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對未來市場的研判和分析,正拓能源最終制定的突圍之策是:圍繞硅碳材料和高端石墨重點布局,側重硅碳。在把握技術和產品節奏的同時,導入客戶方面堅持“一個根本,兩個原則”。
四年的臥薪嘗膽和斷腕式變革之后,正拓能源開始再次走到聚光燈下,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5月11日,主營燃氣業務的上市公司派思股份(603318)發布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以9.5億元收購正拓能源100%股權,同時擬募集配套資金用于標的公司“年產5000噸高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擴建項目”。
吸引派思股份近10億元涉足負極材料領域的大背景是,電動乘用車市場化腳步愈發臨近,要滿足300公里以上長續航里程的高端乘用車市場,當下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無法匹配。“高鎳正極+硅碳負極”體系的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正在逐步成為車企的主流選擇,也是國內主流動力電池企業2018年的首要工作。
圍繞于此,在產業鏈細分領域提前做好卡位的企業將迎來巨大機會。從負極材料來看,硅碳材料正在逐步成為動力電池企業提升電池(組)能量密度的主流選擇。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克電池、億緯鋰能、孚能科技等動力電池企業,都陸續開始了硅碳材料體系的新品研發和產品布局。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預測,2018年硅碳復合材料用量將超過3000噸,同比增長超過100%,2020年國內硅碳負極材料需求將超過1萬噸。基于此,正拓能源早已做好儲備。正拓能源總經理黃雨生告訴高工鋰電,公司2018年初已經具備硅碳負極的量產條件,并實現噸級以上出貨。
從2018年初開始,正拓能源將重點圍繞硅碳負極材料布局市場,預計到今年年底可實現硅碳產品的大規模市場應用。然而時光倒流至2014年,這對負極材料企業來說,卻需要莫大的勇氣和魄力。4年前,正拓能源就曾做過這樣一個艱難的抉擇,是延續早期的廣撒網式市場布局,還是聚焦于某個領先技術集中發力。
作為正拓能源的掌舵人,黃雨生選擇了后者。基于對未來市場的研判和分析,正拓能源最終制定的突圍之策是:圍繞硅碳材料和高端石墨重點布局,側重硅碳。在把握技術和產品節奏的同時,導入客戶方面堅持“一個根本,兩個原則”。
“一個根本”即正拓能源選擇合作客戶的根本是客戶自身對其下游市場有良好的理解和明確的企業定位;要堅守的“兩個原則”是:
①動力電池方面,有車企資質或者與車企合作密切的客戶是重點開發對象;②數碼和儲能方面,擁有終端合作資源或者細分領域的龍頭客戶為首選。而這些,為正拓能源今天走到資本的聚光燈下打好了根基。
▲正拓能源鳥瞰圖
走向聚光燈前的蛻變
正拓能源的崛起源自時代機遇——高端石墨產品緊缺,同時硅碳負極處于爆發前夕。但在此之前,正拓能源也遭遇過迷茫、陣痛。主營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正拓能源成立于2009年,彼時整個鋰電池市場規模不大,國內負極材料企業總產能不超過2000噸。在有限的市場環境下,正拓采取“廣撒網”的市場模式切入。
一位正拓資深銷售高管表示:“那時候也很無奈,為了打開市場,打造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即使是規模小、回款不好的客戶也會選擇合作。”走到2014年,以3C數碼為主的鋰電池市場集中性凸顯,負極材料格局也隨之而動。正是在這一年,黃雨生毅然叫停公司粗放式業務增長模式。
作為掌舵人,他沒有跟隨市場盲目擴張,而是選擇沉淀下來,鍛造和升級技術、開發高端負極產品,并且重構了一套甄別客戶的原則。4年靜默期里,有兩件令黃雨生稱道的事:一是投入資金研發新型負極材料產品,主要包括硅碳、軟硬碳、石墨烯;二是經過反復驗證和敏銳的市場判斷,果斷保留硅碳研發項目,繼續加大研發力度,重組了技術團隊,同時與南昌大學建立“產學研”聯盟,進行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共同開發新型負極材料,真正實現先進材料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轉變。
這些決策,對一家本來資金就非常緊缺的民營企業來說,都需要莫大的勇氣和魄力。確定了技術和產品方向后,正拓能源開始擴產計劃:從2015年的5000噸年產能提升至如今的年產13000噸產能,效果立竿見影。
出貨量方面,2017年正拓能源負極材料總出貨量超過6500噸,排名進入國內前十。從產品結構來看,2017年正拓能源動力電池用負極材料超過60%。
市場占有率方面,根據GGII調研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負極材料出貨總量14.6萬噸,正拓能源出貨量在全國占有率接近5%。其中,動力電池用負極材料需求量為6.23萬噸,正拓能源動力用負極材料出貨量全國占比接近7%。
至此,正拓能源開始踐行確立的方法論。
正拓方法論一
噸級量產硅碳負極 導入有車企資質的動力電池客戶和高端數碼客戶
量產硅碳材料是正拓實現突圍的“秘密武器”。通過硅碳負極的提前布局,搶占市場先機,這為正拓能源在眾多負極企業中突圍崛起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石墨類產品已觸及容量天花板,無法滿足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高能量密度的要求。在高端數碼市場領域,消費者對3C數碼類電子產品的長待機使用體驗引領了市場風向。對鋰電池企業來說,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負極導入的新材料也非硅碳莫屬。作為國內率先量產硅碳材料的負極企業,正拓能源已經擁有兩項自主發明材料專利。2018年初噸級量產硅碳負極后,產品迅速為市場所接受,總出貨量逐步擴大。隨著一家家數碼品牌企業與正拓合作的逐步實現,正拓在硅碳產品的技術和品質實力贏得市場信賴。
面對未來硅碳負極持續增長的勢頭,正拓能源將持續擴大硅碳產能建設,目前正在募資加碼“年產5000噸高端鋰電池負極材料擴建項目”。從技術而言,納米硅和氧化亞硅是業內公認的兩條主流硅基負極材料路線。正拓能源目前主打以納米多孔硅為基材的硅碳負極,量產的產品有400mAh/g、420mAh/g和450mAh/g三個型號,首次庫倫效率可達到90.5%-92%。例如400mAh/g這款產品1200周0.5C循環后容量保持率>92%。
▲正拓能源生產車間
目前,國內裝機量排名前十的多家動力電池企業已經開始采用正拓能源研發的硅碳負極。在數碼和儲能領域,以華為、小米、OPPO等品牌手機終端配套的優質鋰電池企業,為東南亞市場配套的最大鋰電池品牌電池企業,都已經成為正拓能源間接合作客戶。客戶結構的優化為正拓能源接下來的高速發展提供了保證。
正拓方法論二
主打高端石墨發揮供應鏈優勢
基于石墨類產品愈來愈走向同質化,正拓能源的差異化競爭路線是:發揮獨有的供應鏈優勢,選擇研發技術壁壘最高的高端人造石墨。縱觀國內現有負極材料市場格局,以BTR、杉杉、紫宸為第一梯隊,正拓、斯諾、星城、凱金、翔豐華為第二梯隊的多元競逐格局已經形成。從產品細分的特性來看,圍繞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幾家負極材料企業各有側重和優劣;但國內真正實現硅碳負極材料噸級量產供貨的企業屈指可數。
從技術角度來說,負極材料中的石墨類產品殊途同歸,趨于同質化。基于工藝路線和原材料的不同,石墨類產品被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具體來看,決定石墨類產品性能的關鍵影響因素集中在石墨化、造粒、成品混合等幾道工序和針狀焦、石油焦等原材料。以石墨化加工為例,石墨化度越高,材料壓實密度和克容量越高,導電性越好。
目前,正拓能源高端人造石墨產品已經達到了容量360mAh/g,壓實1.75g/cm3以上的技術水平。
▲正拓能源生產車間
正拓能源的石墨化加工主要來自第三方,并嚴格按正拓的石墨化工藝曲線要求加工。
相比于同行來說,正拓能源石墨化加工的產業鏈優勢在于與多家石墨化工廠建立了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互贏互利,共同發展,有效保證了石墨化的供給和品質。原材料方面,目前應用于中端產品的石油焦原料正處于微跌,從之前的9000元/噸逐漸下調至6000元/噸左右,而應用在高端石墨產品的主要原材料針狀焦,受低層鋼淘汰的影響,供貨緊張,價格始終處于居高不下的狀況。
而且針狀焦的高端產品依然被國外壟斷,國內針狀焦材料性能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很多負極材料企業貨源供應不足,或者只能以高于市價的價格拿貨。正拓能源供應鏈資源優勢再度顯現,一家主營針狀焦類材料的中外合資企業是正拓的戰略合作供應商。黃雨生表示:“正拓的整個原材料供應體系非常完善。其中高端人造石墨原材料主要為國外進口產品,正拓與主要供應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原料價格和供應波動期間,對公司的影響較小。”
高端石墨能成功推向市場,既離不開供應商對正拓能源的大力支持,也離不開該公司整個團隊的通力協作,更離不開每一位客戶對正拓能源的信任和幫助。隨著高端人造石墨的進一步推廣和硅碳負極的逐漸應用,預計2018年正拓能源的高端負極產品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高。通過多年技術沉淀,正拓能源不僅在高端石墨負極領域獲得廣大客戶認可,而且攻克了硅碳負極噸級量產的技術瓶頸,為這家公司未來的市場前景創造了廣闊空間。通過與派思股份的產業合作,正拓能源將在技術、產品、資本構建出完善的三維體系,這將成為正拓能源崛起的能量來源。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413瀏覽量
176171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602瀏覽量
79464
原文標題:【譽辰自動化?高工特寫】聚光燈下的正拓能源方法論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a6b91417f850,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技術與應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如何解決Air780EPM開發中的調試難題?深度解析高效調試方法

華為數字能源榮獲SMM Tier 1儲能系統供應商認證
西井科技以AI+新能源助力智慧港口建設
小功率直流充電樁場景適配方法論與電能計量選型策略

材料失效分析方法匯總

eda與傳統數據分析的區別
踐行可持續發展之路 ---新能源汽車安全可靠性與綠色環保的有機結合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中國企業的破局之道
上汽與正泰電器成立新公司 發力新能源科技
精益思維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和展望
雙獎加冕!弘正儲能以數字化為翼,助力能源產業新飛躍

新型電力系統下的儲能技術有哪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