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90%動力電池企業或被淘汰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其主要配套設施動力電池行業也迎來了快速擴張。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2017年,動力電池產業增長率分別為368%、324%、78.6%。然而,在高速增長的背后,產能過?,F象卻也逐步凸顯。 但是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內動力電池整體產能又很高,就會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并且很難滿足政策調整后對產品的要求。 伴隨著國家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增高,產品進入市場的門檻同時也被提高,將會加速企業間的淘汰
2023年機器視覺產業規模將達40億美元
機器視覺整體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20億美元成長到2023年的40億美元左右,整體年復合成長率為12%,機器視覺是這一波產業自動化的核心。 工業和自動化的機器視覺不僅限于機器人技術,還涉及制造生產有關的幾乎各項工作。下面就隨嵌入式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相關內容吧。 Yole技術和市場分析師Alexis Debray表示,對質量的要求推動汽車、電子、半導體、食品和包裝行業的機器視覺。
手機去年出貨量下滑11%,二季度或現拐點
新年初始,曾經火爆的手機產業鏈卻跌跌不休一片慘綠。在整體出貨放緩的背景下,蘋果等各大手機公司砍單消息不斷,A股手機供應鏈板塊現大幅調整。安潔科技、長盈精密等手機產業鏈個股股價甚至腰斬。 調研獲悉,2017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市場手機銷量下滑較為明顯。 在4G換機潮結束后,通信網絡對手機設備的需求減弱,應用軟件對手機硬件的需求帶動作用減弱,且攝像、全面屏對消費者的刺激不足預期,市場頭部品牌銷量不振,令市場整體感受到
英特爾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再創新高
2017年是英特爾創紀錄的一年,公司以數據為中心的業務的強勁增長,帶動第四季度的業績創出歷史新高。 英特爾第四季度營收為170.5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63.74億美元,同比增長4%;2017年全年實現營收627.6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593.87億美元,同比增長6%,營收創歷史新高。 以下是英特爾2017第四季度財報。 在取得了優良成績的一年后,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科再齊先生表示:我們在存儲、可編程解決方案、通訊和無人駕駛領域的戰略性投資正開始產生回報,擴大
人工智能產業2018年待解的三大難題
2017年,人工智能領域在算法、政策、資金等方面已經出現了三大突破,業界歡欣鼓舞的情形很像1999年年底網絡泡沫泛濫時的情形。
中國上季對美太陽能面板出口近前三季的12倍
全球運營商5G推進現狀分析
這是一個關于5G發展的重要報告,到2019年,移動運營商在5G通信服務上的營收將達8.51億美元,并且未來將維持每年161%的增長速度。研究結果還顯示,到2025年,66%的5G服務營收,都將來自北美、中東和中國移動運營商。 此外,分析師還根據運營商在推廣方面所花力度,制定了在5G服務上最有前景運營商排行榜,前五依次是韓國SK電訊公司、日本NTT Docomo、韓國電信、中國移動、美國ATT Mobility公司。 研究指出,通過5G網絡,人們可以在移動設備上觀看4K甚至是
人工智能醫療行業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又迎來重大突破,通過處理海量知識而不斷自我進步的深度學習系統,僅用10分鐘就診斷出一名60歲女性患有罕見的急性骨髄性白血病,并且找到了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智能手表三大策略:兒童、大健康、輕智能
紅紅火火還是恍恍惚惚,對于智能手表而言,這是個問題。 先看個好消息。Android Police消息稱,谷歌近日發布了安卓8.0的Wear版本,并且開始向設備中推送,包括卡西歐、華碩、Moto 360、華為等品牌的智能手表,都相繼獲得了更新,用戶可以使用OTA進行升級。據釘科技了解,新系統版本包含了多項新功能,比如可設置振動強度、新的解鎖方式,以及對其他國家和語言的支持。 不過,相對來看,近期一條不太好的消息或許分量更重一些,那就是高通專門面向
2017LED產業發展回顧及2018LED市場走勢分析
技術是推動LED產業迅猛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也是企業闊步登上世界舞臺的底氣和硬氣。在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之下,LED行業只有不斷推動技術的革新,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2018年半導體行業展望
著半導體技術不斷發展,許多細分市場蓄勢待發,將在2018年及以后實現非常高的增長。我們認為這些市場得到令人興奮的全球大趨勢的支撐。隨著汽車動力總成的電子化程度提高、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數量以及消費者接受度的不斷提高,汽車行業對創新半導體和通用電子器件方案的需求強勁。
精品文章
更多>>推薦閱讀
每月人物

如何選用元器件實現精密直流電源的設計
電池測試、電化學阻抗譜和半導體測試等測試和測量應用需要準確的電流和電壓輸出直流電源。在環境溫度變化為±5°C時,設備的電流和電壓控制精度需要...

模擬大咖對話:國產替代之后的中國模擬芯出路何在?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 文/章鷹)9月中旬以來,電子時報報道,業內人士透露,隨著交付周期延長到6個月以上,模擬芯片供應商德州儀器(TI)和安森美均已...
每周排行
創新實用技術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