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電腦PC電源的發展,應該要從計算機業界最初的硬件巨頭藍色巨人IBM說起,上世紀90年代前的AT或PS-II電源就是由他們開創的。直到1995年Intel制定的ATX標準電源才正式登場,DIY行業也是從那個時代開始興起的。ATX電源規范經歷了ATX 1.1、ATX 2.0、ATX 2.01、ATX 2.02、ATX 2.03和ATX 12V等階段。
AT/PS-Ⅱ電源(1995年以前)
AT時期的電源標準是由IBM開創的。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AT或PS-Ⅱ電源就已經誕生,技術也很成熟。但那個時代的AT電源功率比較小,功能也比較單一,一般在130~220W之間,而輸出電壓也只有4組,+12V,-12V,+5V,-5V。同時電源也沒有軟開機功能,需要額外的開關來進行開關機的操作,相當于現在的直接拔掉電源的原理是一樣的。
ATX電源(1995年-1999年)
ATX時期的電源標準是由Intel開創的,該電源功率有所提升,不過一般都在150W-280W之間,輸出電壓增加到了6組,+12V,-12V,+5V,-5V,+3.3V,+5VSB,PS-ON,PG。它最大的改進在于增加了3.3V和+5VSB兩路輸出電壓和一個PS-ON信號。利用+5VSB和PS-ON信號,就可以實現軟件關機、鍵盤開機、網絡遠程喚醒等功能。
ATX12V電源(2000年-至今)
由版本名字不難看出,ATX12V電源是在ATX基礎上的延伸,加強12V電壓的需求。同時通過下表我們了解到,隨著CPU的升級,主板以及顯卡的更新、電源也不斷進行優化,從ATX 12V V2.2開始,已經是我們近年來經常看見的一種規范,雙路12V,一路CPU供電,一路外圍設備供電。V2.3 以及V2.31的發布,我們也不難理解,目前電源在走一條高轉換效率以及綠色環保的道路。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現如今電源都在主推主動PFC設計、80PLUS認證等賣點。
最后來說說80PLUS認證吧。早在2002年,基于節能方面的考慮,PFC設計強制列為電源認證的必備標準。PFC分為主動式PFC設計和被動式PFC設計兩種。相對于被動式PFC來說,主動式PFC擁有更高的轉換效率,但是在電源的轉換中依然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是被白白浪費掉了。而80PLUS認證的方案最早于2003年開始實施,2007年被正式納入到能源之星4.0標準規范中。到今天為止,80Plus已成為公認的最嚴格的電源節能規范之一。
-
電源
+關注
關注
185文章
18368瀏覽量
256270 -
電腦
+關注
關注
16文章
1778瀏覽量
7026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常見的電腦電源種類有哪些
如何區分usb-typec是插入電腦還是插入其他電源?
威思曼高壓電源可以用電腦控制嗎?
FRED的光路和光路歷史記錄
云電腦靠譜嗎,云電腦如何使用?

本地電腦如何搭建云電腦,本地電腦搭建云電腦的步驟

把個人電腦變成云電腦,把個人電腦變成云電腦的步驟

ups系統給臺式電腦用行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