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報道原創。
2025年,注定是云計算發展的關鍵時間節點。
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促進下,千行萬業的智能化轉型愈演愈烈,而云化算力作為靈活高效、性價比極高的算力資源獲取方式,正在成為各AI廠商新的算力底座。
根據Gartner最新預測,到2028年,AI服務器將占據全球服務器市場近70%的份額,而云原生技術憑借容器化、微服務和彈性擴展能力,已成為AI應用落地的關鍵基礎設施。
這種“云為底座,AI為大腦”的協同模式,不僅推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商用,更深刻影響著智能制造、智慧醫療、城市治理、金融科技、教育科研等領域。
新舊業態的轉變,對云計算的影響絕不僅僅限于技術層面,屬于云計算的下一個“黃金時代”已經啟幕。
歡迎來到AI時代
2019年1月,西班牙《趣味》月刊刊登了一篇題為《歡迎來到人工智能園時代》的文章。文章指出,隨著互聯網推動數字化的普及以及計算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機器不僅能按照指令完成特定的工作,還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和設定整體目標。基于此它的判斷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時代已經來臨。
誠然如此,這種感知在國內甚至更加明顯,在近兩年時間里,AI已經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備手段之一。
在當今數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與云計算已成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變革的兩大核心力量。人工智能致力于賦予機器人類智能,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讓機器能夠模擬人類的思維和行為,實現智能化決策與執行。
云計算則以其強大的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通過互聯網為用戶提供按需使用、靈活擴展的服務模式,極大地降低了企業和個人的IT成本,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
當這兩種極具變革性的技術相互融合,便開啟了智能云服務的嶄新時代,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和發展動力。
智能云服務不僅能提供高效的計算和存儲支持,更能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智能化的資源管理、數據分析和應用優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IT服務模式,推動各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邁進。
從體系架構來看,智能云通常包括智能云基礎設施服務AIIaaS、智能云平臺服務AIPaaS、大模型服務MaaS、智能云應用服務AISaaS等,智能云作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驅動力量,正在重構云服務產業格局,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科技巨頭如阿里云、微軟Azure等紛紛推出以云計算為基礎的AI服務,通過構建更為靈活和強大的AI基礎設施,幫助企業快速實現智能化轉型。
例如,阿里云正在積極拓展其AI服務,以協助不同規模的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實現從數字化到智能化的跨越。
從“云轉型”到“AI轉型”
如今,“AI轉型”正逐步取代“云轉型”,成為各行業的新趨勢,AI也已成為最具想象力的領域之一。
2025年,是大模型落地的關鍵一年。一方面,大模型Scaling Law的曲線趨緩,基礎模型廠商開始收斂,基礎模型動輒一次數億美元的投入,以及不斷推高的人才密度等高門檻,意味著只有少數企業能夠留在牌桌。
另一方面,大模型落地的緊迫感前所未有,大家都期待大模型產生實實在在的價值,且超出以往的技術能力范疇,全行業都在默契又統一地走向落地。
在ChatGPT爆發的初期,似乎是由新技術創造了新的市場,但是,并非所有的企業都需要一個ChatGPT,而所有企業都需要生成式AI。革命性技術發展的早期看起來是從無到有,在成熟期則是從“業務靠近技術”走向“技術靠近業務”,大模型越往后發展越需要對行業的理解、對產業的專耕。
對于企業來說,要直接將大模型運用好難度較大,畢竟大模型的復雜性、對技術能力和資源等方面的要求較高;而如果拋開行業化這一環節,直接去基于大模型開發具體應用,距離又太過遙遠,缺乏有效的銜接過渡。
其中的關鍵就是技術和行業結合,在當下的生成式AI產業敘事邏輯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行業化”。行業化起著降低大模型技術落地門檻的重要作用,它能夠聚焦提煉出各個行業普遍存在的共性難題,進而為大模型更好地適配不同行業提供基礎。
相比于新技術落地的其他環節,行業化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卻又往往需要最專業的廠商投入大量的資源做具體的事,大多數企業享受了行業化帶來的便利,卻對大模型落地這一層級的變化感受不明顯。
事實上,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技術興起的近兩年,業內普遍關心AI應用的爆發時間。但從任何高科技行業發展的歷史來看,但凡應用要爆發,就離不開“降本”這一要素。
模型價格決定了應用使用成本,因為用戶使用應用會調用大模型,需要消耗Token,而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的成本高,API的調用成本就會高,從而限制企業用戶、開發者的應用開發步伐。
這就迫使大模型廠商,一方面要不斷迭代大模型,在百模大戰中以能力勝出;另一方面要降本提效,通過模型機構優化、分布式推理和混合調度等手段進行優化、大幅壓縮成本,來不斷降低API調用價格,推動應用興起。
隨著AI技術的普及和深入應用,云廠商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
一方面,企業需要更加定制化、差異化的AI解決方案來滿足其獨特的業務需求;另一方面,AI技術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也使企業在應用過程中面臨諸多風險。
與五六年前相比,當前AI行業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其中最明顯的趨勢是,生成式AI的廣泛應用使業務部門成為技術創新的重要推動力,企業希望通過AI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提升業務效率。
而這也驅使云廠商在業務開展方面出現了一系列新的變革。在AI時代,如何積極響應用戶需求,通過提供開箱即用的數據分析能力幫助企業快速接入AI技術,成為這個時代云廠商需要思考的難題。
在模型開發方面,云廠商需要思考如何提升模型落地的工廠化能力,降低硬件成本、提高硬件性能,為企業提供更加穩定、高效的AI運行環境。
其中,把握并識別企業需求是一大難點。企業往往只會提出諸如需要更快、更便宜的GPU這類直觀需求,但不會透露更深層次的具體需求,如何運用創新辦法來解決相應需求是一大痛點。
下一代云,正在變得智能
IDC發布的“下一代云”白皮書——《聚焦平臺能力,支撐智能化業務發展》指出,2022-2027五年間中國公有云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6.9%,其中PaaS增速最快,為30.5%,SaaS緊隨其后為28.7%。
當云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中國公有云市場正在從資源驅動型延伸至技術和業務驅動。
隨著智能算力逐漸成為算力結構的主要組成,傳統的通用云計算正加速與智算融合,從傳統的IPS(IaaS、PaaS和SaaS)架構向IPA(Infra、Platform和Application)更適合人工智能垂直整體的架構轉變,下一代云將是按需適配企業智能化發展的“智能云”,云是AI落地和發展的土壤,AI也會助推云平臺發展。
智能云通過對大規模異構智算資源的融合與調度,能夠屏蔽各種底層復雜的計算資源、兼容多種芯片架構和開源框架,提供豐富的云計算工具,提高算力資源利用率,保障各種AI模型算法在智能云平臺上實現高效便捷地運行。
云計算作為支撐大模型的算力底層,與AI緊密聯系,2025年云計算和AI的結合會帶來怎樣的新機會?
隨著大模型的發展,參數的量級已經不是衡量大模型效果的唯一標準。根據應用的場景不同,模型的參數并不是絕對的越多越好。
因此,大模型將可能不會再單純唯參數論,而是下沉到產業和場景,根據行業的特性區分不同的類型。
其次,數據的質量和有效性也很重要,才能夠提升大模型的準確度。比如醫療數據可能會通過數據開放共享平臺,進一步提升診斷的準確性,這就需要云平臺提供支持。
事實上,云計算已經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發展成為一類技術體系。從OpenStack、Container到K8s,云計算在不斷的螺旋式迭代上升,會隨著硬件和上層應用的變化去增強或更新技術體系。
在過去,云計算更多承載的是傳統數字化轉型需求,重點在于高效敏捷開發部署,通過上層連接應用,下層連接x86等虛擬化資源,使得其可以彈性擴展。
到了智算時代,云計算的體系發生變化,從以通用計算為核心到以智能計算為核心,更像是一個按需使用的“六邊形戰士”,下層除了連接虛擬化資源之外,還有今天的智算資源,上層除了傳統軟件應用之外,還有大模型等任務式應用。
這種情況下,云計算不僅要能繼續兼容傳統應用,還要根據智算的需求進行調整,基于GPU開發框架進行任務的編排調度部署。
未來數年,云計算在提升人工智能算力、算效等方面的價值將被接續發掘,并深度影響社會發展、產業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模式上,“云+AI”服務模式創新發展,將開啟云計算產業智能化新紀元。
技術側,云算加速融合,算網云調度操作系統推動算力、網絡、云計算協同發展,加速高效互聯的算力互聯網體系構建,算力標識、高性能傳輸協議RDMA等核心技術將成為創新發展方向。
服務側,人工智能技術演進正加速算力結構變革,智能算力成為未來算力主要競爭點,“計算能力+AI服務能力”的智能云計算將成為關鍵,智能云服務技術和應用發展成為趨勢。
應用側,MaaS、AISaaS以標準化、便捷化等為特征的云計算基礎設施封裝AI能力,將極大地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式的落地應用,成為未來數年的發展重點。
就現階段而言,云計算的增長引擎已經從價格渠道逐步向需求驅動、價值驅動轉變,勢必會倒逼云廠商改變市場策略,將資源投入到核心領域,繼而從“低水平內卷”重回理性增長的軌道。
把視角再放長遠一些,AI對云計算的“顛覆”才露出冰山一角,過去的云服務是以功能為中心的,譬如CRM、客服系統、OA等。
未來將是以場景為中心,基于大模型的能力,打破功能上的邊界,深入場景解決問題。彼時,云計算將漸漸剝離資源屬性,成為智能世界的“底層系統”。
未來十年,所有行業都值得用人工智能重新做一遍。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將是未來十年最受關注的技術,其將越來越深地與產業進行融合,并拓展出更多超乎想象的全新應用場景,在為人們帶來更智能、便捷生活的同時,也重塑著千行百業的未來。
正如電力重塑了工業時代,云計算與AI的加速融合正在重新定義數字時代的生產力形態。在此背景下,2025年可信云大會將于7月22-23日舉行。
作為云計算領域最具權威性的年度盛會,本屆大會以“云智融合 可信未來”為主題,深度聚焦云基礎設施智能化、企業級智能化應用、智算云與智算集群服務、軟件工程智能化、算力服務與智能網絡、AI云大模型工程化交付、大模型推理云服務與交互等前沿領域,推動人工智能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落地、從輔助工具邁向價值創造,與云計算一道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本屆可信云大會所展示的技術突破,不過是這場深刻變革的冰山一角,而更壯闊的產業圖景,正等待著所有參與者共同繪就。
新的大幕正在開啟,新的技術浪潮已經洶涌而來。
【關于科技云報道】
專注于原創的企業級內容行家——科技云報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業級IT領域Top10媒體。獲工信部權威認可,可信云、數博會、國家網安周與全球云計算等大型活動的官方指定傳播媒體之一。深入原創報道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網絡安全、大數據、區塊鏈等企業級科技領域。
審核編輯 黃宇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976瀏覽量
140036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134瀏覽量
27969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科技云報到:AI Agent打了個響指,商業齒輪加速轉動
云知聲獸牙AI與DeepSeek完成深度融合
科技云報到:云服務的中場戰事,從AI應用開始
科技云報到:從云計算到AI大模型,云巨頭生態革命邁出關鍵一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