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 + AFE + 通信 + AI 一體化設計” 是未來光儲系統向邊緣智能化、模塊化發展的核心方向。以下是對該類架構的技術解讀、典型產品、應用價值與廠商布局的系統分析:
一、MCU + AFE + 通信 + AI 一體化方案概述
模塊組成 | 功能簡述 |
---|---|
MCU/MPU | 控制邏輯與邊緣計算核心:執行控制算法、充放電調度、MPPT控制、電網識別等 |
AFE | 模擬前端采樣:實現電壓、電流、溫度、SOC等物理信號的精確采集 |
通信模塊 | RS485/CAN/Wi-Fi/PLC/以太網等多協議通信,支持組網、云端監控、VPP調度 |
AI協處理器 | 用于預測、能效優化、故障識別、MPPT算法增強,可在邊緣實時學習與決策 |
二、應用場景與價值
應用場景 | 智能化能力體現 | 一體化帶來的優勢 |
---|---|---|
戶用儲能系統 | SOC預測、電池健康管理、負載識別 | 降低主控板成本,縮小系統尺寸 |
工商業儲能EMS | 多站協同優化、負荷預測、峰谷套利 | 簡化控制器結構,提升通信可靠性 |
光伏微逆/優化器 | AI MPPT追蹤、光照預測、效率學習調優 | 邊緣自適應控制,無需頻繁云端更新 |
光儲充融合控制器 | 實時切換策略、能源路由、電價預測 | 兼顧復雜策略調度與低延遲響應 |
三、技術架構圖(簡化示意)
+----------------------------------------------------------+
| 一體化智能控制SoC |
|----------------------------------------------------------|
| MCU/MPU Core | AI 協處理引擎 | 安全引擎/RTC |
|------------------|------------------|-----------------------|
| AFE 模擬前端:多路 ADC、電流/電壓/溫度采樣 |
|----------------------------------------------------------|
| 通信模塊:CAN / RS485 / WiFi / BLE / Ethernet |
|----------------------------------------------------------|
| 電源管理:LDO、DC-DC、Watchdog、功耗管理 |
+----------------------------------------------------------+
四、典型廠商與芯片平臺布局
廠商 | 平臺系列/芯片型號 | 特點與方向 |
---|---|---|
TI | SimpleLink MCU + BQ76952 | 支持AFE + BLE + ARM Cortex-M4F,配套AI庫,適用于儲能BMS控制 |
ST | STM32H5 + STPM33 + AI Edge | AI工具包X-CUBE-AI可在本地運行功率預測/負載識別算法 |
NXP | i.MX RT1170 + EdgeLock AFE | 高性能MCU帶NN引擎,適合EMS系統中邊緣控制 + 安全加密通信 |
ADI | MAX32670 + LTC6813 + RF Stack | 高精度AFE+BLE+MPU集成方案,適配多節點分布式儲能 |
Espressif | ESP32-S3(含AI加速) | AI語義 + BLE/WiFi雙模,適配低功耗物聯網BMS/光伏控制器 |
HPMicro | HPM6000 + 模擬外圍 | 國產高性能邊緣MCU,支持機器學習內核與高精度ADC |
SiLabs | EFR32 + Gecko SDK | 支持Matter/Zigbee等多協議,適合組網型儲能控制模塊 |
五、趨勢預測(2025–2028)
趨勢方向 | 說明 |
---|---|
SoC一體化程度提升 | 單芯片集成 MCU + AFE + 通信 + AI 成為主流,模塊成本下降 |
支持更多AI任務 | 局部部署預測型模型:MPPT優化、熱失效檢測、電池壽命預估 |
軟硬協同平臺化 | 芯片廠商提供完整SDK/AI訓練平臺(如TI Edge AI、ST X-CUBE-AI)支持客戶定制模型 |
安全通信增強 | 對接VPP/虛擬電廠調度平臺,需引入TLS/IPSec等加密安全機制 |
國產平臺替代機會 | 中低端市場(戶儲/工儲)MCU + AFE + BLE/WiFi組合中,國產芯片快速崛起 |
結語:為什么這是光儲邊緣智能的核心演進方向?
- ? 降本增效 :一體化SoC替代分立MCU + 通信 + AFE,極大壓縮BOM與功耗
- ? 智能自治 :在本地實現預測與控制決策,無需依賴云端,提升響應速度與系統獨立性
- ? 軟硬融合 :AI算法與采樣控制結合,實現復雜能效調度與功率路徑自適應控制
- ? 適應未來應用 :為支持虛擬電廠(VPP)、光儲充融合、碳交易等新業態提供計算與連接基礎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164瀏覽量
279940 -
邊緣智能
+關注
關注
1文章
90瀏覽量
808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云智易申請】一體化機柜監控設計
申請理由:申請開發板設計機柜監控系統,曾今設計過智能電表,無線多路搶答器,多旋翼飛行器等,參加過電子設計國賽省賽,光電設計大賽,等。項目描述:如今設備都朝一體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機柜
發表于 07-23 12:15
什么是機電一體化
機電一體化http://www.gooxian.com/article/show-1823.htm就是“利用電子、信息(包括傳感器、控制、計算機等)技術使機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術1) 術語的來源
發表于 08-29 09:06
淺析光儲智能一體化充電站的解決方案與應用
摘要: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后,深度降碳減排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成為我國能源行業發展的新方向。在汽車新能源革命中,光儲一體化充電技術作為關鍵要素備受關注。本文通過對新能源充電的國內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