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電子系統中,模數轉換器(A/D轉換器)作為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之間的關鍵橋梁,其性能直接影響系統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為了深入理解A/D轉換器的性能表現,工程師需要掌握一系列關鍵特性參數,包括靜態指標(如線性度、偏移誤差、增益誤差)和動態指標(如信噪比、諧波失真、動態范圍)。這些參數不僅決定了轉換器的基本精度,還影響著系統在高頻、高速或高精度應用中的表現。
本文系統性地整理了A/D轉換器的核心特性術語,從孔徑延遲、抖動等時序參數,到微分非線性(DNL)、積分非線性(INL)等線性度指標,再到信噪比(SNR)、總諧波失真(THD)等動態性能參數,逐一解析其定義、測試方法及對實際應用的影響。
1、孔徑延遲
時鐘有效邊沿之后,到輸入信號被采集或保持以進行轉換的時間。
2、孔徑抖動
要開始突發測量,請從菜單欄中選擇“burst”。
3、(轉換)延遲或流水線延遲
啟動一次轉換到第一個轉換數據出現在輸出端之間的時鐘周期數。每個采樣數據在流水線延遲加上采樣后的輸出延遲后可用。
4、轉換時間
完成一次轉換所需的時間。轉換時間不包括采集時間、多路復用器的設置時間或其他元件時間,因此轉換時間可能小于 “吞吐時間”。
5、端點線與最佳擬合線
●端點線:連接第一個和最后一個轉換點的直線,僅使用首尾兩點計算參考線,端點誤差圖的首尾點始終為零。
●最佳擬合線:使用所有轉換點,通過最小二乘法線性回歸擬合的直線,使誤差分布對稱,更能反映整體線性度。
6、直流共模誤差
差分輸入模數轉換的指標,指兩個輸入端施加相同電壓時輸出碼的變化。
7、微分增益誤差
當施加給定幅度的高頻正弦波時,不同直流輸入電平下輸出電平的差異(以 % 表示)。
8、微分非線性誤差(DNL/DNLE)
實際模擬輸入信號對應碼增量的1LSB臺階與理想1LSB臺階的最大偏差。
●意義:靜態指標,與動態指標信噪比(SNR)相關。DNL偏離零越大,SNR可能越差,但無法直接通過DNL預測噪聲性能。
9、微分相位誤差
兩個不同直流輸入電平下,重構的小信號正弦波輸出相位的差異。
10、滿量程誤差
最后一個轉換點與理想轉換點的誤差,等于增益誤差與偏移誤差之和。
11、增益誤差
滿量程誤差減去偏移誤差,反映參考線(端點或最佳擬合線)斜率與理想傳輸特性斜率的偏差。
計算公式:(N?1)/a?(N?1),其中N為轉換點數,a為參考線斜率。
12、積分非線性誤差(INL/INLE)
傳輸特性與參考線(端點線或最佳擬合線)的偏離,不包含量化誤差、偏移誤差和增益誤差,是衡量傳輸函數直線度的指標,可能大于微分非線性誤差。
●意義:靜態指標,與動態指標總諧波失真(THD)相關。INL偏離零越大,THD可能越差,但無法直接通過INL預測失真性能。
13、丟失碼
理想情況下應出現的輸出碼在實際轉換中未出現的現象。
14、非單調性
輸入電壓單調增加時,輸出碼非單調變化的現象(如碼值先增后減)。
15、偏移誤差
第一個轉換點與理想轉換點的誤差(端點計算)。對于最佳擬合線,偏移誤差為最佳擬合參考線與理想傳輸線的偏移量。
16、量化誤差
模數轉換器輸出在1LSB范圍內保持不變,導致輸入電壓在臺階內變化時產生的誤差。
●范圍:理想情況下為0到1LSB;若采用半LSB偏移,誤差范圍為?1/2LSB 到+1/2LSB。
17、信噪失真比(SINAD)
信號(或載波)功率與采樣頻率一半以下所有其他頻譜分量(不含直流)功率的比值。
18、信噪比(SNR)
輸出信號幅度與輸出噪聲電平(不含諧波和直流)的比值。
●影響因素:
a.量化噪聲:分辨率越高,LSB越小,量化噪聲越低;
b.轉換器自身噪聲;
c.應用電路噪聲;
d.抖動:高頻下抖動影響增大,導致 SNR 下降。
●理論公式:全量程正弦波輸入時,SNR=20×log(2n?1×6)≈6.02n+1.76dB(n為分辨率)。
19、無雜散動態范圍(SFDR)
信號功率與頻譜中最高雜散信號功率的分貝差。
20、總諧波失真(THD)
信號(或載波)功率與諧波頻譜分量(載波倍數頻率)功率的比值,TS-ATX7006默認計算7次諧波(可調整)。
21、總未調整誤差(TUE)
包含線性度誤差、增益誤差和偏移誤差的綜合指標,反映與理想器件性能的最壞情況偏差。
審核編輯 黃宇
-
轉換器
+關注
關注
27文章
9045瀏覽量
151752 -
模數轉換器
+關注
關注
26文章
3350瀏覽量
1282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技術干貨 | DAC靜態參數計算全解析:從偏移誤差到總未調整誤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