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方法有很多種,總體來說有直接比較法、替代比較法、微差測量法、符合測量法、補償測量法和零值測量法等,這幾種方法有什么相比較有什么不一樣呢?
將被測量的量值直接與已知其值的同一種量相比較的測量方法稱為直接比較測量法。這種測量方法在工程測試中廣為應用,如在等臂天平上測量砝碼等。這種方法有兩個特點,一是必須是同一種量才能比較;二是要用比較式測量儀器。采用這種方法,許多誤差分量由于與標準的同方向增減而相互抵消,從而獲得較小的測量不確定度。
將選定的且已知其值的同種量替代被測量,使在指示裝置上得到相同效應以確定被測量值的一種測量方法稱為替代測量法。例如,在質量計量中常用波爾特法,將被測的物體置于天平的秤盤上,使之平衡,然后取下被測物體,代替砝碼再使天平平衡,那么所加砝碼的質量即為被測物體的質量,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能消除天平不等臂性帶來的測量不確定度分量。
將被測量與同它只有微小差別的已知同種量相比較,通過測量這兩個量值間的差值以確定被測量值的種測量方法稱為微差測量法。例如用量塊在比較儀上測量活塞的直徑或環(huán)規(guī)的孔徑,比較儀上的示值差即為“兩個量值之差”。由于兩個相比較的量處于相同條件下比較,因此,各個影響量引起的誤差分量可自動作局部抵消或基本上全部抵消。微差測量法的測量不確定度來源主要有兩個分量:一是計量標準器的誤差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二是比較儀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
用觀察某些標記或信號相符合的方法,來測量出被測量值與作為比較標準用的同一種已知量值之間微小差值的一種測量方法稱為符合測量法。例如,用游標卡尺測量零件尺寸就是利用這種測量方法,使游標上的刻線與主尺上的刻線相符合,確定零件的尺寸大小。
將測量過程作這樣安排,使一次測量中包含有正向誤差,而在另一次測量中包含有負向誤差,因此所得量值中大部分誤差能互相補償而消去,把這種測量方法稱為“補償測量法”。如在電學計量中,為了消除熱電勢帶來的系統(tǒng)誤差,常常改變測量儀器的電流方向,取兩次讀數(shù)和的二分之一為所得量值。
調整已知其值的一個或幾個與被測量有已知平衡關系的量,通過平衡原理確定被測量值的一種測量方法稱為零值測量法,也稱為平衡測量法。例如,用電橋測量電阻就是采用這種方法。
CS零磁通電流傳感器是一種同時基于磁調制和磁平衡原理的新型電流傳感器,它利用高磁導率鐵芯在交變磁場的飽和激勵下交替飽和的機理,快速地將原邊電流通過等安匝原理調制至副邊線圈,使副邊線圈輸出的補償電流產生的磁場與原邊電流產生的磁場相互抵消,因此副邊線圈的電流能夠精確地反映原邊電流的大小。能夠滿足1mA~25kA、帶寬為DC~800kHz以內的電流信號的高精度測量。依據(jù)比差和角差指標將電流傳感器分為三個系列:G型電流傳感器、P型電流傳感器、J型電流傳感器。
這三種型號都是我們國內湖南銀河電氣自主研發(fā)的品牌,使用的都是磁通門原理,其中P型電流傳感器精度優(yōu)于20μA/A,參考頻率下角差小于1′,主要用于功率測量或關心電流相位指標的高精度測試應用。如:電機、變頻器、電力變壓器、新能源汽車、光伏逆變器、風電、風機/水泵、軌道交通、艦船綜合電力及電力推進、航空電源等的高精度檢驗檢測。
今天我們主要介紹G型電流傳感器中的一種——CSA100-P090T01:
CSA100-P090T01 是一種能在原邊、副邊完全隔離條件下測量直流、交流、脈沖以及各種不規(guī)則波形的電流傳感器,它主要用于要求準確度高的計量檢定和計量校準領域,以及要求高靈敏度、高穩(wěn)定性和高可靠性的電能質量分析、功率分析儀、醫(yī)療、航空航天、艦艇等領域。
技術特點:
? 極高的準確度? 極好的線性度
? 極高的穩(wěn)定性? 極高的靈敏度
? 極高的分辨率? 極低的溫度漂移
? 極低的失調電流? 極低的插入損耗
? 抗干擾能力強? 響應速度快
? 極低的噪聲? 極小的角差
? 寬頻帶? 模擬量輸出
電氣性能:
以上性能指標默認為 TA=25℃(±5℃)、UC=±24V、RM=15Ω 條件下所標稱,特殊見測試條件。
精度-動態(tài)參數(shù):
以上所有“%”、“μA/A”指的是相應輸出二次電流滿量程。
一般特性:
安全特性:
外形尺寸 (單位:mm):
應用連接:
隨著科技的持續(xù)發(fā)展,市面上的傳感器類型多種多樣,從lem的霍爾傳感器到現(xiàn)如今湖南銀河電氣的磁通門傳感器,這都是我們人類科技進步里程碑的一刻。
審核編輯 黃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5文章
52971瀏覽量
767172 -
測量
+關注
關注
10文章
5240瀏覽量
113474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一文解析射頻信號功率測量方法

噪聲的測量方法詳細干貨

電源效率測量方法
普源示波器時間精度測量方法詳解

順絡貼片電感的感值測量方法與注意事項

常見的三維測量方法和工具
透鏡成像實驗與測量方法
硅拋光片的主要技術指標、測試標準及硅片加工參數(shù)的測量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