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自己的萬用表 - 我的萬用表-某空軍高級工程師的40年心得

2012年09月21日 14:56 來源:曾廣倫投稿 作者:曾廣倫 我要評論(0)

標簽:萬用表(127475)

  1969年3月,“文革”期第一批轉(zhuǎn)業(yè)干部名單公布了。我們中隊有好幾個。我在幫特設師收拾行裝的時候,他把珍藏著的一個表頭送給了我。

  那玩兒好玩極了。細長筆直的指針,半黑半白,自然地停靠在表盤的左端;雪白的表盤,用黑實線繪出一道美麗的圓弧;圓弧上等分刻著象睫毛樣的、但粗細有別、長短不一的切線,那是每個表頭都有的刻度。刻度上用黑色顏料分別寫著0 20 40 60 80 100 的字樣。

  用手搖晃一下表頭,指針就會動。表頭的背后,有兩個接線柱,一個是“+”;一個是“-”。只要將電池的正極接到電表的“+”線、負極接電表的“-”極,指針就會飛快地打到表盤的右極端。若將電池反接,指針只會猛地向左極端動一下,然后緊靠左端不動彈。這家伙,極有靈性,它能測電。

  擁有它,足以讓我興奮了許久。因為它是我有生以來最昂貴的財產(chǎn)了。好幾個好湊熱鬧的人,總想借我的表頭去看看,都被我嚴詞拒絕。上機場,我?guī)еw機起飛后,我就在機窩里琢磨它。回到家,就在床邊擺弄它。臨熄燈前,我還要拿著它仔細端詳一會。我心里明白,這玩兒,很有用。

  因為這只表頭,我認識了許多戰(zhàn)友。也因為我有了這只表頭,很多人認識了我。愛,可以不恥下問;愛,才能體驗到什么是真正的投入和專注。

  “主任,你幫我看看,這到底是個什么表頭”?我終于見到無線電主任了。

  “是個電流表。你到修理廠去找一下周無線電師,他肯定能幫你鑒別清楚”。主任端詳了一會兒說。

  于是,我可以利用無線電主任的權(quán)威,暢通無阻地去做我想做的事。

  “這是一塊電流表。滿度電流為100微安。測量它的內(nèi)阻比較麻煩,你自己慢慢學著測吧”。修理廠的周無線電師給我說。

  “電流表可以用來干啥”?我問。

  “電流表是各種儀表的基礎,可以用來作電壓表,也能作電平表,還能作歐姆表等等”。

  “謝謝,有沒有關(guān)于電流表的書,借一本給我看看行嗎”。

  “關(guān)于電流表的書,得找特設師,他們才有這樣的專業(yè)書”。周無線電師給我指了路。

  問,是一種高效率的求學方法。

  路,往往是問出來的。只要你肯問,會結(jié)識許多朋友。朋友,又能給你指出很多的路。

  “好,是塊電流表。難怪特設師珍藏著它。”我心想。

  “電流表,萬表之母”。我為擁有如此高級的表而興奮,我對這個表頭的前程充滿信心。我急于了解這個表頭,我必須用前人的知識來填補自己的空白。

  “急用先學,活學活用,立竿見影”是林彪掌管部隊時人人皆知的學習方法。

  這是一本我從未讀過的書。一本技術(shù)教科書。

  學技術(shù)書,與讀***著作有很大的差別。有時,為弄懂一句話,不知道要問多少人。為學會書中引用的一條原理,還必須找到另一本能夠詳細論述它的書。科學,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的,她太嚴密了,絕不允許斷章取義。我,就象一個外來人,隨著命運之船,懵懵懂懂地闖了進來。既不知前,也不明后。

  嚴密,使你無法隨機進入。如果毅力驅(qū)使你一定要打開科學之門,你就必須老老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把前人的成果系統(tǒng)地、循序漸進地掌握到。只有這樣,你才能在科學的環(huán)境中與他人有共同語言,才能建立起共同的基礎。

  在政治是統(tǒng)帥,政治是靈魂的紅色年代,學技術(shù),真是太難了。政治這棵大樹,充分地占有陽光、空間和雨露,它枝葉繁茂,色彩繽紛。技術(shù),就象樹底下的小草,在政治的施舍下偶爾得到一絲殘光和點滴濁水。它體弱葉黃,靠它緊貼大地,因其在社會中擁有根深蒂固的需求才得已生存。

  每個時代,總有它的弊病。每一任長官,總有他的過失。

  “讀書無用,蔑視老九,不重視科學”是我所處的年代的弊病。它的禍根,導致了整整一代人的痛苦。在痛失時間、痛失機會的同時,別的民族利用我們的過失,從科技上遠遠地把我們拋在后頭。

  每一種過失,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事實,總能教會人。在這個時期,我們每年要摔30多架飛機,面對如此頻繁的嚴重飛行事故,我們的最高長官大聲吶喊:“照這樣摔下去,空軍真得要摔成‘空’軍了。”

  沒有接受過一天專業(yè)訓練的人,要自學一門專業(yè)技術(shù),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急用,急需了解表頭原理、構(gòu)造、特別是使用的基本知識迫使我要學。熱愛,能溶解困難;愚公移山的精神,能激勵人堅持學下去的斗志。

  “這是一只磁電式的儀表。利用電動機的原理,對磁場中的線圈通電,線圈流過電流而產(chǎn)生的磁場與固有磁場相互作用,帶動指針偏轉(zhuǎn)。流過線圈的電流越大,指針的偏轉(zhuǎn)角越大。”我抄下關(guān)于電流表工作原理的筆記。

  “直接影響到使用的性能包括:靈敏度,內(nèi)阻,精度,使用環(huán)境,安裝方式和尺寸。”我整理出表頭使用的重要性能項目。

  這個表頭,靈敏度、精度以及安裝數(shù)據(jù)等都有了,就缺表頭內(nèi)阻這個參數(shù)了。

  我必須求出表頭內(nèi)阻這個事關(guān)三用表設計的重要參數(shù)來。

  在自學電源技術(shù)原理書的時候,我大概了解到電源也是一門很復雜的技術(shù)。如求電源內(nèi)阻就是一項比較麻煩的事。看書時,我甚至恨那些繞口的符號。我僅記得:

  變化的電源電壓值/變化的電流值=內(nèi)阻

  假若電流從0—2安培變化期間,電源電壓變化了0.4伏,可求得該電源的內(nèi)阻為0.2歐姆。這個內(nèi)阻是無法用三用表直接測量到的。只能通過變化的電流引起變化的電壓來間接求得。

  假如電源的內(nèi)阻為0,電源就可以輸出無窮大的電流,亦即可以輸出無窮大的功率。這是理想的電源。很多國家的科學家都在耗巨資研制超導材料,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導體的電阻在常溫條件下降到0。一旦實現(xiàn)這個目的,就能極大地提高電能的使用效率。但是,在人類制造的物品中,至今還沒有達到“理想”標準的任何東西。因此,所有電源的內(nèi)阻都大于0。內(nèi)阻,是影響電源輸出功率的主要因素。

  按照定律,表頭的內(nèi)阻,就是從表頭兩端往里看所具有的電阻。我想,這么簡單的電路,用三用表一測不就出來了嗎。

  教科書測定儀表內(nèi)阻的方法是非常理論的。是嚴格按照電流分配率的定理進行的。電路如圖。其中I為總電流;I1為分流電流;I0為流過表頭的電流。即有:

  I=I1+I0

  當I0=I1時,I=2I0

  I0=I/2

  什么條件下I0=I1呢?

  根據(jù)電流分配定律,就是分流電阻R1與表頭內(nèi)阻R0相等時.

  現(xiàn)在是理論準備,必須在紙上把事情弄清楚。真正理解了,才能準確地執(zhí)行。

  我很想用自己熟悉的現(xiàn)象去理解這種高超的內(nèi)阻測量方法,我為尋求解釋這種測量方法冥思苦想。動腦筋是一種表面上不費力氣的事,事實上,腦細胞在劇烈的思維活動中,要消耗很多的能量。我常被激烈的思考弄得面紅耳赤、滿身是汗。每當情不自禁地進入哪個走火入魔的境界時,孟子總會嘲笑我。

  “你們看、你們看,老廣又走火入魔了”!

  我被他的喊叫驚醒,靈魂才又從抽象的空間回到無情的現(xiàn)實。長嘆一口氣,手拿毛巾、臉盤,去洗漱間洗頭降溫。

  擰開水龍頭,水花四濺。這時,又進來一個人,又擰開一個水龍頭,我的水龍頭流量突然減少。我立即有了反應。

  “對了、對了!我如夢初醒,仿佛找到了解釋測量電表內(nèi)阻的真實例子了”。

  如果限定水管的總流量為1,僅開一個水龍頭A時的流量也為1。當再開另一個水龍頭B時,A水龍頭的流量一定會減少。若兩水龍頭的一切條件相等,即A=B,流過水龍頭的流量均為總流量的1/2。

  這不就是測量電表內(nèi)阻的原理嗎。我確信這就是測量內(nèi)阻的真理。我抓住了行動的綱領(lǐng)。

  理論源自實踐,又高于實踐。用前人的理論指導后來人的實踐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象征。人類數(shù)千年的基礎理論積累至今,為今天飛速發(fā)展的高科技奠定了堅固的基礎。

  理解,對于一個要實際操作的人是何等重要。只有理解,才有靈活;只有理解,才有自由。門路向理解它的人敞開著。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全文

本文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