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自慰AV免费观看内涵网,日韩国产剧情在线观看网址,神马电影网特片网,最新一级电影欧美,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黄色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ABO涨奶期羡澄,第一导航fulione,美女主播操b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國產操作系統的突圍之路

23gi_ifanr ? 來源:YXQ ? 2019-06-03 09:27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國產系統是個偽命題,所有的國產系統基本都是 Linux 的變種,而 Linux 作為一個開源的全球系統。我們基于人家的基礎做,怎么就成了國產了?」

「以前做不出來是人才少,產業鏈不成熟,現在國內能做系統的人很多,只是我們理解的系統有差異,個人 PC 或手機上的端系統,之所以沒有是生態問題沒搞定,而燈泡和攝像頭里的系統,深圳好多公司都能做。”

這是 2004 年 1 月,曾被《程序員雜志》列入「影響中國軟件開發的 20 人」第一位的陳榕,在接受五矩采訪時談到印象最深刻的 2 個觀點。

2019 年 5 月 19 日,隨著谷歌母公司傳來「Alphabet 將停止與華為的業務合作」的消息,國產系統的命題似乎成了茶余飯后的香餑餑。

而谷歌、微軟和蘋果作為今天距離萬億美元市值最近的三家科技巨頭,無一例外的都在安卓、IOS 和 Windows 三個系統的領域,「壟斷」著全球手機和 PC 市場最賺錢的「命脈」。

在三家公司的最新財報中,微軟僅 2019 年 Q1 季度的營收就達到了 306 億美元,可以直接買下四分之三個百度。

2019 年 5 月 23 日,除了美國的谷歌停止了安卓的核心服務外,英國的 ARM 公司傳來了「正在遵守美國政府制定的所有規定」的最新消息。

這也意味著,華為除了在系統的軟件層面受到了谷歌的限制外,與系統生死相關的硬件芯片市場也已經遇到了威脅。

事實上,早在今年三月,余承東就曾聲稱:「如果哪天安卓不給我們用了,我們還有 B 計劃」。而在今年 5 月 19 日谷歌傳出「停止給華為安卓授權」的第一時間,華為鴻蒙便以神秘面紗出現在了媒體報道中。

▲來自搜狐網 月光科技

當美國發難,系統遇阻,從早年的互聯網三劍客「王志東、張朝陽和丁磊」,到 BAT 的李彥宏、馬云和馬化騰,回顧中國互聯網的 20 年,我們做了搜索、上了電商、有了社交,不缺互聯網精英的中國,為何卻錯過了操作系統的生意?

如果時光重塑,往事重來,國產系統會在破釜沉舟的努力下得到救贖嗎?

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備戰至今,面對國產系統難產的現狀,我們的突破口又在何方?5G 會成為華為鴻蒙的新機遇嗎?

中國的互聯網前夜

與國產系統有關的一切的起因和歷史,都要從 2000 年以前,中國的互聯網前夜說起。

那時的中國在恢復高考 20 年后,隨著 90 年代第一批接觸互聯網的年輕人步入社會,已經初步培養起了第一批互聯網從業者,其中最具代表的莫過于新浪的王志東、網易的丁磊以及搜狐的張朝陽。

他們三人,因為都在 90 年代創辦了中國第一代互聯網公司,而被譽為「網絡三劍客」。

其中,張朝陽的學歷最高,先是在 1986 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而后又通過考取李政道獎學金赴美留學,并于 1993 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后,在麻省理工學院繼續博士后研究。

就這個留學經歷而言,張朝陽換個名字,換個身份也是國內一線的頂尖人才,何況那時還是中國的 2000 年以前。

1995 年,張朝陽從互聯網的發源地美國回國后,于 1996 年 8 月創建了愛特信公司,而這家公司在 1998 年推出搜狐網,同時更名為搜狐公司。

▲中間張朝陽 圖片來自都市快報

& k9 I' m* V4 w+ A

和張朝陽相比,王志東和丁磊分別畢業于北京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和電子科技大學。

雖然二人的學歷不及張朝陽,但王志東創辦新浪之前,曾在北京大學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以「中文多窗口圖形支撐環境」為課題度過一段時間,而丁磊則在畢業 2 年內,做到了 Sybase 廣州公司技術支持工程師

1980 年代末,個人計算機開始進入中國,當時包括中國政府部門的在內的所有個人計算機幾乎全部是安裝 MS-DOS 操作系統。

1990 年后,基于 Windows 的成功,國內的知識家庭開始配統一配備 Windows 系統的私人電腦,而在三人創業已經步入正軌的 2000 年,Windows 已經成為國內和國際 PC 市場的標配。

2000 年,作為互聯網泡沫破裂的繁榮前夜,微軟市值一直維持在 6000 億美元上下左右浮動,而 2000 年互聯網三劍客作為國內互聯網商業公司的頂尖代表,新浪 12 億美元加網易 4.65 億美元和搜狐 4.9 億美元的市值,顯然還不夠微軟帝國一個分支部門的體量。

而這種體量上的差距,也決定了國內正常市場下的人才基礎,只能做和微軟合作的生意,而做不了和微軟對抗的買賣。

事實上,早在 90 年代微軟崛起前,國內就已經開啟了計算機啟蒙的教育課程,但在當時缺乏互聯網產業的前提下,國內的互聯網人才和技術碼農,培養來培養去,大多也只能為來中國的外國公司做了嫁衣。

據五矩采訪曾經做過「國產系統」陳榕表示:2000 年時的中國,整體的工業實力和產業環境不允許「國產」系統的問世,無論是當時從業者在技術學習上的認知代差,還是系統做完后的測試環境,都在研發路徑上走不通。

系統的重要性,通過微軟的市值便可窺見一斑,但要想制造一個國產系統,除了有錢、有市場,還要有產業鏈和人才鏈。

相比于三大門戶在市值和資本體量上和微軟的差距,市場、產業和人才才是那時的中國互聯網市場,要想自研國產系統最稀缺的資源。

首先從市場而言,那時的中國 PC 啟蒙教育用到到系統和教育軟件全部基于微軟的全家桶,在一個國內連辦公軟件都無法自己研發的時代里,游戲和娛樂應用的兼容性差異,微軟靠著產品大把賺錢和國內企業做著補貼四處虧錢的現狀,已經在市場層面宣告了自研國產系統的結局。

其次,國產系統的研制是一個系統工程,就像微軟和英特爾的搭配關系,缺一不可。而當時國內即便有著做出「Windows」的實力,但卻在芯片研發和制造上基本處于真空狀態。

據一位知乎網友介紹:80 年代美國已經開始玩集成電路的當下,中國國內卻依然停留在堆晶體管來造收音機的水平。連制造的機器都沒,基于英特爾在 X86 復雜指令集設計架構上的絕對壟斷,就更別提芯片研發的實力了。

最后,造成這一切困局以及今天困境的根本原因,除卻時間起步上的原因外,最根本的問題只在于產業鏈缺失背后,造成的人才缺失。

早在 20 年前,美國靠著微軟和英特爾不斷向社會輸出有著實戰經驗的頂級精英時,中國的大部分潛在天才,卻還在學校的課堂上聽老師講著「與門和非門」的理論課。

即便「精英畢業」,缺乏產業鏈公司收留的他們,要么成了電腦售后的客服代表,要么借著山寨手機的崛起做著東買西賣的生意。

2000 年以前的中國互聯網市場,與其說是「國產系統」的萌芽,不如說是中國互聯網新生力量的從零出發。

試驗田與種子基因

2001 年,眼看著微軟帝國逐漸壯大,國內市場力量跟不上,國家力量便開始聯合高校、企業和科研單位進行了另類的突圍之路。

2001 年中旬,中國國防科技大學、中軟公司、聯想公司、浪潮集團和民族恒星公司聯合作研制的商業閉源操作系統——麒麟操作系統(Kylin OS),這是維基百科上已知最早的國產操作系統之一。

2004 年,武漢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又推出一款名為「Deepin」的開源操作系統。它是基于 Debian 的不穩定版本的一個 Linux 發行版。可以運行在個人計算機和服務器上。

據 DistroWatch 的數據顯示,在 2017 年以前,Deepin(深度)是最受歡迎的源自中國的 Linux 發行版。

和深度以及麒麟相比,紅旗 Linux 是國內立項最早的國產操作系統之一。

據公開資料介紹:紅旗 Linux 的誕生源于 1992 年海灣戰爭和 1999 年北約入侵南斯拉夫聯盟科索沃地區時,成功運用信息戰癱瘓了對方幾乎所有通訊系統,于是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奉命研制基于 Linux 的自主操作系統,并于 1999 年 8 月發布了紅旗 Linux 1.0 版。

2000 年 6 月,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和上海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了北京中科紅旗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2001 年 3 月,信息部又通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CCID)和北京賽迪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向中科紅旗進行了 96 萬美元的注資。

紅旗 Linux 作為中國最早研制的國產操作系統,其命運卻并未在多家機構的照顧下走入輝煌,反而在 2014 年 2 月 10 日,因為經營困難而由中科紅旗貼出清算公告。

2014 年 8 月 15 日,中科紅旗賣身五甲萬京信息產業集團。2015 年,經歷重組后的紅旗 Linux 以主打金融圈應用繼續運作,主要針對自動提款機定制系統。

據維基百科公開資料顯示:截至 2018 年,國內大約有 7 萬臺 ATM 機采用紅旗 Linux 操作系統。

除了紅旗、深度和麒麟外,此后的十多年里,國產系統在諸多學者和力量的推動下,先后還曾誕過被命名為:威科樂恩 Linux、起點操作系統、凝思磐石安全操作系統、共創 Linux、思普、中科方德桌面、普華 Linux、RT-Thread RTOS、中興新支點、一銘和優麒麟等十多個國產操作系統方案。

這些系統,都是基于 Linux 系統上的再改進,通過減少虛擬機進程數量,或加強了安全,或強調了辦公。

用陳榕的話來說:「當一臺電腦只能運行一個程序的時候,再不安全的環境也能變的安全,因為病毒的切入也是需要后臺配合的。」

和遍地開花的」國產系統「數量不同,這其中的大多數操作系統,都只是零零散散的被裝在實驗性的電腦上,即便十幾款系統的總和相加,其市場當量也不及微軟一家的萬分之一。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第一部分提到的一些觀點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Windows 系統是微軟的賺錢利器,所有的技術研發投入都有穩定回報,并且這種賺錢模式已經和硬件廠家英特爾以及軟件廠家形成了穩定的利益聯動。

而國產的新興的系統與微軟的利益聯盟相比,更多只是在做單打獨斗的過場戲。好比擂臺擺好了,沒有人來唱,有人唱了也沒有多少人來看。

畢竟,過去研發的國產系統中,最初的目的就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安全和其他目的。

新興的互聯網勢力

2001 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欣欣向榮的中國互聯網浪潮在剛剛起步的萌芽階段便被打了個倒春寒。隨著倒春寒的消退,心里有著國產系統夢的阿里巴巴開始漸露頭腳。

而在 2010 年以前,隨著谷歌、RAM高通新聯盟的崛起,操作系統的商業戰爭也隨著手機市場繁榮與 3G 和 4G 一起,進入移動端市場。當然,比起谷歌聯盟更為迅猛的,是一家名為蘋果的手機公司。

PC 市場的失利源于早年中國互聯網市場的整體孱弱,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個格局直到 2010 年以前也并未得到過什么本質上的改變。

因為 2010 年以前,在互聯網世界的前十強名單中,不僅沒有 BAT 的位置,反而還有了百度是中國谷歌、騰訊中國臉書而阿里是中國亞馬遜的說辭。單以中國版 XX 命名本身,已經足見 BAT 在當時互聯網界的地位。

事實上,以 2009 年 BAT 三家分別 120 億美元、110 億美元和 240 億美元的市值而言,中國版谷歌(2009 年谷歌市值是 2000 億美元)、亞馬遜和臉書的形容背后,倒也格外貼切。

▲圖片來自投資界

市值是企業自身實力的真實表現,因為如果 100 億美元的市值意味著可以供養 1 萬程序員,那么 1000 億美元的市值背后,則意味著可以為國家攬下 1 萬程序員精英和 5 萬程序員儲備。

2010 年,隨著 BAT 三巨頭的地位確立,也預示著中國互聯網賽道進入下半場的槍聲即將響起。

而早年實力不濟的阿里巴巴雖然在 2000 年到 2010 年并未涉足國產操作系統,但中國互聯網市場的崛起,卻為阿里巴巴在 2010 年以后的下半場競爭,做足了準備。

與互聯網軟件服務同時進入預備期的,還有與國產操作系統相輔相成的芯片產業。

其中,2004 年成立的華為海思在 2008 年推了「麒麟處理器」的雛形 K3V1,而中芯國際等企業,也開始了對***的引進之路。

雖然坎坷、曲折,但卻為今日的困境之光埋下了「人才」和產業的種子。

阿里的入場和退場

2011 年,隨著互聯網三巨頭的確立,阿里巴巴的第一炮便是轉戰移動操作系統。

不過和三巨頭身份不符的是,這次移動端的布局開頭只有阿里巴巴的阿里云 OS 曾與谷歌安卓、蘋果 IOS 以及微軟 WP 進行了 PK 式交鋒。

▲圖片來自智東西

其中,阿里巴巴在 2011 年 7 月 28 日推出基于 Linux 的阿里云 OS,而百度雖然曾在 2012 年基于推出了百度云 OS,但和阿里云 OS 屬于獨立系統相比,百度云 OS 和小米的 MIUI 屬于同一性質,僅僅只是安卓的再改造。

2012 年 9 月 20 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阿里云 OS 將獨立于阿里云事業群運行,并投入 2 億美元將阿里云 OS 上升到戰略及產品。

而就在阿里獨立阿里云 OS 之前的 9 月 13 日,原定與宏碁聯合推出搭載阿里云 OS 的 A800 新手機發布會突然取消舉行,據谷歌當時對國外媒體透漏:宏基屬于安卓聯盟成員,不得使用非安卓之外且兼容安卓的系統。

安卓聯盟的廠商走不通,阿里巴巴便將目光盯上了素來與谷歌和高通聯盟不和的魅族。

只是兩家公司的聯姻十分隱秘,相互合作的事情,直到 2015 年魅族在多款機型上搭載阿里云 OS 系統后才得以公示。

2014 年 7 月,阿里云更名為 YunOS,并以唯一的移動操作系統身份,入圍 2014 年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協議供貨商名單。

2015 年,隨著魅族在阿里云 OS 陣營的站隊,2016 年阿里巴巴集團 OS 事業群總裁張春暉曾對媒體介紹:「2015 年 YunOS 新增用戶同比增長 700%,而在 2016 年第一季度,新增用戶 1700 萬,出貨量占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比例達 16.08%」。

只可惜,盡管當年 YunOS 當年鼎盛時做到了安卓和 IOS 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但單憑魅族的市場體量和阿里巴巴在安卓生態的號召力,始終沒有「手機的移動系統端市場」扭過谷歌和高通的聯合封殺。

▲搭載了阿里云 OS 系統的魅族手機截圖 圖片來自百略網

2016 年下半年,隨著谷歌對大量應用的技術性「隔絕」,YunOS 在移動端的市場快速下降,甚至當時在資本關系上與阿里相親相近的魅族都已經少有 YunOS 的機型推出。

隨著 C 端的市場遇冷,阿里意識到移動市場的策略失誤后,便將 YunOS 的開發方向轉向物聯網操作系統領域。

2017 年 9 月 28 日,YunOS 改稱 AliOS。此后不久,AliOS 以開源的方式,正式推出面向 IoT 領域的輕量級物聯網嵌入式操作系統 AliOS Things。

▲ 來自 YunOS 社區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公開資料顯示,阿里云 OS 采用了和安卓相同的 Lunix 內核,并由此實現了兼容安卓應用。

在五矩與一位 360 工程師的談話中,這位工程師透漏:華為在被谷歌停止合作后,新的操作系統一定會從 Lunix 中誕生。因為只要想讓這個系統獲得生態能力和國際市場的公信力,這幾乎是所有個人端系統的必然宿命。

而在中國企業唯一的國產移動操作系統布局上,陳榕也對阿里巴巴的做法表示了肯定。

因為在五矩問及」如果國內有那幾家公司可以深度定制基于 Linux 的個人端操作系統「時,陳榕只給了兩個答案:要么是阿里,要么是華為。

另外,陳榕認為:「阿里的失敗是企業基因問題,2014 年的阿里還是以電商基因為主的企業,電商作為能為阿里帶來最多資金的業務,也就受到了阿里的最多資源照顧,所以盡管阿里在系統上投了幾十億的資金(包括對魅族的投資),但和微軟哪些靠系統吃飯的巨頭相比,還是九牛一毛”。

陳榕還補充道:「要做系統必須對外足夠開放,就像谷歌當年對安卓的做法,讓別人看到誠意才會有人參與系統的生態建設,才能形成穩定的產業聯盟。」

▲圖片來自百略網

顯然,阿里的 YunOS 開放的有點晚了。

在五矩看來,阿里與谷歌安卓的這段對抗史,頗有些谷歌逼迫華為走上梁山后「阿里云 OS 續集」的意味,只是華為和阿里相比,華為的處境在被 ARM 停止合作后,其面臨的壓力更大。

另外根據目前的已知消息來看,華為鴻蒙和阿里云 OS 相比,最大的區別是華為鴻蒙不僅僅適配于手機端的操作系統一個點,而是從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和智能穿戴設備等多個場景都進行了打通。

不久前,一位網友曾在微博投稿:上海交通大學某教授帶領華為操作系統團隊開發了一個自主產權操作系統——鴻蒙,其對 Linux 大量優化(已開源),并已用于華為手機中(安全部分)。

而根據華為手機 CEO 余承東曾在一個老友群中對「華為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最快在今年秋天、最晚到明年春天就會上線」的透漏。

某種程度而言,華為鴻蒙的出世并臨時起意,而是早有準備。

5G 與國產操作系統的突破口

2019 年是個特殊的日子,因為從通訊發展史來看,今年幾乎可以被定義為 5G 元年。

在陳榕眼中,如果華為沒有遇到今天的磨難,隨著 5G 的普及,操作系統的市場格局一定會被重寫。

因為就在 2018 年,微軟放棄了 Windows 的后續大更新,直接將 Windows 并入了云計算部門;而谷歌的安卓在經歷了從 1.0 到 4.0 的大更新后,后續的升級也越來越難以突破安卓在用戶體驗上的有效提升。

事實上,據陳榕介紹,早年期間一些西方公司也有針對安卓的變種系統存在,但這些系統都死在了安卓快速迭代的體驗更新上。

而今天的安卓,面對安卓 P 與安卓 Q 幾乎細微到無法察覺的變動,谷歌授權與否在安卓系統本身的意義上,已經對華為影響甚微。

除了系統,五矩還和陳榕聊了 RAM 停止對海思授權的新聞。

據陳榕介紹:5G 的普及將會弱化芯片等硬件公司在個人系統體驗上的存在感,因為未來的 5G 網絡下,手機只是運行虛擬機的載體,而虛擬機主體本身就已經通過阿里和華為這樣的公司,實現了線上的實時交互。

所以,買手機看驍龍處理器,還是聯發科處理器的日子,可能會成為類似 BB 機的一段歷史。

但陳榕也強調:「不是說硬件不重要,而是硬件在消費端變得可有可無,但企業端依然是重要的產業核心環節。」

最后關于華為和國產系統,陳榕對五矩評價到:

別惹事,不怕事,能說出「通過網絡架構重構來解決可信的問題」之人,背后必定有其工業實力和運籌帷幄的信心。

人才、產業和未來

回顧中國操作系統 20 年,人才和產業缺失是早年「國內操作系統市場」難以問世的最大阻礙。

微軟、蘋果和谷歌能夠利用操作系統的壟斷優勢獨霸世界,不僅僅是源于微軟、蘋果或谷歌的偉大,而更多是源于微軟、蘋果和谷歌在美國擁有的人才基礎。

當全球頂級的十個計算機專家匯聚一起,隨便辦個公司,不用介紹也能輕易拿下 1000 萬美元的估值。而這便是曾經發生在美國科技強國的故事。

20 年前,總市值不足 50 億美元的新浪、搜狐和網易,帶著我們的程序員攢起了第一批中國編程人才的基礎;

2004 年,華為海思成立,帶著中國的芯片精英用十五年拿下了全球 IC 設計公司第五名的名次;

而 2010 年總市值不足谷歌五分之一的阿里巴巴在互聯網的浪潮中,又帶著中國的編程人才用阿里云 OS,打響了國產移動系統的第一槍。

20 年過去,我們雖然未曾在國產系統的市場上獲得過任何完勝,但時間也給予了我們在國產系統上對產業和人才的成長的空間。

2019 年,據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 年)》顯示:中國目前大約有 1677 萬的互聯網從業者,其中技術崗位(并非全部都是程序員)的從業者占總人數的 45%,約為 750 萬人。

而根據第三方知名數據統計機構 IDC 的調查,2014 年時全球約有 1850 萬名程序員,其中中國占了世界的 10%。

今天盡管五矩沒有查到中國程序員在全球的整體比重,但基于中國互聯網人才大爆發的事實,想來也不會少于 20% 的比例,而這個比例基于中國是世界第一大互聯網市場的事實,已經給了我們開發適合中國人自用、自理、自立的個人端系統的條件基礎。

2018 年,媒體人梁寧在《華為老兵講國產操作系統背后的故事》里慨嘆:「就像 10 多年前一樣,只要搞定知識產權問題,選擇技術路線,找會干的人,投入干,CPU/芯片就能夠做出來。」

「搞不定的依然是操作系統。差距大的依然是生態。當年,繞得過 Intel,跨不過微軟。如今,繞得過 ARM,做不出安卓」。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中的往事,怕是只有陳榕老先生這樣切身參與過的人,才知道哪些紛紛攘攘的時間里,究竟埋藏了多少「不可說」的真相。

而細觀中國國產系統的真實往事,五矩覺得:與其擔心已經將商業模式普及到人人皆知的互聯網產業,不如自我反思下,為何工業硬件上只有一個華為?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

    文章

    35207

    瀏覽量

    255852
  • 操作系統
    +關注

    關注

    37

    文章

    7143

    瀏覽量

    125560

原文標題:從互聯網 20 年野史,看華為鴻蒙等「國產」系統的突圍之路

文章出處:【微信號:ifanr,微信公眾號:愛范兒】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國產操作系統加速崛起——鴻蒙電腦補齊鴻蒙生態最重要拼圖

    國產操作系統加速崛起——鴻蒙電腦補齊鴻蒙生態最重要拼圖 5月19日,首次應用鴻蒙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PC)在四川成都正式發布。這標志著我國擁有了完全自主可控的電腦操作系統
    的頭像 發表于 05-21 11:41 ?197次閱讀

    國產操作系統都是誰在用?國內企事業單位真實使用情況深度解析

    近年來,“國產操作系統”這個詞頻繁出現在各種政策文件、技術論壇和媒體報道中。隨著信息安全需求的不斷提升,以及對“去IOE”理念的深入貫徹,越來越多的國內企事業單位開始關注并部署國產操作系統
    的頭像 發表于 05-19 13:44 ?385次閱讀
    <b class='flag-5'>國產</b><b class='flag-5'>操作系統</b>都是誰在用?國內企事業單位真實使用情況深度解析

    國產操作系統有哪些?政企官方認證的5大國產系統,實測好用才敢推薦!

    近年來,“國產操作系統”這個詞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政策文件、企業采購清單和行業新聞里。尤其是在“信創”浪潮下,無論是政府機關還是央企國企,都在加速替換國外操作系統。但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國產
    的頭像 發表于 04-17 15:34 ?2057次閱讀
    <b class='flag-5'>國產</b><b class='flag-5'>操作系統</b>有哪些?政企官方認證的5大<b class='flag-5'>國產</b><b class='flag-5'>系統</b>,實測好用才敢推薦!

    DeepEdge10芯片成功適配國產鴻蒙操作系統

    日前,DeepEdge10芯片已成功完成與國產鴻蒙操作系統的適配工作,標志著該芯片在邊緣場景應用領域實現了供應鏈及操作系統層面的全面國產化安全。 為實現這一適配,技術團隊已構建起針對鴻
    的頭像 發表于 01-24 15:31 ?913次閱讀

    云天勵飛DeepEdge10芯片與國產鴻蒙操作系統完成適配

    日前,DeepEdge10芯片已完成國產鴻蒙操作系統的適配。目前已構建適配鴻蒙的芯片編譯平臺框架,完成圖形等子系統的適配。基于DeepEdge10的鴻蒙操作系統桌面環境已經可以成功啟動
    的頭像 發表于 01-24 10:14 ?1089次閱讀

    國產銀河麒麟操作系統V10和星光麒麟V1.0操作系統如何選擇?

    國產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和星光麒麟操作系統都是由中國電子旗下科技企業麒麟軟件有限公司(簡稱“麒麟軟件”)開發的國產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麒麟軟件介
    的頭像 發表于 01-24 09:14 ?2224次閱讀
    <b class='flag-5'>國產</b>銀河麒麟<b class='flag-5'>操作系統</b>V10和星光麒麟V1.0<b class='flag-5'>操作系統</b>如何選擇?

    自主創新,國產工業操作系統的破局之路

    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的積極部署下,東土科技積極響應國家要求,攻關操作系統核心技術。歷經30年研發沉淀,在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院士的親自指導下,自主研發了鴻道Intewell新型工業操作系統,為我國新型
    的頭像 發表于 01-16 16:19 ?488次閱讀

    基于國產化鴻道Intewell操作系統的高性能實時運動控制解決方案

    目前國產化高實時運動控制達到了什么樣的控制水平呢?軟件+操作系統實時控制如何實現呢?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基于國產化鴻道Intewell操作系統的高性能實時運動控制解決方案,深入了解這一
    的頭像 發表于 12-05 16:03 ?477次閱讀

    華為引領國產操作系統邁向新高度

    近日,華為 “原生鴻蒙之夜暨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 如同一顆璀璨的科技流星,照亮了國產操作系統的前行之路。全新的原生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 NEXT)正式登場,標志著
    的頭像 發表于 10-24 16:06 ?1532次閱讀

    探訪深開鴻展臺,看國產開源鴻蒙操作系統,如何走出生態之路

    操作系統
    腦極體
    發布于 :2024年09月30日 18:11:07

    關于臺式電腦國產操作系統鴻蒙、統信、麒麟等操作系統光驅驅動程序一些問題!

    現在國產化替代越來越深入,很多電腦都用了的是國產操作系統 對于:DVD刻錄機光驅,移動USB刻錄機光驅,在WIN系統可以正常實現功能,或者聯網驅動,在
    發表于 09-23 11:07

    第六屆國產嵌入式操作系統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議程發布

    每年一度的國產嵌入式操作系統論壇即將在杭州濱江舉辦,今年是第六屆了,又是中國嵌入式系統新朋老友相聚的時刻。大模型催生AI走人千家萬戶、喚醒端側AI的需求爆發。以機器人、無人駕駛和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智能
    發表于 07-26 10:54

    3568F-麒麟KylinOS國產操作系統演示案例

    KylinOS簡介 銀河麒麟嵌入式操作系統V10是面向物聯網及工業互聯網場景的安全實時嵌入式操 作系統,具備信息安全、多域隔離、云邊端協同、多樣性算力支持等特點,可滿足嵌入式 場景對操作系統小型化、可靠性
    發表于 07-25 15:55

    3568F-翼輝SylixOS國產操作系統演示案例

    SylixOS簡介 SylixOS是“翼輝信息”開發的一款國產開源大型實時操作系統,內核自主化率達10 0%(據工信部評估報告),具有完全自主可控的技術能力,可滿足廣大用戶國產化需求。 SyixOS
    發表于 07-25 15:52

    國產銀河麒麟V10操作系統激活和不激活的區別

    國產銀河麒麟V10操作系統是一款適配國產軟硬件平臺的新一代桌面操作系統,因流暢的交互體驗和豐富的自研應用而備受市場青睞,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銀河麒麟V10
    的頭像 發表于 07-17 08:16 ?1.7w次閱讀
    <b class='flag-5'>國產</b>銀河麒麟V10<b class='flag-5'>操作系統</b>激活和不激活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