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前蘋果員工華人工程師張曉浪涉嫌竊取蘋果無人駕駛汽車項目機密被FBI逮捕的消息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而在訴訟文件中,我們找到了蘋果無人車的7件技術相關細節。
據外媒消息稱,張曉浪在乘坐回國航班的最后一刻被FBI特工拉下來的,故事的情節仿佛諜戰片一般。
如果他被判犯有盜竊商業機密的聯邦重罪,那等待他的將是長達10年的監禁和25萬美元的罰款。
我們知道,蘋果的嚴格保密是出了名的。自從2014年蘋果的無人車項目“泰坦”計劃萌芽之后,蘋果對該項目守口如瓶,其CEO庫克面對記者的采訪更是避而不談,只是泛泛而談地提道“人機交互界面將成為其研發重點”。這樣的“無可奉告”更是給蘋果無人車添加了神秘色彩。
“蘋果真的造車了?”“蘋果什么時候出樣車?”“是不是已經夭折了?”近幾年里,關于蘋果無人車計劃的猜測此起彼伏。
大家曾一度認為蘋果已經放棄“泰坦”計劃,或者蘋果對于“泰坦”計劃根本沒那么上心。
然而,現在看來“泰坦”計劃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從這次竊密事件中,我們尋找到了蘋果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一些“蛛絲馬跡”。
我們從訴訟文件中了解到這7件事:
1、蘋果正在設計專門用于自動駕駛汽車的硬件,包括專有芯片(proprietary chip)
宣誓書中說張曉浪是計算機團隊的一員,他設計并測試了電路板來分析傳感器數據。據稱他涉嫌竊取的長達25頁的PDF包含了“該產品中構成Apple專有基礎架構技術的電路板之一”的電氣原理圖。一名員工還向張某展示了“專有芯片”。
2、蘋果有5000名員工可能參與其自動駕駛汽車項目
根據該投訴,蘋果的135,000名員工中有5,000名被“披露”在一個項目上,該項目很可能是蘋果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項目“Apple Titan”。
這比以前認為的員工人數要多得多,這些員工可能只被告知項目的一小部分,例如為自動駕駛汽車清理數字地圖(digital maps)。
此前,公眾關于Project Titan員工數量最多估計為1,000人。看來,我們還是小看了蘋果對無人車的投入。
3、本次“披露”了蘋果如何在內部處理秘密項目
起訴書中還有很多關于蘋果如何處理“披露信息”(disclosed)的方式,“disclosed”是一個內部術語,它描述了一個雇員何時可以被告知一個絕密項目。
根據投訴,在任何特定項目被“被披露”之前,員工都需要經理作保,無論是泰坦計劃還是蘋果的增強現實部門。
蘋果前雇員透露,詢問員工是否“被披露”在蘋果公司并不罕見。
4、蘋果的自動駕駛團隊由一個“研發機構”組織
關于蘋果如何組織公司內部的汽車項目還有很多謎團。蘋果擁有一個所謂的“功能架構”,員工根據自己的技能級別向高管報告。
例如,軟件工程師通常在Craig Federighi的小組中,因為后者是蘋果的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
據報道,蘋果公司的自動駕駛小組由鮑勃·曼斯菲爾德(Bob Mansfield)領導,鮑勃·曼斯菲爾德是蘋果的老前輩了,在退休后還是不得不接受返聘。
但其最終在公司內部的位置卻不太清楚。不過,投訴中的一條線索表明蘋果無人車團隊隸屬于“研發機構”。
5、蘋果可以從其系統中密切跟蹤可訪問信息的員工數量
支持政府針對張曉浪案件的一個重要信息是,蘋果公司記錄了他從公司辭職后從“披露的”內部Apple數據庫訪問信息的次數。
根據刑事訴訟中的內容,蘋果信息安全稱,顯然張先生在辭職前兩天在線活動次數激增,共產生了“581條用戶活動記錄”。
6、蘋果正在制造原型,并對電源、電池系統和“動力傳動系統懸掛支架”有要求
據稱張竊取的一些技術PDF中描述了原型的要求。盡管蘋果已公開暗示了他們的汽車項目,但從未證實它計劃制造任何汽車零件的定制原型,包括傳感器。
7、蘋果專門為其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提供保密培訓
除了新員工和實習生加入蘋果時的保密培訓,顯然蘋果自駕車項目也有單獨的保密培訓。張曉浪是在2015年9月接受保密培訓的。該培訓包括告知保守項目秘密的性質和細節的重要性,避免國內外的信息泄露。
圖片來源均為美國加州北區的地方法院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535瀏覽量
203130 -
無人駕駛
+關注
關注
99文章
4152瀏覽量
122921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8文章
14209瀏覽量
169608
原文標題:FBI為何逮捕華人工程師?蘋果無人車訴訟案曝光七大內幕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era,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小馬智行與廣州公交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發力自動駕駛商業化
自動駕駛安全基石:OD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