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道以來,地平線高階智駕系統HSD就憑借極致的設計理念和標桿創新體驗, 吸引了大批粉絲。
這一次,HSD收到了來自產品設計界奧斯卡——iF設計大獎的點贊認可。憑借極簡美學設計、數字鏡像世界、軟硬協同工程能力,HSD榮膺iF產品用戶體驗類大獎。這是全球頂尖設計領域對地平線“以人為本”智駕產品理念的至高認可,也是中國智駕體驗邁向新紀元的一大里程碑。
系統之美
藏在每一幀畫面里的優雅
地平線認為HMI的價值不止在于通過數字界面重現真實世界之美,更是用戶與機器建立信任的橋梁。HSD的HMI以“數字鏡像世界”為核心理念,對標3A游戲大作,將物理環境實時轉化為簡潔、優雅的3D動態影像。這其中包含了諸多巧思以及對智駕本質的思考:
極簡美學:淡顏系主視覺搭配動態漸變光影,突破性的進行無感信息分層,例如道路、車輛、行人等元素以灰度呈現,而潛在風險部位(如突然靠近的自行車)則按危險等級漸變標記為黃→橙→紅,既避免干擾又精準預警。
擬真渲染:標線紋理(如車道線、欄桿、人行橫道、停止線)、樹枝形狀、道路紋理、異型車輛等,甚至能識別環衛工與交警的熒光色服飾差異。這種“毫米級感知可視化”讓系統理解——決策透明化,用戶仿佛擁有“上帝視角”。
靈動交互:當系統繞行違停車輛或自主倒車時,HMI以絲滑動畫呈現博弈邏輯,像一位默契的副駕,用視覺語言與用戶對話。
情緒化設計:例如剎車時顏色過渡采用舒緩漸變,避免突兀警示帶來的緊張感,讓智駕如呼吸般自然。
而依托國內首個VLA智駕大模型,HSD甚至能對紅綠燈倒計時、文字路牌(例如直行待行區)、交警手勢、公交車停靠意圖等場景進行語義理解,并進行實時決策推理,讓每一幀畫面都傳遞系統的“人性化深度思考”。
用戶聲音
好的產品設計引發共鳴
事實上,從功能配合到體驗信任,HSD所追求的諸多設計原則和用戶理念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在上車體驗后,Ta們這樣點贊:
@同濟大學朱西產教授:
HSD的HMI將技術冰冷感轉化為視覺語言的藝術,剎車時的舒緩漸變、擁堵時的“禮貌繞行”動畫,讓智駕如呼吸般自然。
@影總:
HSD的HMI真是越看越喜歡。交通參與者新模型樂高風小人你們喜歡嗎?我群里的小伙伴說這樣的HMI他們能看一天。
@大懶貨:
地平線這套EID太細了!對于道路拓撲結構的識別,高度還原到夸張的程度,會讓我們在駕駛過程中有更充足的信任感,無愧于智駕產品HMI第一。
@新出行飛機先生:
HSD這套SR(環境渲染)可以說代表了行業下一代方向,可視范圍很大,靜動態目標都很穩定,沒有二次后處理也沒有延遲度,虛擬環境渲染實在太細膩了… 據說下一步會直接融合導航,干掉車道級導航。
@未來汽車Daily孫雅楠:
HSD的HMI讓我看到了系統的“思考過程”,每一次繞行或減速都變得可預測、可信任。
就連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貝瑞德也贊嘆:“這輛車正以正確的方式理解真實世界,所有細節都精確可見。” 這也符合IF評委會“東方美學,文化共鳴,全球視野”的點評,好的設計與產品語言本身就是全球共通,具有普世兼容性的!
未來已來,HSD量產已進入倒計時。2025年第三季度,首款搭載HSD的車型將正式交付,我們將與更多車企伙伴攜手,以iF級設計標準重塑智能駕駛體驗,讓每一程出行都成為藝術與科技交融的旅程。
點擊視頻,一起欣賞更多HSD產品之美的心動瞬間,感受iF設計大獎的含金量
關于iF設計獎
iF設計獎(iF Design Award)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設計獎項之一,由德國漢諾威工業設計論壇(iF Industrie Forum Design)于1953年創立,以“獨立、嚴謹、可靠”的評獎理念聞名,與紅點獎(Red Dot)和IDEA獎并稱“世界三大設計獎”,其金獎更被譽為“產品設計界的奧斯卡”。2025年,進入決賽的參賽作品共1.06萬件,66個國家,獲獎概率小于10%。
-
hsd
+關注
關注
0文章
48瀏覽量
3317 -
地平線
+關注
關注
0文章
388瀏覽量
15390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3008瀏覽量
3786
原文標題:是實力派也是顏值派,HSD斬獲iF設計大獎
文章出處:【微信號:horizonrobotics,微信公眾號:地平線HorizonRobotic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Arm攜手地平線推動汽車智能化變革
地平線攜全新城區輔助駕駛系統亮相2025上海車展
地平線城區輔助駕駛系統HSD解讀
征程6P全球首發!HSD炸裂登場,地平線攜手奇瑞發布首款量產車型

發布L2城區輔助駕駛系統HSD,地平線攜手奇瑞等車企共赴智能化新征程

地平線推出L2城區輔助駕駛系統HSD
地平線與大眾汽車集團深化高階智駕合作
地平線SuperDrive相關問答
地平線SuperDrive首發三大黑科技
智駕科技企業地平線登陸港交所
地平線SuperDrive實現12城泛化,將于2025年首發量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