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自慰AV免费观看内涵网,日韩国产剧情在线观看网址,神马电影网特片网,最新一级电影欧美,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黄色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ABO涨奶期羡澄,第一导航fulione,美女主播操b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三星GalaxyS10/S10+評測 依舊拿出來了繼S8/S8+以來最大的誠意

454398 ? 來源:工程師吳畏 ? 2019-04-22 10:01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把時間撥到三四年前,那時候選擇一部旗艦手機非常簡單,如果你喜歡 iOS,就買最新的 iPhone,如果你喜歡 Android,就選最新三星 Galaxy S 或 Galaxy Note。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三星上下半年的這兩條產品線就是安卓機皇的代名詞。

在過去的兩三年,依托于三星在屏幕、半導體等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Galaxy S 和 Galaxy Note 依舊在產品上維持著很高的水準。在極客之選(微信號:GeekChoice)的產品推薦欄目《極客薦》中,Galaxy S 或 Galaxy Note 也總是會出現在高端 Android 手機的推薦列表中。

Galaxy S9+ 和 S9

不過從 2017 年上半年的 Galaxy S8/S8+ 開始,Galaxy 旗艦進入到了一個「平穩期」,每一代產品都在進行創新和改進,但外觀上并沒有特別大的變化。

直到 Galaxy S10/S10+ 這一代。

旗艦機里最輕薄的手感

Galaxy S10/S10+ 的設計風格相比以往的 Galaxy S 系列產品有了明顯的區別,整體從偏圓潤變得更加硬朗,更接近 Galaxy Note 的設計語言。

手機正面,Galaxy S10/S10+ 依舊采用了 Galaxy S6 edge 以來一直堅持的左右雙曲面屏幕,曲率半徑相比上一代產品有所縮小,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誤觸問題。如果你還是感覺日常使用中有邊緣誤觸的情況,可以在應用商店里安裝 Good Lock 和 EdgeTouch,手動屏蔽屏幕邊緣的部分區域,從而解決誤觸問題。

磨砂金屬中框的 Galaxy S9+

中框部分,Galaxy S10/S10+ 從 Galaxy S9/S9+ 的磨砂回歸到了 Galaxy S8/S8+ 上的亮面鋁合金材質,白色、綠色版本為銀色,黑色版本的中框顏色稍深一些。

右側中框中間的 Bixby 按鍵繼續得以保留,不過系統設置里已經可以為單擊、雙擊這顆按鍵定義其它功能(其中有一個必須是打開 Bixby),左側的電源鍵位置有點靠上,單手不太容易夠到。

從中框看過去,手機前后的兩塊 3D 熱彎玻璃依舊為對稱設計,玻璃邊緣和金屬中框的過渡非常連貫,中間沒有塑料包邊。

轉到背面,可以看到 Galaxy S10/S10+ 上橫向排列的相機模組,包含了三顆不同焦距的攝像頭以及閃光燈、心率傳感器,Galaxy S10 和 S10+ 在這一區域的配置完全相同。

Galaxy S10 提供了炭晶黑、皓玉白、琉璃綠,其中琉璃綠只有 8GB+128GB 可選,另外兩個顏色則有 8GB+128GB、8GB+512GB 兩種可選,不過 Galaxy S10 系列的所有版本均支持 Micro SD 卡拓展(會占用一個 nano SIM 卡槽),存儲空間應該不是多大的問題。

Galaxy S10+ 的 8GB+128GB 版本同樣提供了炭晶黑、皓玉白、琉璃綠三種顏色,在此基礎上,Galaxy S10+ 還增加了陶瓷黑、陶瓷白兩個采用陶瓷后蓋的版本,容量有 8GB+512GB 和 12GB+1TB 兩種。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買 Galaxy S10+ 同時還想要 512GB 或者 1TB 的內置存儲空間,只能購買陶瓷后蓋版本。

相比玻璃后蓋版本,陶瓷后蓋的 Galaxy S10+ 要重了 23 克,不過好在 Galaxy S10/S10+ 的重量控制相當「黑科技」。

在分別配備了同尺寸較大的 3400 毫安時、4100 毫安時電池容量的情況下,Galaxy S10 和 S10+ 的機身重量居然分別只有 157 克和 175 克,陶瓷版 Galaxy S10+ 的重量為 198 克。作為對比,和 Galaxy S10+ 尺寸接近的 iPhone XS Max 重量達到了 208 克,華為 Mate 20 Pro 為 189 克。

明顯低于同尺寸競品的重量,配上 7.8 毫米的薄機身和前后雙曲面設計,為 Galaxy S10/S10+ 賦予了當前旗艦手機里最為輕薄舒適的好手感。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樣輕薄的機身中,Galaxy S10/S10+ 還配備了旗艦機中最為全面的硬件規格,包括無線充電NFC、3.5 毫米耳機插孔(WCD9341 codec,隨機附送了一副音質不錯的 AKG 耳機)、外放效果頂級的雙揚聲器、IP68 防塵防水、支持 USB 3.1 Gen1 的 USB-C 接口,三星的堆疊能力令人驚嘆。

Dynamic AMOLED 面板,超聲波屏下指紋

頂級的 AMOLED 面板是 Galaxy 旗艦機的標簽,在 Galaxy S10/S10+ 上,三星為屏幕面板起了一個新名字,叫做 Dynmic AMOLED(動態 AMOLED),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屏幕規格。

不考慮圓角切割帶來的影響,Galaxy S10 的屏幕對角線長度為 6.1 英寸,Galaxy S10+ 為 6.4 英寸(和 Galaxy Note9 相同),分辨率均為 3040X1440。

相比去年同期 Galaxy S9/S9+ 的 5.8/6.2 英寸,Galaxy S10/S10+ 的屏幕尺寸都要明顯大了一圈,不過憑借著更窄的左右邊框,Galaxy S10/S10+ 的機身寬度并沒有明顯增加。

Galaxy Note9

和同為 6.4 英寸屏幕的 Galaxy Note9 相比,Galaxy S10+ 的機身寬度要窄了 2.3 毫米之多,也就是左右各窄了 1.15 毫米。考慮到 Galaxy Note9 的左右邊框并不算寬,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提升了。

當然了,Galaxy S10/S10+ 屏幕部分最大的變化無疑是右上角。

Galaxy S10 和 S10+ 都采用了屏下開孔技術,其中 Galaxy S10 為單攝,而 Galaxy S10+ 為雙攝,除了一顆 Galaxy S10 同款的 1000 萬像素前置,還有一顆 800 萬像素的景深頭。

和早些時候上市的 Galaxy A8s 類似,為了不讓開孔部分影響顯示內容,三星在 Galaxy S10/S10+ 上也選擇增加了頂部狀態欄區域的寬度,讓狀態欄可以完整將開孔部分完整「包裹」進來。日常使用中,這個位于屏幕右上角的開孔基本不會帶來什么麻煩,在「刺激戰場」等部分 app 中,系統會默認將狀態欄區域空出來,避免開孔區域對視野的影響。

此外,三星還針對開孔部分設計了一些動畫,在人臉解鎖、自拍等場景時會在開孔周圍顯示動態變化的圓圈。如果你愿意折騰的話,還可以通過一些第三方 app 來充分「利用」Galaxy S10/S10+ 的開孔,這里我們推薦一下 ,前者提供了大量可以隱藏開孔的「缺德」壁紙,后者則可以為開孔增加電量顯示、呼吸燈等功能。

至于開孔方案相比「劉海」、「水滴」等全面屏方案的優劣,這就是一個相當主觀的問題了。

就我自己來說,在分別將 Galaxy S10 和 S10+ 分別當主力機用了兩周左右之后,我個人認為開孔是一個比「水滴」更加「順眼」的方案(「劉海」就不提了),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開孔方案的屏幕外框是完整的,相比「水滴」方案會少一點割裂感;其次,在一些橫屏操作中,手掌的虎口會自然地「擋住」開孔,體驗會稍好一些。

雖然屏幕開孔方案可能會有些爭議,但這種方案對于屏占比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

還是對比去年的 Galaxy S9/S9+,Galaxy S10/S10+ 屏幕的上下邊框都有了大幅度的收窄。在保留兼具揚聲器功能聽筒的前提下,Galaxy S10 和 S10+ 的上邊框比 iPhone XS 還要窄一些,下邊框也僅僅比 COP 封裝的 iPhone XS 寬了一點點。

得益于 Samsung Display 在小尺寸 OLED 領域「獨孤求敗」的地位,過去幾年里 Galaxy S/Note 的屏幕一直代表著智能手機行業最頂尖的水準,Galaxy S10/S10+ 也是如此。

客觀的測試數據就不說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閱讀 。在最高亮度、色域覆蓋、屏幕反射率、HDR 支持等等方面,Galaxy S10/S10+ 都是目前智能手機的最佳或最佳之一。三星還表示,Galaxy S10/S10+ 的屏幕降低了 42% 的藍光(在普通模式下,不需要專門打開護眼模式),理論上會降低屏幕帶來的視覺疲勞。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 Galaxy S10/S10+ 還簡化了色彩模式,從之前產品的四個簡化為鮮明、自然兩個,其中「鮮明」模式下的色彩依舊會偏艷一些,不過程度相比之前的「自適應」模式有了明顯的收斂,自然模式支持全局 icc 色彩管理,可以對包含 icc 信息的 sRGB 和 P3 圖片自動進行轉換。

至于顯示效果,在我使用過的所有手機中,Galaxy S10/S10+ 的屏幕是最佳且沒有之一的,好看且又不會過分濃艷的色彩風格(「鮮明」模式)、戶外強光下優秀的可視性、比 iPhone XS 高出一檔的清晰度讓 Galaxy S10/S10+ 的屏幕實在是找不到什么可挑剔的地方。

在 Galaxy S10/S10+ 的屏幕下方,三星還配備了首發的超聲波屏下指紋。

相比起目前常見的光學指紋,超聲波屏下指紋可以采集到指紋的 3D 紋理(光學只能采集 2D 數據),理論上安全性更高。此外,由于不需要光學指紋那樣依賴 OLED 屏幕的光線采集數據,Galaxy S10/S10+ 可以實現完全的息屏解鎖,當然前提是用戶按對屏下指紋的位置。

實際使用中,Galaxy S10/S10+ 的超聲波屏下指紋在識別速度上的表現挺不錯,只要位置按對,無論手機有沒有亮屏,Galaxy S10/S10+ 基本可以做到「一碰就解鎖」。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超聲波穿透距離的限制,貼膜可能會對 Galaxy S10/S10+的屏內指紋帶來干擾。建議大家在為 Galaxy S10/S10+選擇貼膜時,優先考慮類似出廠時手機自帶的軟膜或者是超薄的 UV 膠鋼化膜。

除了超聲波屏下指紋,Galaxy S10/S10+ 還提供了人臉解鎖功能,識別速度相比之前產品有了巨大的提升。如果你不是那么在意安全性,人臉解鎖配合抬手和雙擊亮屏不失為另外一種方便的生物識別方式。

驍龍 855,全新的 One UI

Galaxy S10/S10+ 的硬件配置沒什么意外的,國內(包括港澳臺)依舊是驍龍 855 平臺,韓國、歐洲等地區為 Exynos 9820。

Galaxy S10 和 S10+ 的散熱方式略有區別,Galaxy S10 采用了熱管散熱,內部空間更大的 Galaxy S10+ 用上了碳纖維液冷散熱系統,散熱表現會稍好一些,高負載下能提供更好的持續性能輸出。

「周邊」的配置上,Galaxy S10/S10+ 做的也都很全,Wi-Fi 6(802.11ax,智能手機里首發)、藍牙 5.0、雙頻 GPS、aptX 系列和 LDAC 編解碼協議一個都不少。

至于系統流暢度,從驍龍 835 開始,只要手機廠商不強行「負優化」,旗艦機的流暢度已經沒有太多問題了,搭載驍龍 855 的 Galaxy S10/S10+ 自然也沒壓力。日常的 App 啟動、多任務切換,還有各種主流和非主流的游戲,Galaxy S10/S10+ 都沒什么壓力,和其它搭載旗艦芯片的手機一樣。

充電部分,Galaxy S10/S10+ 標配的依舊是「熟悉」的 15W AFC 快充頭,實測約 1 個半小時可以將 GalaxyS10+ 從零到 100%。

Galaxy S10 和 S10+ 還支持無線加速充電和無線共享充電,其中無線快速充電的兼容性非常好,市面上有不少第三方的無線充電板可以對 Galaxy S10/S10+ 進行無線加速充電。

至于無線共享充電,雖然 Galaxy S10/S10+ 的功率可以到 4.5W,不過考慮到損耗問題,目前更大的意義還是對智能手表、無線耳機等電池容量較小的設備進行補電。Galaxy S10/S10+ 支持有線充電和無線共享充電同時使用,用戶可以在使用數據線給 Galaxy S10/S10+ 充電的同時,打開手機的無線共享充電功能,然后給其它支持 QI 無線充電的設備進行充電。

續航方面,3400 毫安時的 Galaxy S10 表現中規中矩,算不上差,不過重度使用堅持一整天會有些難度,4100 毫安時的 Galaxy S10+ 續航會好不少。

相比起硬件,軟件體驗反倒是 Galaxy S10/S10+ 上更大的亮點。

Galaxy S10/S10+ 出廠直接搭載了基于 Android 9 的 One UI 1.1(Galaxy S9 系列和 Note 9 也已經升級到了 One UI),比起之前的系統,One UI 在系統界面和動畫效果上都做了大量的改變,說是「脫胎換骨」也不夸張。

系統的界面設計更加簡潔,在大多數的內置 app 中,三星對單手操作進行了優化,默認將內容和主要操作區域放在屏幕下方。

此外,在更加簡潔的界面背后,One UI 依舊提供了豐富的選項,比如可以通過手勢或者按鍵呼出的單手模式、集成了「藥丸鍵」滑動切換多任務功能的虛擬三按鍵、可以為每一個 app 單獨選擇電源模式、豐富的 AOD 選項等等。

如果你愿意折騰,三星還提供了一個功能極為豐富的「第一方」系統界面修改工具 Good Lock。

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 EdgeTouch 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功能,Good Lock 還可以實現眾多的個性化調節,為全面屏手勢增加左右側滑返回、自定義側屏燈光效果、修改多任務界面、修改快捷設置面板、自定義導航條…… Good Lock 全部能夠搞定。

后置三焦距三攝,一流的拍照體驗

前置方面,Galaxy S10 和 S10+ 搭載的都是 1000 萬像素的 IMX374,鏡頭光圈 F1.9,支持自動對焦(絕大多數智能手機的前置都沒有自動對焦),罕見地支持 4K 30p 視頻錄制,Galaxy S10+ 還多出了一顆 800 萬像素、F2.2 的景深頭。

從硬件規格上看,Galaxy S10/S10+ 的前置依舊是旗艦機里的旗艦水準,自拍的成像素質和視頻錄制品質都很出色。在 DxOMark 的前置評分中,Galaxy S10+ 拿到了 96 分,領先所有競爭對手,排名第一。

后置部分,Galaxy S10 和 S10+ 采用了相同的「長中短」三焦距三攝設計,具體參數如下:

廣角主攝:1200 萬像素,單像素 1.4 微米,全像素雙核對焦,F1.5/F2.4 可變光圈,光學防抖

2 倍焦距長焦:1200 萬像素,單像素 1.0 微米,F2.4 光圈,光學防抖

超廣角:1600 萬像素,F2.2 光圈,泛焦,無光學防抖

有趣的是,這次 Galaxy S10 和 S10+ 三顆后置攝像頭的傳感器全部為三星自產。

功能部分,除了場景優化器(類似國產國產手機的 AI 場景識別)、實時瑕疵提示、動態照片、RAW 文件(專業模式)等「常規」高級功能,在 Galaxy S10/S10+ 的照片保存設置中,用戶還可以選擇超寬變形修正(對超廣角鏡頭照片進行畸變矯正,建議打開)、自拍臉型修正(自拍時自動修正臉型)。

視頻部分,Galaxy S10/S10+ 可以支持到 4K 60P、1080P 60P 拍攝,不過 4K 60P 狀態下不能疊加電子防抖。此外,Galaxy S10/S10+ 還有兩個特殊的功能:

第一個是錄制 HDR10+ 視頻,可以最大化動態范圍,不過 HDR10+ 需要支持的設備才能正確回放,否則就是畫面會灰蒙蒙的;第二是超級穩定,這個功能有些類似 GoPro 7 的穩定模式,原理是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然后用激進的電子防抖將畫面大幅裁切到普通廣角,獲得可以媲美云臺的穩定效果,在白天錄制視頻時非常好用。

以下樣張均使用 Galaxy S10 或 S10+ 在自動模式拍攝,打開場景識別器。

超廣角

廣角

超廣角

超廣角

廣角

廣角

廣角

超廣角

廣角

廣角

超廣角

廣角

廣角

長焦

不出意外,Galaxy S10/S10+ 的主攝可以提供足夠旗艦級的畫質,測光、對焦、成像速度等拍照體驗方面也都無可挑剔,特別是對焦,近期不少旗艦機為了「大底」或高像素換用了不支持全像素雙核對焦的傳感器,導致對焦體驗普遍有所下降,Galaxy S10/S10+ 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和去年的 Galaxy S9/S9+、Galaxy Note9 相比,雖然 Galaxy S10/S10+ 的主攝規格看上去一樣,不過成像風格明顯不太一樣,Galaxy S10/S10+ 的 HDR 策略變得更加激進,場景識別之后的色彩風格也更加飽滿,拍出來的照片寬容度更高、色彩更濃艷。

更加難能可貴的事,Galaxy S10/S10+ 這三顆不同焦距的鏡頭之間的表現非常接近,白平衡、HDR 的參與程度都差不多,這意味著用戶在拍攝時可以根據環境和題材的不同,放心地選擇最適合的焦距。

廣角

超廣角

這一點看上去可能并不起眼,不過在我將 Galaxy S10 和 S10+ 作為主力相機使用的一個月里,反倒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探索,使用「長中短」三個焦距以提供最靈活的拍攝體驗已經是目前中高端手機最主流的多攝方案,不過由于三顆攝像頭在傳感器、鏡頭上的巨大差異,想把這三顆攝像頭的成像風格保持一致是非常困難的。

在 Galaxy S10/S10+ 之前,我體驗過的所有后置三焦距的手機,沒有任何一款手機可以保證三顆鏡頭拍出來的顏色基本一致,多數是一個鏡頭一個顏色,明顯影響拍攝體驗。

對了,Galaxy S10/S10+ 其實還「隱藏」了一個手持夜景功能。

不過這個功能的呼出門檻實在太高了,需要在相機設置里先開啟場景優化器,然后打開場景優化器里的「明亮的夜晚」選項(這里還有個「星暴」模式的選項,不喜歡后期自動加星芒記得關掉)。

設置好之后,如果拍攝的環境光線非常暗,Galaxy S10/S10+ 會有一定概率啟動手持夜景功能,在 2-3 秒的時間里連續拍攝多張照片,然后堆棧出一張更加明亮、細節豐富的夜景照片。

由于手持夜景對場景、拍攝時間、穩定程度都有更高的要求,用戶不太可能把它作為一個日常的模式來用,不過三星現在這種方式著實過于隱蔽,希望三星在之后的系統更新中,可以把這個功能拿出來做成一個單獨的模式。

最后總結一下相機部分。

過去幾年,在幾家頭部智能手機廠商紛紛在相機領域「狂奔」的大背景下,各家廠商旗艦機的相機表現水準一直在快速提升。

相比競爭對手,Galaxy S10/S10+ 通過算法優化、保證了畫質足夠有競爭力的前提下,在拍照體驗和成像穩定性上拿出來了更高一級的表現。此外,如果你喜歡拍 Vlog,畫質、防抖、收聲表現都不錯的 Galaxy S10/S10+ 還是 iPhone 之外,又一款優秀的 Vlog 工具。

Galaxy 十年,機皇歸位

從 2010 年發布第一代 Galaxy S(i9000)開始,三星 Galaxy S 已經走到了第十個年頭。

Galaxy S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雖然有 Galaxy Fold 這樣的「未來旗艦」強勢搶鏡,不過在 Galaxy S10/S10+ 這兩款「常規」機型上,三星依舊拿出來了繼 Galaxy S8/S8+ 以來最大的誠意。

從屏幕、工藝、拍照等傳統強項的持續打磨,到設計、系統、指紋等方面的大幅進化,Galaxy S 在它的第十代產品上完成了一次全方位的大升級。

一句話總結的話,三星 Galaxy S10/S10+ 是我們眼中目前最佳的 Android 手機。如果你對 iOS 和蘋果生態沒有執念的話,我們認為,Galaxy S10/S10+ 還是目前最佳的智能手機。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

    文章

    15888

    瀏覽量

    182347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回收三星S21指紋排線 適用于三星系列指紋模組

    深圳帝歐電子回收三星S21指紋排線,收購適用于三星S21指紋模組。回收三星指紋排線,收購三星指紋
    發表于 05-19 10:05

    獲權威媒體肯定 三星Galaxy S25+更長續航引關注

    的使用體驗。系列中的三星Galaxy S25+作為一款均衡了旗艦大屏體驗和輕薄機身的機型,不僅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也收獲了來自權威媒體的肯定,被認為有著出色的綜合表現。 知名科技媒體TechRadar在嚴格評測后,給予
    的頭像 發表于 02-21 17:47 ?450次閱讀

    三星Galaxy S25系列中國市場正式發布

    近日,三星電子面向中國市場正式推出了備受期待的新一代高端旗艦智能手機——Galaxy S25系列。此次發布的系列包含款機型,分別是三星Galaxy
    的頭像 發表于 02-12 11:18 ?843次閱讀

    三星Galaxy S25系列搭載高通驍龍8至尊版移動平臺

    今日,三星召開Galaxy S25系列中國新品發布會,三星Galaxy S25 Ultra、三星Galaxy
    的頭像 發表于 02-12 10:54 ?750次閱讀

    高通與三星攜手,驍龍8至尊版為Galaxy S25系列注入頂級性能

    近日,高通技術公司正式推出了專為三星定制的驍龍?8至尊版移動平臺(for Galaxy)。該平臺將全面支持三星即將發布的Galaxy S25、S
    的頭像 發表于 02-06 10:54 ?657次閱讀

    三星Galaxy S25系列開啟先買先享 邀你鎖定多重購機禮遇

    2025年1月23日,三星正式推出了備受矚目的 Galaxy S25 系列旗艦手機,包括 Galaxy S25 Ultra、Galaxy S25 + 和 Galaxy
    的頭像 發表于 01-24 16:31 ?482次閱讀
    <b class='flag-5'>三星</b>Galaxy <b class='flag-5'>S</b>25系列開啟先買先享 邀你鎖定多重購機禮遇

    三星Galaxy S25系列:高通驍龍衛星消息功能來襲

    在智能手機技術不斷創新的浪潮中,三星Galaxy S25系列手機首發高通驍龍衛星消息功能。 此次三星Galaxy S25系列在全球范圍內均搭載了高通公司的旗艦芯片——驍龍
    的頭像 發表于 01-24 11:37 ?834次閱讀

    三星Galaxy S25 Edge通過3C認證

    據最新消息,一款型號為SM - S9370的三星手機通過了國內3C認證,支持25W充電功率,預計為Galaxy S25 Edge超薄手機。 在2025 Galaxy Unpacked發布會上,
    的頭像 發表于 01-24 10:23 ?768次閱讀

    “史上最薄 S 系列機型”三星 Galaxy S25 Ultra 登場

    在今日的三星Galaxy全球新品發布會上,被譽為“史上最薄S系列機型”的三星Galaxy S25 Ultra震撼登場。 Galaxy S25
    的頭像 發表于 01-23 17:19 ?1540次閱讀

    三星Galaxy S25/S25+發布 AI賦能引領手機新潮流

    25圍尺寸為70.5×146.9×7.2mm,重162克;Galaxy S25+圍尺寸為75.8×158.4×7.3mm,重190克,是三星有史
    的頭像 發表于 01-23 16:59 ?789次閱讀

    高通推出專為三星定制的驍龍8至尊版移動平臺

    今日,高通技術公司宣布推出驍龍8至尊版移動平臺(for Galaxy),該平臺與三星合作定制,將在全球范圍為三星Galaxy S25、S25
    的頭像 發表于 01-23 10:20 ?994次閱讀

    三星ViewFinity繪域顯示器S8助力提升辦公體驗

    想要在創意領域大展身手?試試這臺三星ViewFinity繪域顯示器S8(S80UD)。
    的頭像 發表于 09-23 10:19 ?1612次閱讀

    三星Galaxy S25系列加速測試One UI 7,現身OTA服務器

    最新爆料顯示,高通即將于今年10月提前發布其新一代旗艦移動平臺——驍龍8 Gen4,這一消息預示著智能手機市場即將迎來新一輪的性能飛躍。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三星Galaxy S25系列旗
    的頭像 發表于 08-27 16:26 ?1386次閱讀

    三星計劃10月發布Galaxy S24 FE,拓展中端AI手機市場

    8月14日外媒報道,三星電子正積極籌備在今年10月推出其全新的Galaxy S24 FE手機,并計劃在隨后的12月發布Galaxy A16手機,以此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其在中端AI手機市
    的頭像 發表于 08-15 16:27 ?1084次閱讀

    三星電容命名規則,了解三星電容參數 知識篇

    三星電容的命名規則是什么?每個不同品牌的電容都有自己的命名規則。當然,在市場上的電容命名規則都是大同小異的。近年來,三星電容在市場上的銷售量可謂是與日俱增。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三星
    的頭像 發表于 07-24 15:00 ?139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