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汽車已經不再滿足于通過按鍵或觸控的方式,被動的接受人們的命令,而是通過聲音、動作、表情、眼神,甚至是心跳,主動看到你并感受到你的一切。人車交互方式,正在發生質的變化。
人與車的關系,正在發生一場尤為深刻的變革。
智能化的風,將這位歷經百年的“鋼鐵俠”緊緊包圍。汽車,開始從一個沒有情感的代步工具,變成人們最知心的朋友。它能主動為你提供貼心的服務;它能變身你的貼身保鏢,當你面對危險的時候沖出來保護你;它能時刻感受到你的心情,在你開心的時候分享你的喜悅,在悲傷的時候給你帶去一絲慰藉。
而這一切,都需要通過人與車之間的交互才能得以順利實現。
此時的汽車已經不再滿足于通過按鍵或觸控的方式,被動的接受人們的命令,而是通過聲音、動作、表情、眼神,甚至是心跳,主動看到你并感受到你的一切。
人車交互方式,正在發生質的變化。
一.
在車內,僅僅通過按鍵或者點擊屏幕的方式對車輛進行操控給人們帶來的體驗如同噩夢一般。每個“老司機”都有備受其摧殘的痛苦經歷。
開車的過程中,人的雙手和雙眼基本上都處于被“鎖死”的狀態,如果想要導航到目的地、換一首音樂或是調一下空調溫度,需要駕駛員一邊開車,一邊摸索著去尋找按鍵,或是時不時的在屏幕上戳幾下,眼神在道路和屏幕之間來回的“游走”,這樣的一波操作下來,危險指數瞬間飆升,有時候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忙活半天,依然不能順利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分分鐘被逼出內傷。
當然,觸控的交互方式并不是一無是處,斑馬網絡前CPO謝平生指出,這種交互方式簡單明了,可以提供大量信息,但它更適合在車輛靜止狀態下進行,在駕駛模式下進行顯然是危險和低效的。
然而,如果人們在駕駛過程中只能老老實實的目視前方、握緊方向盤的話,無疑將會錯失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大量與生活和工作相關的信息在這段時間內都無法處理,幾乎斷絕了與外界的任何溝通,同時也讓開車變得非常無趣,仿佛“關禁閉”一般。
“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這條準則,在駕駛環境下似乎更為實用。雖然目前駕駛員的手是被方向盤綁架的,但是“嘴”畢竟還處于空閑狀態。
于是,“觸控+語音”結合相結合的交互方式走上了歷史的舞臺,這也是目前車內最主流的交互方式。
語音交互從“能用”變成“好用”的過程并不容易,博泰集團創始人及董事長應宜倫談到了語音交互經歷的幾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語音命令階段,即通過一些固定的命令詞,如打開導航、打開天窗來執行一些簡單的操作,但只要換一個詞甚至一個字,就面臨無法識別指令的尷尬局面。
第二階段是車輛可以接入云端,通過語音對導航、內容進行更便捷的搜索,并對車輛一些功能進行控制,但這一階段的語音交互依然比較粗淺,首先表現在無法聽懂復雜的語言,其次,即使聽懂和理解之后也并不能提供足夠豐富的服務內容。
第三個階段則是在聽清和聽懂的情況下可以更大限度的滿足用戶的需求,結合云端豐富的接口和生態,如音樂、視頻、餐飲、加油、酒店、停車、維修、救援等,為用戶提供多輪、閉環的服務。
目前語音交互的模式已經逐漸成熟,但還達不到自然語言的交互狀態。拜騰數字工程軟件研發部中國區軟件研發總監林海指出,智能語音的自我學習機制還有待更近一步的提高。但隨著AI,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技術與語音的結合,以及語音識別技術的進一步提高,語音交互會有更好的用戶體驗。
語音雖然更適合駕駛環境下的交互,但再流暢的語音交互也依然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應宜倫指出,目前人和汽車的對話方式是需要逐層確認或者否定的菜單式對話,需要人們發出語音指令后,語音返回一段話,由用戶來確認執行第幾條,如果需要進行復雜的、信息量大的搜索,則要進行好幾輪反復的溝通,并不是自然的交互方式,同時也并不人性化。
目前,一些車企已經開始考慮通過語音和手勢相結合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流暢和自然的交互方式。
很多場景下,用戶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動作,省去復雜的語言溝通。例如通過手勢打開天窗、接掛電話、控制音量、空調、選擇歌曲等,后排的乘客甚至也可以進行隔空操作。
此外,謝平生還提到了一個比較常見的場景,如果車內的乘客是自己并不熟悉的人,時不時的使用語音和車對話是一件顯得有些尷尬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更為“安靜”的手勢交互或是和其它的交互方式結合則會讓駕駛員和乘客都會感覺更為舒適。
不過,對于手勢交互的真正價值所在,很多業內人士都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原因在于,手勢交互的應用場景很容易陷入“雞肋”的狀態,比如過去用戶去旋轉一個實際的按鈕,但偏偏要通過手勢去旋轉一個懸空的按鈕,實際上并沒有簡化操作。
手勢交互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技術,但它的實現存在一定的門檻,其難點在于如何把交互體驗做好。此外,手勢交互不會是單打獨斗,而是和語音互相結合,從而提高用戶整體的交互體驗。
然而,人與人之間最自然的表達方式是由語音、手勢、眼神、表情等結合而成,單純的語音交互卻并不能對這些表達方式進行綜合的理解。應宜倫指出,通過語音加手勢,甚至和眼神等多種模態相結合的方式,從而一次性的表達更多的內容,達到和人更加接近的交流方式,將是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
當前,觸控交互存在操作步驟復雜的實際情況,語音識別在車載環境下又會有誤識別,無法識別的問題。林海認為,要達到自然直接的人機交互,還可以引入其他交互模式,發展多模交互。
二.
在多種交互方式中,按鈕、觸控、語音以及手勢屬于命令式的交互,即先由人們提出需求,車輛再來被動的進行滿足。
而智能的汽車已經不僅不僅僅希望能被動的滿足人們的要求,更希望主動的去提供服務,它像一個伙伴一樣,不僅要聽到我們的聲音,還要看到我們的表情和眼神,感受到我們的心跳。
人與人之間見面溝通一定會比文字和電話溝通更有效,原因在于,當人們面對面的時候,不僅能聽到對方的聲音,還能看到他的表情、眼神、動作,從而對對方的心理狀態進行一個綜合的判斷,同時也讓我們的回饋更高效。
想要讓汽車為我們更好的提供服務,就需要它能“看到我們”。
未動科技是國內一家專注于智能駕艙視覺感知與交互技術的公司,公司CEO孫錚指出,當前出于安全和交互的考慮,座艙內部的傳感器數量在不斷增加,不僅可以感受到用戶的表情、動作、視覺,甚至還可以感受到心跳。
孫錚認為,人與車之間的交互方式正在從命令式的交互逐漸變成主動式的交互,也就是車內的整個系統可以主動了解人的情緒、狀態,感受到一切,從而主動的進行反饋、提供服務。
車和家智能與系統副總裁范皓宇表示,人們對機器人的定義是能夠有自然交互能力、有類人的理解能力,同時能夠自主執行行為的設備。而真正智能的汽車也正在像機器人的方向進化,即能夠跟人自然溝通交互,繼而能夠自己去運算決策和判斷理解,從而做出行動。
而當汽車能主動感受到我們的時候,將會帶來怎樣的變化?
首先,它能保護你。
安全,永遠是人們最在用車過程中最不可忽視的問題,而汽車正在成長為能主動保護人們的超級英雄。
比如,攝像頭可以監測到駕駛員的狀態,當發現駕駛員疲勞的時候發出警報,甚至配合音樂、香氛、開窗通風等方式努力讓駕駛員回到清醒狀態;當檢測到駕駛員飲酒之后,可以主動選擇讓車輛無法啟動;當粗心的父母將嬰兒遺留在車里的時候發出信號;甚至未來和自動駕駛相結合,當發現駕駛員心率不齊,或是有突發的疾病的時候選擇逐漸剎車……
其次,它能更懂你。
汽車正在逐漸從交通工具變成最了解你的朋友,它不僅可以做到認識你,還能記住你的習慣,了解你的喜好。
比如,通過人臉識別進車,可以省去用車鑰匙或者手機APP來解鎖車門,只要你走過去,車就會主動為你開門;如果你的車剛剛被別人開過,座椅和后視鏡的位置都發生了變化,而當你再上車的時候,系統識別出是自己的主人回來了,就會自動的將座椅調節成你喜歡的狀態。未來甚至可以通過不同車輛之間賬號的打通,讓人們無論走進哪輛車,座椅和后視鏡、甚至空調、音樂都會根據你的喜好自動進行調節;它還可以更懂你的心情,當系統檢測到你開心或者失落時,可以自動調節氛圍燈和音樂,來配合你的情緒。此外,通過車內人臉識別支付等功能,可以為用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而當5G車聯網時代到來之后,車內交互方式將會有更加豐富的想象空間,VR和VR將會走上舞臺。在車內這個完美的封閉式空間中,人們可以進入虛擬世界學習、工作、開會,和遠方的家人、朋友如同面對面一般的聊天。
三.
人與車之間的交互,正在從曾經一直被忽略的角落,走向舞臺的中央 。車企、Tier 1、科技公司紛紛開始在這一賽道發力,力求用更這種更貼心、更富有情感的方式,牢牢的抓住用戶的內心。
在多種交互模式中,語音交互,是車內目前最剛需,并且已經大規模應用的交互方式。
蔚來已經成功的打造了一個帶有“生命”和“情感”的智能助手——NOMI,不僅可以通過語音實現對車載娛樂系統、導航、空調、車窗等功能的控制,蔚來還為NOMI設計了70多種表情,并且還會感知到車上的香氛、溫度,來不斷變換自己的表情包,讓車主感覺自己是在和一個朋友交流。
此外,NOMI已經不僅可以停留在被動的聽從人們的指令來執行動作,而是可以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感知來主動提供服務,例如,它會主動詢問“車內溫度有點低,是否需要調高”,“PM2.5有點高,是否需要打開空氣凈化功能”等等。
小鵬G3搭載了智能語音助手——小P。通過一個虛擬的形象和用戶進行互動,據介紹,未來小P的形象設計權限還將被開放,用戶可以自己來定義語音助手的樣子。
此外,今年的4月,小鵬G3還通過OTA升級的方式增加了一個冥想模式,通過語音喚起后,主駕座椅會慢慢放倒,然后出現鳥鳴與空靈音樂,空調溫度也會進行相應的調整。
何小鵬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目前大屏只是汽車交互的過渡方式,未來的核心是在語音。
由阿里和上汽共同投資的斑馬網絡打造的斑馬系統在語音交互中還增加了一些更人性化的互動內容,例如說“我想看星星”,就會打開天窗;當說“我想抽煙”的時候,系統還會讓主駕駛的窗戶下降,天窗也會稍微打開,來保持空氣流通。一名榮威RX5的車主向《建約車評》反饋,現在只要上車就會下意識的說一句:你好,斑馬。
除了語音交互,目前已經有一些車企開始在手勢交互方面進行嘗試。
比較早的應用手勢識別的量產車是2016年上市的寶馬7系,包括了七個指令,例如兩根手指表示點擊確認、旋轉手指調節音量大小、手指單點接聽電話、手掌張開向右揮動掛掉電話等。
這個在當時看起來非常高大上的功能卻遭到了不少吐槽,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些手勢操作更多的是展現了一種技術實現的可能性,但真正給用戶帶來的體驗方面的升級并不大。正如前文所說,手勢識別真正實現難點并不在技術,而是在如何做好用戶體驗。
與寶馬相比,即將在2019年上市的奔馳CLA的手勢識別功能似乎更為實用一些。
例如:在黑暗中,只需簡單地把手伸向后視鏡,就可以打開或關閉閱讀燈;司機在黑暗中把手伸向空著的前排乘客座位,副駕燈光就會自動點亮,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存放在座位上的物品。一旦手離開這個區域,燈光會自動關閉。
在2018年4月北美CES首次露面的拜騰首款概念車BYTON Concept上,車內這塊近50寸的大屏融合了手勢識別、面部識別、觸摸控制、語音控制和智能手機整合等多種交互方案。
此外,一直秘密“搞事情”的蘋果,也在不停的申請手勢識別和眼球追蹤的專利。
孫錚認為,相比于語音和手勢相結合的交互方式,視覺交互會更早的落地。他指出,2019年將是基于視覺交互的智能座艙的元年,很多車企都已經在車上規劃了這一功能,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會有很多應用在量產車上。
帶有互聯網基因的造車新勢力此時此刻先行了一步。4月27日,小鵬G3進行了新一輪的OTA升級,在這次升級中,G3增加了車內攝像頭自動對駕駛員進行人臉識別功能,實現人臉識別登錄賬戶,同步座椅、導航、音樂等個性化設置。
在3月28日比亞迪的春季發布會上,也展示了幾個基于視覺識別的交互場景,例如車內物品遺落提示以及車內嬰兒狀態的提醒等,這些功能也將在不久之后應用在量產車型上。
四.
針對整個多模交互的發展階段,應宜倫認為,目前整個應用狀態還處于早期。
在實現多模交互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的挑戰,而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最主要的挑戰并不是來源于技術,而是來源于對用戶體驗的洞察和設計。因此,基于用戶當中做出好的產品規劃和產品設計格外關鍵。
孫錚認為,每個技術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好的交互體驗能彌補或者掩蓋局限性。用戶最后感受到的不是技術多么復雜、多么厲害、使用了多少計算量、神經網絡多么好等等,對于用戶來說,最好的體驗就是無感。
他強調,體多模態實現的過程是復雜的,但最終用起來應該是簡單的,需要降低用戶的學習門檻。
謝平生提出,多模態交互的本質是讓駕駛員及乘客達到最舒適的狀態,而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則需要車企和供應商對基于對用戶的洞察和對場景的判斷進行深入的思考。
此外,多模態交互是對車企和Tier 1的整合能力都提出的新的挑戰。
當談到多模交互實現的難點,林海提到了不同交互模式之間的融合問題,他表示,車機用戶體驗的設計、軟件和硬件的支持度,以及開發過程中的未知問題等都可能會是難點,但最大的難點是怎么樣能實現不同模式交互的無縫鏈接,讓用戶隨心的利用自己的習慣或者說根據場景來選擇運用。
多模態交互包括了語音、圖像、人臉識別、手勢等等形式,需要對用戶和車本身有深刻的理解。謝平生強調,車企在其中扮演了格外關鍵的角色,必須由主機廠牽頭主動的去思考這個問題。目前無論是外資品牌、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真正想把多模態交互做好的企業都開始自己組建團隊,而并非和過去一樣完全充當“甩手掌柜”。
多模態交互的發展對Tier 1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應宜倫表示,它需要企業具備從語音、圖像到車聯網操作系統以及云端生態的整合能力,同時還要有足夠豐富、深度的接口和生態,可以滿足用戶更多的需求。在最關鍵的語音交互方面,需要有能力提供一個可定制化的平臺,讓任何一家語音公司的數據和算法都可以融會貫通的運行在這個平臺上。此外,產品規劃和產品設計能力也尤其重要。
對于視覺和手勢交互技術的提供商來說,則需要考慮如何使多模交互對車內的資源占用率更小,但同時保證交互體驗的穩定。
此外,交互技術和車輛行駛結合的緊密度在不斷增加,孫錚指出,視覺交互和自動駕駛技術的融合還將涉及到安全問題,這就要求交互技術更深度和車進行結合,同時還要滿足安全法規。
汽車,正在“智能化”的浪潮沖擊之下進行一場脫胎換骨的洗禮。范皓宇認為,汽車將會成為IoT時代的第一個終端。
汽車向智能化的轉型為各方帶來了更多的挑戰,但同時也孕育著無限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都開始更多的思考如何才能提供更好用戶體驗,車企也開始對自己進行重新的定位,和用戶進行更緊密的綁定。
這一切的轉變,將為我們每個人帶來的,將是無比安全、輕松、便捷的駕乘體驗。未來,每個人在車內的負擔都將得到最大的程度的解放,用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文章
3090瀏覽量
108398
原文標題:人車交互變革前夜
文章出處:【微信號:IV_Technology,微信公眾號:智車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Qorvo Sensor Fusion重塑智能手機的多維交互體驗
車機交互測試自動化實現路徑與案例分析

工業機器人協作場景中的聚徽電容觸控交互方案:安全急停與精準操控的雙重保障
?多模態交互技術解析
AR互動與傳統的交互方式相比更加豐富多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