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4年IEEE國際電子器件會議(IEDM)上,Imec攜手其比利時項目Q-COMIRSE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首款采用砷化銦量子點光電二極管的短波紅外(SWIR)圖像傳感器原型。這一創新成果標志著在紅外成像技術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該傳感器成功實現了1390納米的成像效果,為用戶提供了清晰、準確的短波紅外圖像。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該傳感器采用了無鉛量子點技術,為傳統含鉛量子點提供了一種更加環保的替代品。這一轉變不僅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更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符合當前全球對于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追求。
Imec及其合作伙伴的這一概念驗證,是利用低成本和無毒光電二極管實現紅外成像大眾化的關鍵一步。該傳感器的成功推出,將為紅外成像技術在醫療、安防、軍事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未來,Imec及其合作伙伴將繼續深化合作,不斷推動紅外成像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5文章
52971瀏覽量
767185 -
IMEC
+關注
關注
0文章
59瀏覽量
22562 -
紅外圖像
+關注
關注
1文章
27瀏覽量
11939 -
SWIR
+關注
關注
0文章
38瀏覽量
513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量子精密測量“牽手”傳感技術 多款量子傳感器在合肥發布
量子科技是安徽三大科創前沿高地之一,傳感器則是安徽先進制造業的“三谷”之一,均被寫入2025《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為了讓傳感設備擁有“更加敏銳的感官”,5月18日,在合肥市量子科儀谷

SWIR 中的圖像校正
圖 1:光場中背景扣除之前和之后 介紹 InGaAs 傳感器能夠檢測900-1700 nm短波紅外 (SWIR) 波長范圍內的光,為科學成像提供了硅傳感器無法達到的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機會。然而,與硅

美國防部正計劃研發更強大的量子傳感器
地球磁場的量子傳感器性能,特別是在 GPS 失效的情況下。盡管當前的量子傳感器在檢測磁場、電場、加速度、自旋等方面展示了出色的實驗室性能,但當它們被放置在移動平臺上時,由于振動和場梯度
PCBA工藝選擇:有鉛與無鉛,差異何在?
一站式PCBA智造廠家今天為大家講講PCBA加工如何選擇適合的工藝?有鉛工藝與無鉛工藝的主要區別。在電子設備制造過程中,PCBA貼片加工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而選擇無
無源傳感器什么是無源呢?原理是什么呢?
其廣泛的應用場景。 01 無源傳感器的定義 無源傳感器,顧名思義,是指在信號采集過程中不需要外部能量輸入的傳感器。這類
無源傳感器又稱為什么型傳感器
無源傳感器,作為一種在信號采集過程中不需要外部能量輸入的傳感器,其獨特的特性和廣泛的應用領域使其成為現代科技和工業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無源傳感
無源傳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分類
、維護方便等優點,因此在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一、無源傳感器的基本概念 1.1 定義 無源傳感器是一種不需要外部能源的
imec實現硅基量子點創紀錄低電荷噪聲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近期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在12英寸CMOS平臺上制造出了具有創紀錄低電荷噪聲的Si MOS量子點。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僅展示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