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簽署行政命令,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允許美國禁止被“外國對手”擁有或掌控的公司提供電信設備和服務。同時,美國商務部宣布,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公司的活動違反美國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利益,將華為及其70多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名單”。華為進入管制名單意味著美國供應商需要取得出口許可證,才能向華為供貨。
這意味著,在沒有任何證據的前提下,美國意圖全面掐斷華為的供應鏈。
我們知道,華為雖然是最強調自主創新的中國本土IT公司,但是仍然使用了大量美國的供應商,雖然華為擁有自家的海思麒麟處理器,也是基于ARM的IP開發的,且高通仍然是其重要的金牌供應商,主要是負責提供華為調制解調器芯片等重要元器件。
華為在去年年底公開了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來自美國的廠商數量最多,共有33家,比如說高通、英特爾、博通等;其次則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廠商,共有25家;最后來自日本的廠商有11家,來自中國***的廠商有10家,德國4家,瑞士、韓國以及中國香港各2家,荷蘭、法國、新加坡各1家。
在最頂級的“連續十年金牌供應商”名單當中,僅有英特爾和恩智浦兩家供應商。前者主要是為華為提供存儲和服務器處理器等元器件;而后者則負責向華為提供NFC芯片、音頻放大器等。
無論是華為手機還是通信設備均需要美國廠商博通、英特爾等提供的模擬芯片,而且就目前來說國內幾乎沒有任何可以替代外國模擬芯片的企業,華為自己現階段也無力研發。
當絞索套在脖子上的時候,我們需要回過頭去,想想過去也想想未來,我們的國產芯片何時能雄起?
去年去韓國出差,看到韓國運營商正在準備5G試運營,驚訝地發現三星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廠商,還居然有自主研發的整套5G局端設備。
韓國本國的市場特別小,要知道韓國的國土面積是1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中國的浙江省,人口是5100萬人,比浙江省還要少300萬人。以我對通信設備的了解,韓國的本國市場非常小,而自主研發的成本又非常高,這如何能夠消化得了研發成本?
不止是通信設備,韓國的芯片、顯示屏、存儲器的技術都是自主研發,而且在世界上排名靠前,這個彈丸小國,居然什么都會造。以這么小的國土、人口和市場規模,又沒有工業基礎,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不解地問韓國的朋友這個問題,朋友說:“這都是被日貨逼出來的。”
韓國人的民族自尊心讓他們抱有“腦殘反日”的初心,二戰結束這么多年了,韓國幾乎是上下齊心抵制日貨,盡管日貨又便宜又好用,他們還是逼自己使用韓國本土的產品和零部件,久而久之反而趟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康莊大道。
韓國貨在本國人腦殘般地擁護過程中,不斷得到反饋不斷進步,不僅得以生存,還開始走出國門占領世界市場。
中國廠商自主研發的產品相比美國來說也相對落后,但如果沒有客戶使用及反饋,就很難生存及進步,客戶使用數量基數足夠大的話,才能讓廠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
中國的本土市場相比韓國要大得多,國土面積是韓國的100倍,人口是韓國的30倍,我們自己的市場足以培育出自己的核心技術。
我們自己的很多大廠商,嫌棄國產零部件廠商質量不夠好,技術不夠先進,總是傾向于選用國外大牌的供應商,甚至在同等質量和價格下,出于對國產品牌的不信任,總是先Pass掉本土產品。
這就出現了“越不用越不成熟,越不成熟越不用”的惡性循環。因此,國產芯片長期被禁錮在低端領域,持續進行著國產廠商之間的低層次競爭,而始終無法躍上一個臺階去與進口芯片競爭更高價值的市場。
某些廠商在核心選用了國產芯片,卻不敢讓客戶知道,擔心他們會認為自己質量不好。某些大廠為了讓國外客戶放心,采購在同等質量的比較下,還是選用了“更靠譜”的美國貨。
中國的電子行業,是典型的“兩頭在外”模式,零部件要從海外進口,成品再銷往海外市場,而這種模式已經受到了“關稅突變”的重大挑戰。
現在進口美國的零部件,要加5-25%的關稅,生產之后再出口到美國,又被加了25%的關稅,兩項相加,企業原來的毛利將被消耗殆盡。
如果我們有長痛不如短痛的決心,促進國內企業奮發圖強,鼓勵競爭和創新,鼓勵國產替代,以中國這么大規模的市場,只怕將來會孕育出幾十個三星和LG。
國產芯片的價格差距無法撼動高端用戶轉而選擇尚不成熟的國產廠商,所以國產芯片都缺乏機會在這些領域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但是現在國家層面,以及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層面,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并在積極引導和鼓勵整機企業嘗試采用國產芯片,打破“越不用越不成熟,越不成熟越不用”的惡性循環。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200瀏覽量
255808 -
中國芯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80瀏覽量
32962
原文標題:深度 | 特朗普掐斷華為供應鏈,國產芯片該如何雄起?
文章出處:【微信號:icunion,微信公眾號:半導體行業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總統手機”售價499美元!特朗普美國制造,挑戰iPhone?

中國MEMS芯片第一股:打造國產MEMS供應鏈,國際沖突無影響
BAW濾波器突圍!華為芯片供應鏈的“共生”革命
國產高安全芯片在供應鏈自主可控中的綜合優勢與案例分析

媒體專訪 | 思瑞浦全國產供應鏈汽車芯片,助力汽車智駕平權

特朗普聲稱對中國芯片進行國家安全調查:背后意圖與影響剖析
特朗普關稅戰對錫膏行業影響深幾許?

特朗普關稅計劃曝光,芯片行業面臨變局
RFID技術在PC組件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