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構物安全監測領域,振弦式應變計的數據傳輸方式直接影響監測效率與系統可靠性。針對工程用戶的常見疑問——“是否支持無線傳輸?” 南京峟思將為大家解析其有線、無線傳輸方案及應用場景,助力科學選型。
一、基礎傳輸方式:有線電纜直連
振弦式應變計(如VWS系列)標配YSPT-4型防水觀測電纜,通過物理線路連接讀數設備:
應變計輸出頻率信號(紅黑芯線)與溫度信號(綠白芯線),經電纜傳輸至VW-102A型讀數儀。
電纜電阻約45Ω/km,最大程度減少信號衰減。
適用場景
短期施工監測、小范圍布點(如樁基、局部梁體)。
強電磁干擾環境(如變電站附近),避免無線信號受擾。
局限
長距離鋪設成本高,且易受施工破壞(需預留“8字回環”緩沖)。
二、無線傳輸方案:擴展物聯應用
振弦式應變計本身不內置無線模塊,但可通過系統集成實現無線傳輸:
無線適配方案
網關中繼:將讀數儀連接無線網關(如4G/LoRa/NB-IoT網關),數據遠程上傳至云平臺。
分布式采集模塊:如MCU-32型自動測量單元,支持多支應變計組網,通過無線傳輸批量回傳數據。
核心優勢
實時性:秒級采集頻率,適用于滑坡、大壩等高風險工程實時預警。
長期成本優化:覆蓋深基坑、隧道等難以布線的場景,降低維護難度。
典型應用
水庫大壩滲壓監測
地鐵隧道收斂變形跟蹤
山區橋梁長期健康診斷
三、選型建議:有線與無線如何決策?
因素 有線方案 無線方案
傳輸距離 ≤500米(低成本) 覆蓋數公里(需網關支持)
環境適應性 強電磁干擾環境首選 偏遠地區、封閉結構更優
安裝復雜度 電纜需防施工破壞 網關需供電與信號覆蓋
長期成本 線路維護成本較高 初期投入高,運維成本低
注:無線系統需確保網關供電穩定(太陽能/電池備用),并匹配運營商網絡覆蓋。
四、技術保障:穩定傳輸的關鍵措施
無論采用何種傳輸方式,均需關注:
信號抗干擾
電纜屏蔽層接地,無線頻段避開工業設備干擾源(如2.4GHz頻段)。
故障防護
定期檢測芯線電阻(紅黑線≈300Ω,綠白線25℃≈3kΩ),及時排除短路/斷路。
數據安全
云端平臺需支持數據加密及本地備份,符合工程監測保密要求。
振弦式應變計通過靈活的系統集成,既可滿足傳統有線監測需求,亦能擴展為低功耗物聯網解決方案。工程師可根據項目周期、環境條件及預算,選擇最優傳輸組合——短期重點區域用有線保障可靠性,長期大范圍監測用無線提升效率。
-
數據傳輸
+關注
關注
9文章
2019瀏覽量
66064 -
無線傳輸
+關注
關注
3文章
592瀏覽量
41705 -
應變計
+關注
關注
0文章
92瀏覽量
1269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OK210申請】無線數據傳輸模塊設計
應變計的規格
振弦式應變計兩種數據傳輸方式介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