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自慰AV免费观看内涵网,日韩国产剧情在线观看网址,神马电影网特片网,最新一级电影欧美,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黄色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ABO涨奶期羡澄,第一导航fulione,美女主播操b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屏幕封裝技術的“三分天下”,都具有著怎樣的特點?

牽手一起夢 ? 來源:21IC電子網 ? 作者:佚名 ? 2020-09-19 14:47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在選擇智能手機、PC顯示器和智能電視,你優選的條件有哪些?刷新率更快、屏幕更柔性、屏占比更高……屏幕就像一張隨時要拿來看的照片,不斷被“美顏”。實際上,伴隨著芯片技術和軟件的發展,只有感官上更好地被看到,才能不辜負這一切的努力。

144Hz、240Hz逐漸步入了主流市場,顯示開啟了新一輪的高刷新率之戰。事實上,除了這項參數,越來越多的極客對于屏占比的需求愈來愈高。

在追求屏占比的過程之中,屏幕“從硬逐漸偏軟”,賦予了屏幕更大的折疊、彎曲空間,也為全面屏的道路鋪上了一條羅馬大道。但在這背后,屏幕封裝工藝卻如同一只“魔棒”,擁有使手機額頭和下巴收緊、屏幕邊框變窄的神奇功效。

上達電子江蘇邳州COF項目于9月11日正式投產,而COF封裝(卷帶式薄膜覆晶)技術長期以來一直被日韓等企業掌握,對于國內來說是一處短板。通過本次投產,填補了國內本土的一處空白,也會為顯示行業帶來成本上的普惠。

對于大部分工程師來說,或許對這項封裝技術并不太熟悉,以下便從技術、優勢、生產上講述COF封裝的故事。

屏幕封裝技術的“三分天下”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無論是LCD還是OLED屏幕,從來都不只是單純的一塊屏幕。為了讓屏幕“點亮”,需要將屏幕連接顯示驅動IC、FPC排線。驅動IC主要是控制液晶層電壓從而控制每個像素亮度,FPC是充當顯示模組和主板的連接載體。

目前主流的屏幕的封裝工藝主要有三種,分別為COG、COF、COP。具體來說,有以下特點:

圖1:三種封裝技術對比

1、COG(Chip On Glass):這是最傳統的封裝方法之一,技術門檻低、成本低,是屏幕最常用技術。從英文上也可以看出,這種方式的封裝是將IC芯片、FPC排線放置在屏幕的背板玻璃上。但由于IC芯片就在LCD的正下方,擠壓了相當大部分的屏幕空間,因此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下巴”。

2、COF(Chip On Film):實質上來說,相當于COG的升級版,也是現在屏幕轉型的關鍵。主要原理是將顯示驅動IC芯片置入柔性的FPC排線中,再利用FPC本身的特性翻折至屏幕下方。具體來說,透過熱壓合,IC芯片的金凸快(Gold Bump)和軟性基板電路上的內引腳(Inner Lead)將進行結合(bonding)。由于IC芯片所占用的空間被釋放,所以一般來說至少能夠減少1.5毫米的下邊框寬度。

3、COP(Chip On Pi):屬于邊框減少最多的工藝,但需要強調的是這種工藝的前提是應用柔性的OLED屏幕,利用柔性OLED本身的彎曲特性將排線和IC全部彎折至屏幕下方。當然OLED也是分為硬性屏幕和柔性屏幕兩種,使用這種技術必須使用COP封裝技術+柔性OLED的組合。但本身這項技術仍然還有成本較高、良品率低的缺點。

圖2:通過排線和IC減少下巴長度

縱觀整個屏幕封裝市場,顯示屏逐漸從18:9轉向19:9和20:9演進,顯然更窄的COF和COP更適應未來的窄邊框的高占屏比需求。

從市場方面來講,COG封裝技術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尺寸,COF封裝技術主要集中在中大型尺寸,COP封裝技術受制于柔性OLED并且也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尺寸。

為什么江蘇上達選擇的是COF封裝?江蘇上達電子總經理沈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屏幕正在由LCD轉向OLED,但不論哪一種屏幕都需要COF封裝技術。COF封裝的優勢領域在大尺寸面板,雖然面板一直在革命性發展,但點亮屏幕仍然依托顯示驅動IC。反觀占比更小的COP封裝技術事實上已經超出線路板領域,換言之即將顯示驅動IC固定在屏幕上,而不是線路板。

他表示,除了大家都比較關注的手機,COF封裝技術90%的出貨量和銷售市場都集中在大尺寸面板,手機面板占據了上達電子的10%。大尺寸面板在未來擁有8K大尺寸電視、5GAIoT萬互聯、汽車屏幕等,智能化時代下人機交互單元都有可能會被賦予大尺寸的屏幕,因此COF封裝的未來應用是廣闊的。

替代COG封裝是行業追求更好顯示效果的必經之路,而COP封裝則依賴面板類型,主要還是適用中小尺寸面板上,在成本和良率上也仍然擁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因此大力發展較為成熟的COF封裝技術,正是時下AIoT時代爆發的好選擇。

COF封裝幾乎占據LTPS-LCD市場,另外從數據上來看,COF的智能型手機滲透率2018年為16.5%,2019年則達到35%。

從市場上看COF

從工藝上來說,COF分為單層COF和雙層COF兩種。普遍來說單層COF比雙層成本上要低5倍,但一般的機臺的精準度無法滿足單層COF,對技術要求很高;雙層COF擁有更好的解析度,但打兩層COF,需要更多bonding(芯片打線及邦定)設備,成本高昂。

產業鏈數據顯示,COF比COG整體單價高出9美金左右,其中COF驅動IC芯片上比COG芯片成本高2-3美金,FPC材料和COF專用的bonding的成本高5-6美金。

根據沈洪的介紹,整個COF市場單純從COF基板上來說,擁有60-70億人民幣的市場,如果算上COF封測和顯示驅動IC的話,大概擁有700-800億人民幣的市場。

但由于這項技術是高端專業化的市場,具有一定技術壁壘和門檻,在設備和研發的投入極大,COF市場呈現出了“馬太效應”。此前,規模化生產COF的企業包括韓國Stemco(服務于三星OLED)和LGIT(服務于LG的OLED和LCD)、日本的FLEXCEED(前身為日本新藤電子,服務于LG和夏普的LCD)和中國臺灣的頎邦和易華。國內大陸面板產業對于COF封裝基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其中中國臺灣COF產業鏈針對內地市場多為單層COF基板。

根據沈洪的介紹,上達電子2018年全資收購了FLEXCEED株式會社,通過將日本子公司FLEXCEED的技術轉移至江蘇子公司,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產學研自主研發,已具備國際領先的COF封裝基板研發、設計和制造能力。將實現全流程“卷對卷”自動化生產。

投產一期采用業內最先進的制程工藝生產8μm等級的單面帶COF產品。據了解,上達電子將會擁有業內最先進的單面加成法工藝、雙面加成法工藝生產10微米等級的單、雙面卷帶COF產品。

而這家被收購的日企,則是日本目前唯一的TCP/COF生產廠家,成立于1971年,先后合并日本卡西歐,日立等企業,發展成為世界級COF工廠。沈洪表示,FLEXCEED是一家歷史悠久的COF工廠,首先上達電子將會將其專利技術拷貝轉移到中國工廠內,之后面對新市場,將結合客戶需求在市場上進行升級,并聯合高技院校申請自己的專利。

FLEXCEED自成立之初便以自主開發技術為其核心競爭力,所發布專利涵蓋高密度超精細線路板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產品設計等,全面對應最先進的線路板生產技術。當前中國線路板行業線路的線心距水平尚處于80μm級別,而FLEXCEED持有技術已可對應線心距18μm級別。

根據之前的信息可以看出,在2004年上達電子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便是是國內位居前列的FPCA專業制造商。COF從整體來講,本身就是柔性線路板中重要板塊之一,因此上達電子在COF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COF的產業鏈包括基材(Base Material)、COF Film、COF封測(PKG)、IC設計(Design House)和終端面板(panel,SEI),其中上達電子位于COF Filim和COF封測中。在產業鏈上,上達電子擁有國內半導體顯示面板驅動IC產業鏈中獨一無二的上下游關系網。沈洪為記者介紹,COF封測的技術源頭在于芯片設計,芯片引導了整個下游產業的技術提升和發展,上達電子也會根據整個產業鏈在工藝精度、設備升級、材料變更上逐漸跟進前端業務。

沈洪在投產儀式中曾表示,量產線于9月初順利投產,預計今年10月以后后段制程產能可達750萬片/月,2021年3月全制程產能可達1500萬片/月,2021年年底全制程產能可達3000萬片/月。

需要注意的是,上達電子的COF領域分為顯示領域和非顯示領域,前者專指DDI(顯示驅動)IC封裝,后者則代指其他領域包括LED、醫療、工業打印機等。

綜上,上達電子在COF上打破了國內的空白。與此同時,也撬動了這一產業鏈的發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產業規模。

從生產上看COF

COF的工藝流程復雜,需要經歷沖孔(Hole Punching)、涂布(Photo resist)、曝光(Exposure)、顯影(Development)、蝕刻(Etching)、化錫(Electrolesstin plating)、自動光學檢測(AOI)、印刷(SR print)、分切(Slit)、電檢(O/S Testing)、自動外觀檢查(AVI)、出貨(Shipping)。

上文也有提及,上達電子實現的是全流程“卷對卷”自動化生產。一般“卷對卷”生產方式針對的是高端顯示模組,與這種生產方式相對應的是“片對片”生產方式。所謂“卷對卷”就是采用卷銅箔繃直方式,保障了產品的平整度從而保證了細線路產品生產。“片對片”則相對來說更加容易在產品轉移過程中影響產品品質。

江蘇上達電子COF具有6個獨有優勢:最先進的18μm Fine Pitch減成法蝕刻技術、防漏光黑色油墨印刷技術、二次化錫技術對應的20倍高彎折性能、產品穩定良率高的累計公差技術、最精密的18μm Pitch AOI檢查技術、全制程設計開發制造技術的技術優勢。

圖3:COF的工藝流程

COF方案中FPC主要采用PI膜,線寬線距在20μm以下,這種要求之下,FPC減成法已無法滿足要求,主要以半加成法、加成法為主。通過介紹得知,上達電子通過設備改良,藥液體系升級,工藝精細管控能力提升,實現8μm超精密線路工藝(即18μm線寬距),在實現線路精密化的同時,更進一步提升了COF產品的可靠性要求。

圖4:上達電子的超精密細線路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驅動IC在4K、8K的高清顯示之下,高速驅動下的功率提升導致驅動IC工作溫度上升,散熱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達電子開發厚銅(12μm)精細線路技術,與普通的產品相比,其截面積增加50%,有效提升了驅動IC工作時的散熱能力。

圖5:上達電子的厚銅技術

電子產品在復雜環境下的應用中,可靠性提升成為永恒話題。對產品而言,可靠性越高越好,產品的可靠性越高,其可以無故障工作的時間就越長。

平板顯示器在使用中,大多數人會選擇使用玻璃清潔劑進行除塵除漬,清洗劑滲入COF會造成油墨腐蝕導致顯示功能不良,因此需提高耐化學性。上達電子則應用了新型SR材料提升COF產品的耐化學性。

圖6:耐化學性的提升

另一方面,為使邊框更窄、產品更輕薄,要求COF折疊至接近死折的狀態,因此需要提高耐彎折性。上達電子使用的新型化錫技術,彎折區域SR下閃鍍錫厚非常薄,其彎折性能接近無錫狀態下的純銅結構,以此獲得高耐彎折性。

圖7:耐彎折性的提升

通過介紹得知,產線設備利用大數據互連,智能化程度高,可實現核心工藝參數智能調節,產品品質實時在線監測,是產品技術水平先進性與品質可靠性的核心支撐。

通過布局國產化的COF Film和COF封測,產業空白被填補,COF本身的成本問題將得到一定解決。而通過產業的不斷研發和升級,這一產業鏈配套產品也將逐漸轉向自研。

責任編輯:gt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OLED
    +關注

    關注

    120

    文章

    6286

    瀏覽量

    228067
  • lcd
    lcd
    +關注

    關注

    34

    文章

    4520

    瀏覽量

    171542
  • 封裝
    +關注

    關注

    128

    文章

    8678

    瀏覽量

    145479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HBM格局生變!傳星HBM3量產供貨英偉達,國內廠商積極布局

    一家獨大,變為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三分天下”。 ? 當然,國產HBM也迎來了積極進展,國芯科技和紫光國微公開透露過進展。 ? HBM對高性能計算至關重要 HBM也就是?高帶寬存
    的頭像 發表于 07-23 00:04 ?4545次閱讀

    科普|通數傳終端技術說明書,通產品的使用方法、特性和使用特點以及場景等

    通數傳終端技術說明書在用于點對點數傳通信的通衛星終端中介紹了通衛星的覆蓋、工作模式,并介紹了一種支持點對點模式的通數傳終端。有朋友在
    的頭像 發表于 07-09 08:55 ?99次閱讀
    科普|<b class='flag-5'>天</b>通數傳終端<b class='flag-5'>技術</b>說明書,<b class='flag-5'>天</b>通產品的使用方法、特性和使用<b class='flag-5'>特點</b>以及場景等

    寬度根據屏幕寬度百比確定后,高度如何設置成與寬度相同的問題

    ? ##HarmonyOS 應用開發## 先交代一問題的背景: 我在做一個多圖上傳的插件,我希望一行顯示3張圖片,并且每個都是正方形,那么在理想情況,每個圖片的寬度應該是屏幕寬度的三分
    發表于 06-30 17:38

    菱電機高壓SiC模塊封裝技術解析

    SiC芯片可以高溫工作,與之對應的連接材料和封裝材料需要相應的變更。菱電機高壓SiC模塊支持175℃工作結溫,其封裝技術相對傳統IGBT
    的頭像 發表于 02-12 11:26 ?619次閱讀
    <b class='flag-5'>三</b>菱電機高壓SiC模塊<b class='flag-5'>封裝</b><b class='flag-5'>技術</b>解析

    先進封裝技術-17硅橋技術()

    混合鍵合技術) 先進封裝技術(Semiconductor Advanced Packaging) - 3 Chiplet 異構集成(上) 先進
    的頭像 發表于 12-24 10:59 ?1881次閱讀
    先進<b class='flag-5'>封裝</b><b class='flag-5'>技術</b>-17硅橋<b class='flag-5'>技術</b>(<b class='flag-5'>下</b>)

    使用TPA3118做了三分頻功放遇到的疑問求解

    我們的新板子用了顆3118芯片做了三分頻功放,顆分別負責高中低音,輸入電源適配器是19V6.75A,前級5532做了電,分別進顆3
    發表于 10-21 08:00

    放大電路在結構上有何特點?有何作用?

    放大電路是一種具有兩個輸入端和兩個輸出端的放大電路,其主要特點是能夠放大兩個輸入信號之間的差值,同時抑制兩個輸入信號的共模信號。這種電路在電子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音頻放大、信號
    的頭像 發表于 10-15 10:45 ?1752次閱讀

    tft屏幕屬于lcd屏幕的一種嗎

    ,薄膜晶體管)屏幕是LCD屏幕的一種高級形式,它在每個像素點上配備了一個微型的晶體管,這樣可以更精確地控制每個像素的亮度和顏色,從而提供更清晰、更鮮艷的圖像。 1. LCD屏幕的基本
    的頭像 發表于 10-12 10:31 ?3018次閱讀

    淺析2024年半導體行業的兩大關鍵詞

    RISC-V(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V)無疑正是當下芯片產業的熱門關鍵詞!使用最開放開源協議之一的BSD,只用十年就達到出貨量100億顆(ARM 指令集芯片達到相同出貨量用了近 30 年)的RISC-V,大有與x86和Arm兩大指令集三分
    的頭像 發表于 09-19 13:01 ?1019次閱讀

    飛凌嵌入式-ELFBOARD 從七種芯片封裝類型,看芯片封裝發展史

    技術使每平方英寸的存儲量有了很大提升,采用BGA封裝技術的內存產品在相同容量,體積只有TSOP封裝
    發表于 08-06 09:33

    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放大電路是一種廣泛應用于模擬電子電路中的放大器,其主要特點是對差模信號具有很高的放大能力,而對共模信號具有很好的抑制能力。下面將介紹差
    的頭像 發表于 07-31 09:59 ?2296次閱讀

    高壓差探頭和光隔離探頭有何區別,為什么非要選擇光隔離探頭?

    光隔離探頭和高壓差探頭在測試中有著不同的應用和特點,光隔離探頭具有高共模抑制比和最真實地呈現信號的全部特征,適合測試第代半導體器件。相比
    的頭像 發表于 07-30 16:04 ?1257次閱讀
    高壓差<b class='flag-5'>分</b>探頭和光隔離探頭有何區別,為什么非要選擇光隔離探頭?

    BGA封裝的優勢是什么?和其他封裝方式有什么區別?

    傳統的引腳封裝(如DIP、SOP等)通常將芯片的引腳排列在封裝的兩側或四周。而BGA封裝將芯片的引腳分布在整個底部,并以球形焊點進行連接。這種布局使得BGA封裝可以實現更高的引腳密度,
    的頭像 發表于 07-24 10:59 ?2160次閱讀

    大算力浪潮,國產先進封裝技術取得了怎樣的成績?面臨怎樣的挑戰?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隨著摩爾定律速度放緩,近幾年先進封裝技術成為大算力芯片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得益于人工智能應用的算力需求爆發,芯片封裝技術的重要性更是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的頭像 發表于 07-22 00:08 ?5391次閱讀
    大算力浪潮<b class='flag-5'>下</b>,國產先進<b class='flag-5'>封裝</b><b class='flag-5'>技術</b>取得了<b class='flag-5'>怎樣</b>的成績?面臨<b class='flag-5'>怎樣</b>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