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日召開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表示,目前中國正持續開展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論證,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能夠將載人飛船、月面著陸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周雁飛介紹道,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規模大,可考慮在文昌發射場發射。該型火箭的主要特點充分繼承了現有發動機及箭體結構成果和研制條件;模塊化設計,有利于組合拓展;高可靠高安全,滿足載人發展要求;綜合指標瞄準世界先進水平。 在2018年11月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首次公開。據介紹,新一代載人火箭按照載人飛行的最高安全標準設計,奔月軌道滿足25噸級載人飛船要求,未來可用于載人月球探測。這型火箭為三級半液體運載火箭,全長約90米,直徑5米,起飛重量約2000噸,可以將25噸有效載荷直接送入奔月軌道,或者將70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 載人登月是人類的共同夢想。美國在1969年7月20日實現人類首次登月,至1972年12月先后將多名宇航員送上月球。近年來美國提出要“重返月球”。從載人航天可持續的角度,中國從2011年起組織開展了多輪載人月球探測論證工作,逐步形成了共識。目前,中國正在持續開展載人月球探測方案深化論證。 周雁飛表示,在論證過程中,中國提出了基于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環月軌道對接飛行模式。該飛行模式的論證,包括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面著陸器;此外月球軌道空間站和載人月面移動實驗室也在論證中。 記者了解到,中國載人月球探測的發展目標包括: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突破掌握載人地月往返、月面駐留、人機聯合探測等基本技術;建造月球科研試驗站,開展系統連續的科學考察及相關技術試驗,探索地月空間資源開發利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18日說,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包為民當天在福州開幕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作《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演講時透露了上述計劃。他說,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目標分為三個階段:2025年前為起步建設階段,主要任務是突破關鍵技術,形成試驗試用系統;2035年實現目標初步建成,年總飛行數百次、總貨運千噸級、總客運千人次;到2045年目標全面建成,實現按需發射,每年總飛行次數達千次量級,總貨運萬噸級,總客運萬人次。 這位專家說,屆時我國航班化航天運輸將形成體系化能力和規模化產業,總體性能水平達到世界一流,全面形成我國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滿足我國航天重大任務和商業化運營需求。
原文標題:中國計劃研發新一代載人火箭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火箭
+關注
關注
0文章
389瀏覽量
29227
原文標題:中國計劃研發新一代載人火箭
文章出處:【微信號:guanchacaijing,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算力上天!我國發射2800顆算力衛星,背后企業浮出水面
蘋果正研發用于AI服務器的專用芯片
億緯鋰能助力國內首款電動載人飛艇完成首飛
廣汽集團參與中國載人月球車研發
中國今年將發射兩艘載人飛船
2025:中國航天將從火箭研制、智能航天器開發、載人航天工程、月球和深空探測等領域進一步推動強國建設

再鑄佳績!產學研協同攻關,亮風臺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