為一個戰略對象,必須通過公私合營來復興。Hutcheson認為,疫情后的復蘇可能類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時期,當時國防部和NASA為新生的美國電子工業投資了數十億美元,而聯邦政府則資助了像州際高速公路系統這樣的基礎設施項目。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2481瀏覽量
440589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886瀏覽量
237539 -
電力
+關注
關注
7文章
2244瀏覽量
512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