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石電容生產工藝
1、配料
將陶瓷粉和粘合劑及溶劑等按一定比例經過球磨一定時間,形成陶瓷漿料。
2、流延
將陶瓷漿料通過流延機的澆注口,使其涂布在繞行的PET膜上,從而形成一層均勻的漿料薄層,再通過熱風區(將漿料中絕大部分溶劑揮發),經干燥后可得到陶瓷膜片,一般膜片的厚度在10um-30um之間。
3、印刷
按照工藝要求,通過絲網印版將內電極漿料印刷到陶瓷膜片上。
4、疊層
把印刷有內電極的陶瓷膜片按設計的錯位要求,疊壓在一起,使之形成MLCC的巴塊(Bar)。
5、制蓋
制作電容器的上下保護片。疊層時,底和頂面加上陶瓷保護片,以增加機械強度和提高絕緣性能。
6、層壓
疊層好的巴塊(Bar),用層壓袋將巴塊(Bar)裝好,抽真空包封后,用等靜壓方式加壓使巴塊(Bar)中的層與層之間結合更加緊密,嚴實。
7、切割
層壓好的巴塊(Bar)切割成獨立的電容器生坯。
8、排膠
將電容器生坯放置在承燒板上,按一定的溫度曲線(高溫度一般在400度℃左右),經高溫烘烤,去除芯片中的粘合劑等有機物質。
9、燒結
排膠完成的芯片進行高溫處理,一般燒結溫度在1140℃~1340℃之間,使其成為具有高機械強度,優良的電氣性能的陶瓷體的工藝過程。
10、倒角
燒結成瓷的電容器與水和磨介裝在倒角罐,通過球磨、行星磨等方式運動,使之形成光潔的表面,以保證產品的內電極充分暴露,保證內外電極的連接。
11、端接
將端漿涂覆在經倒角處理的芯片外露內部電極的兩端上,將同側內部電極連接起來,形成外部電極。
12、燒端
端接后產品經過低溫燒結后才能確保內外電極的連接。并使端頭與瓷體具有一定的結合強度。
13、端頭處理
表面處理過程是一種電沉積過程,它是指電解液中的金屬離子(或絡合離子)在直流電作用下,在陰極表面還原成金屬(或合金)的過程。電容一般是在端頭(Ag端頭或Cu端頭)上鍍一層鎳后,再鍍層錫。
14、外觀挑選
借助放大鏡或顯微鏡將具有表面缺陷的產品挑選出來。
15、測試
對電容產品電性能方面進行選別:容量、損耗、絕緣、電阻、耐壓進行100%測量分檔,把不良品剔除。
16、編帶
將電容按照尺寸大小及數量要求包裝在紙帶或塑料袋內。
-
電容
+關注
關注
100文章
6250瀏覽量
154137 -
獨石電容
+關注
關注
1文章
38瀏覽量
99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微電機軸心的研磨生產工藝及調試技術
貼片電容生產工藝流程有哪些?

國巨電容如何實現高性價比?從工藝到應用的全面解析!

法拉電容的生產工藝介紹
aoc跳線的生產工藝
【「大話芯片制造」閱讀體驗】+ 芯片制造過程和生產工藝
軸承結構生產工藝流程柴油機軸承的結構與安裝
鉭電容器的生產工藝 鉭電容器的優勢和缺點
NTC熱敏電阻的生產工藝 如何選擇NTC熱敏電阻
固態電池的生產工藝流程
hdi盲埋孔線路板生產工藝流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