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快消品領域,阿里巴巴旗下的零售通可是大名鼎鼎的存在。
從2016年創業至今,零售通已經覆蓋150萬家小店,是中國快消品B2B領域當之無愧的第一。
然而,高速成長無法掩蓋的是:零售通目前還沒有成功的盈利模式。雖然阿里巴巴并不著急讓其盈利,但利潤是企業價值的試金石,商業模式一天不成熟,零售通就一天無法自證其社會價值,這是零售通所面臨的根本問題。
2020年8月28日的零售通戰略發布會,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說:以前,阿里巴巴零售通主要是站在品牌商視角,幫助品牌商優化分銷渠道,而今年的戰略發布會則是以小店為視角,重在推動小店數字化轉型,發展小店經濟。我們要用新供給、新商品和新的運營能力,給百萬小店新活法。
這段話,既為零售通過去4年的奮斗標記了注腳,也為其未來的奮斗目標發出了吶喊。
二、零售通的困境
1、快消品零售的邏輯
要理解零售通的邏輯,首先要理解快消品零售的邏輯。
快消品零售一直講究人貨場:貨是基礎,場是紐帶,人是目的。
發展早期的快消品經銷模式是以貨為重心的。
品牌商只負責將商品賣給經銷商,再由經銷商層層下賣,最終由終端門店賣給消費者。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起量快,風險小,品牌商可以快速實現資金回籠。壞處也顯而易見,即銷量很容易到達天花板,品牌商對渠道也沒有掌控力。
近年的快消品經銷模式則更注重場。品牌商把渠道管控下沉,強調對渠道的覆蓋,以及終端的陳列和生動化。渠道管控下沉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這意味著物流體系的同步下沉,以及銷售團隊的大幅擴張,這就是所謂的深度分銷。深度分銷是一種很重的模式,巨大的成本與管理難度,讓很多中小企業望而卻步。但是,它卻支撐起了可口可樂、康師傅等頂級快消品企業的輝煌銷售業績。值得注意的是,“場”并不能替代“貨”的作用,“貨”是零售業的根本,任何快消品企業都不能跳過“貨”這個環節。
深度分銷只是優化了“場”的廣度和深度,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仍然是被動的“坐商”。但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隨著倉配體系高速發展,線上線下流程高度整合,快消品脫離了“線下場”的限制,消費者能夠隨時、隨地、隨心的滿足需求,這就產生了所謂新零售。
其實,零售的本質本來是以“人”為核心的,不管是貨還是場,本質上都應該圍繞著人來構建。而新零售充分利用了當下時代的紅利,通過數字化重構貨與場,使得“人”的體驗大大增加,讓線下店突破了坪效天花板。因此,新零售必然是大勢所趨。
2、零售通的邏輯與困境
在零售通2019年度戰略發布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說到:四年前,我們做零售通就想解決一件事,如何高效建設和運營這些深度分銷體系。
也就是說,直到2019年,零售通的戰略都是以品牌商為核心的,即解決品牌商的深度分銷問題。
深度分銷的核心就是終端鋪貨,即貨+場。
2000+品牌商和經銷商,40萬+SKU,滲透中國25%夫妻老婆店,快消品B2B行業當之無愧的No.1。零售通交出的這一份答卷,不可謂不漂亮。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零售通持續的巨額虧損,以及低下的小店采購額占有率(采購額占有率=零售通平臺采購額/小店總采購額)。
這背后的原因在于,品牌商花了20年才拆掉大經銷商,建立起了深度分銷體系,現在為什么又要再造一個“大經銷商”呢?品牌商永遠希望自己掌控渠道,畢竟渠道是品牌商的生命線。至于渠道的數字化提效,其實在SaaS廠商的幫助下,品牌商的數字化已經武裝到了牙齒。看看外勤365幫助康師傅建立的“師傅通”系統,分銷管理、業代管理、AI識別貨架、線上訂貨會,零售通有的,康師傅們也都有,那為什么非零售通不可呢?
同時,零售通并沒有自研商品,其主力商品仍然是標品。這就意味著,零售通并沒有掌握“產品力”,它不過是小店諸多采購渠道之一而已。而快消品標品的毛利本身就很透明,零售通和傳統批發部比,并不具備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說,小店對零售通沒有忠誠度。
這就是為什么在2020年,零售通喊出了新的口號:以小店為視角,推動小店數字化轉型,發展小店經濟。
但是,這樣的邏輯仍然沒有跳出傳統的“貨+場”模式,無非是視角從品牌商轉移到了小店罷了。雖然要發展小店經濟,必然會涉及以“人”為核心,重構小店的“貨”與“場”,但是如果我們意識到小店店主的典型畫像:年齡偏大、學歷不高、收入剛夠養家,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并不適合也不希望“被推動數字化轉型”,他們需要更加直接、簡單的賺錢方式。
盒馬和7-11的成功,都是圍繞著“人”重構了“貨”與“場”,親自驗證成功后,再復制到其他店。舊城改造比新城建設的難度大得多,給一盤散沙的居民們提供工具和材料,然后指望他們自己完成改造,這種模式的難度無疑是巨大的。
三、產業互聯網的啟示
產業互聯網也是舊城改造的工作。
我接觸了一些創業者,看到了不少做產業互聯網的打法。有從大B(品牌商)出發,通過給他們提供SaaS工具,逐步切入下游的打法;也有從小B(門店)出發,通過整合小B力量,提高對上游議價能力的打法。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些打法本質上都是對“存量”的優化,我當然相信其中會跑出成功的模式,但是,它不會是B端的淘寶,也不會是互聯網領域的7-11。
從本質上來說,產業互聯網是為消費者服務的,如果沒有緊抓住這一點,就很難有顛覆式的創新。
看看鈴木敏文如何把7-11塑造成世界第一的便利店集團。他為了滿足消費者方便取款的需求,力排眾議成立了銀行;為了讓消費者吃到可口的便當,他成立了食品研發部門;為了讓消費者在大年初一也能夠買到新鮮面包,他一家一家拜訪供應商,直到有人答應在過年期間也供貨。
也就是說,鈴木敏文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幾乎重整了7-11的供應鏈。
我們為什么總是嫌產業互聯網很慢?因為它做的是舊城改造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們總是在關注存量的優化,而忘記了,整個供應鏈的目的,都是為消費者服務。同時,產業互聯網們所依仗的數字化工具,SaaS公司也能提供。那么,這樣的產業互聯網,既不能給消費者帶來新的價值,也不能給供應鏈帶來新的效率,它憑什么就該快呢?
四、結語
通過給品牌商提供服務切入產業互聯網,無疑是一種安全的打法。它雖然慢,但它服務于強勢的一方,可以分享到產業的利潤。
而有著改造產業結構野心的平臺方,如果眼光仍停留在“存量優化”上,指望通過數字化工具改寫利益格局——這樣的路可能是輕松的,但是注定也是更漫長和危險的。
責任編輯:YYX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233瀏覽量
105648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4294瀏覽量
275480
原文標題:從零售通的困境看產業互聯網
文章出處:【微信號:IndustryIOT,微信公眾號:工業互聯網前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物聯網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吉方工控攜手英特爾推動零售行業高質量發展
從稱重收銀到智慧導購:英特爾助力零售業升級
英特爾邀您相約第二十五屆中國零售業博覽會
MWC 2025 | 移遠通信推出AI智能無人零售解決方案,以“動態視覺+邊緣計算”引領智能零售新潮流

MWC 2025 | 移遠通信推出AI智能無人零售解決方案,以“動態視覺+邊緣計算”引領智能零售新潮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