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月19日宣布采購美國泛林公司6億美元設備之后,中芯國際日前又宣布了11億美元(約合77億元)的大單——將從美國應用材料、日本東京電子公司采購設備。
公告顯示,中芯國際與應用材料集團訂立商業條款協議,并根據該協議發出購買單,內容有關公司購買應用材料產品用作生產晶圓;及發出東京電子購買單,內容有關公司購買東京電子產品用作生產晶圓。
其中,應用材料購買單曾自2020年2月11日至2020年2月28日期間發出,內容有關應用材料集團向公司供應生產晶圓所用的機器。根據應用材料購買單購買應用材料產品的定價按公平磋商基礎厘定。應用材料購買單的總代價為5.43億美元。
東京電子購買單曾自2019年3月26日至2020年2月28日期間發出,內容有關東京電子集團向公司供應生產晶圓所用的機器。根據東京電子購買單購買東京電子產品的定價按公平磋商基礎厘定。東京電子購買單的總代價為5.51億美元。
持續采購設備擴大產能
中芯國際表示,公司為中國最先進及最大的集成電路制造商。為應對客戶的需要,公司繼續擴大其產能、把握市場商機及增長。
不論是之前的6億美元,還是現在的11億美元,從中芯國際的表態來看,他們持續采購設備的目的就是“繼續擴大產能”,目前中芯國際急迫的產能除了8英寸之外就是14nm這樣的先進工藝。
根據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的說法,14nm(包含改進型的12nm工藝)月產能將在今年3月達到4K,7月達到9K,12月達到15K。中芯國際的14nm產能在15K晶圓/月之后應該不會繼續提升了,還有更新的工藝。
除了14nm及改進型的12nm工藝之外,中芯國際的N+1、N+2代工藝也會陸續在今年底開始試產,相當于臺積電7nm低功耗、7nm高性能工藝級別,未來一兩年也會是產能建設的重點。
14nm將會成中芯國際又一營收利器
前不久,中芯國際還發布了四季度財報,作為14納米工藝量產后的首份財報,其可圈可點之處不單單只體現在一點上。
根據中芯國際2月14日發布的四季度財報,本季度的營收達到8.39億美元,同環比均有增長。同時,由于產能有所提高,毛利同比增長了48.7%,毛利率上升6.8個百分點。
正如財報開頭中芯國際的聯合CEO趙海軍和梁孟松所言,中芯國際的經營狀況在轉好。結合中芯國際2019年各季度的數據,營收同比分別是-19.5%、-11.2%、-4.0%、6.6%,同比增長趨勢明顯。
根據官網的情報,中芯國際是內地第一家提供28nm代工服務的公司,而28nm芯片的應用范圍除了移動設備還包括常見的電視、機頂盒等,這為中芯國際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競爭力。
除此之外,中芯國際也為企業提供設計以及封裝測試等后端服務,業務規模全面。
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芯國際在一步一步向上,厚積薄發。
根據財報,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中芯國際將持續推動14nm產能和訂單的增加,這次的FinFET14納米作為第一代產品成效初顯,營收占比達到1%,在后續會推出第二代。
可以想象到,未來該工藝會成為中芯國際的又一“營收利器”,在營收中占比也會相應提高,財報預計下一季度收入將有0-2%的環比增長。
電子發燒友綜合報道,參考自快科技、藍鯨科技,轉載請注明上述來源和出處。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38瀏覽量
66370 -
14nm
+關注
關注
2文章
135瀏覽量
8274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Q1凈利潤大漲166.5%!中芯國際營收創新高,Q2展望謹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