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顯示和IC封裝領域,LCD產能向中國大陸轉移的趨勢非常明顯,2022年中國的LCD產能或許會占到全球55%。但是總體來講從材料來看,國產化率的比例還不是特別高,包括OLED整個狀態是說中國企業在關鍵材料這塊力量還比較薄弱,未來隨著OLED下游的產能的擴張,國內企業應該在總的量來講,包括一些關鍵材料的突破上來講,會有更多的機會。”
——飛凱材料副總裁蘇斌
隨著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大發展,供應鏈多個環節都得到了相應成長。本土集成電路材料企業在傳統與前沿領域都在進行積極布局,加速提升在新型材料領域的研發水平。
2019年1月11日,由CINNO主辦的“重塑產業? 聚焦中國光電供應鏈——2019華商科技年會”在蘇州金雞湖畔洲際酒店隆重舉行。下午的論壇環節,我們有請到飛凱材料副總裁蘇斌帶來《積極探索顯示及封測產業國內電子材料的發展機遇》的主題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今天花很短的時間,分享一下從飛凱材料的角度,涉及到顯示及半導體封測行業發展的趨勢;或者說,作為這兩個行業里面的材料企業來講,我們所看到的材料行業的現狀,以及我們認為的一些行業機遇,最后會做一個簡短的公司小推介。
第一塊我想簡單聊一下,關于顯示產業。從大的顯示產業來講,剛才各位專家聊的很透了,現在整個顯示從CRT往后,這么多年LCD是占據了相對主線的位置,現在從主線位置來講還包括了OLED,另外也衍生出一些目前看來貌似還沒有完全成為主線的一些支線機會。這些支線機會所帶來的就是人的需求的變化,其實這個需求的變化,或者這個需求帶來的技術的、產業的變化,包括可視化、低功耗、大屏幕,包括柔性折疊,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下游變化的趨勢。
隨著時間的推移,OLED的滲透率在慢慢提升,LCD的市場份額在慢慢的下降。我們先看LCD這塊,全球的LCD目前的成長應該來講總的產能就很滿,作為一個中國的企業很榮幸,至少中國市場這幾年的成長或者LCD產能的增加,至少到2020年可能依然會處于相對快速的趨勢當中,這其實是很簡單的邏輯,就是產能在發生轉移的狀態。
從應用來講,LCD目前可能更多在一些大屏、大尺寸,包括像機場、高鐵上,包括家用電視的尺寸其實也越來越大。以前覺得40吋也OK了,現在65吋的可能也就兩三千塊。LCD在大屏這塊的地位目前還無法撼動,但是OLED在一些消費產品上,小屏的、快速替代的,包括對于消費者更好的使用體驗上,可能優勢會更大。前兩天看到一款車,它其實完全是一個電動汽車,但是它駕駛室前面的整個一塊屏,都是OLED顯示屏,這個也是人類消費需求的提升,在引導這樣的產業趨勢的變化。
從產能上看,因為我們其實是作為LCD的材料企業,是LCD的上游。如果我們先去看LCD的材料目前的市場情況,大家會發現從全球來看,材料的增長明顯跟整個下游的成長率類似,是非常緩慢的個位數的成長。
這里面可以看到LCD上游材料大致的構成,包括背光模組,彩色濾光片的占比,整個材料的成長可能全球來看并不是太大,但實際上規模差不多有500多億美金,而中國目前應該是在220億美金,背光、彩色濾光片這塊占了產品的50%以上。從現在國內材料的情況來看,包括像液晶,液晶應該是目前在材料里面相對國產化率比較高的份額,但也只是在三成左右,整體國產化率的數字并不是特別高,當然再結合剛剛講的,中國下游LCD產能在不斷增加,如果結合國產化率的提升,以及下游面板產能提升的話,整個材料的機會應該是比較大的。講到國產化材料的機會,目前來講作為我們自己可能更多定位在液晶這塊產品的供應。
剛剛講到LCD的情況,也提到OLED的情況,如果要看OLED材料的機會,也必須首先去看OLED這塊面板的數據。大家可以看到OLED這塊顯示屏市場主要還是由智能手機帶動,OLED手機大概占智能手機的份額的四成,所以從這塊來看,數據的預測是2022年整體的OLED面板的市場產值是400億美元。
從OLED的下游去看我們作為材料端的市場規模,目前2017年全球材料也就8.69億美元的數字,到2022年這個數字全球應該會漲到25億美金,這幾年年化的增長應該在24%。數字很明顯,全球是24%的比例,但是中國區應該會是在55%的年化增長,所以如果現在回到剛才的數字去看的話,你會發現從材料端來講,OLED材料的增長會遠遠快于LCD材料的機會。
看到OLED材料大家就會發現,其實對比剛才國產化率的表,在OLED材料里面,關鍵的材料基本上是在外資的手里面,包括日本的,特別是在一些發光材料層面由于一些專利的關系,基本市場的供應可能都是在海外的供應商的手里面,我相信這個機會會更加的巨大。
結合這樣的現狀我們來看一下,中國目前在這塊材料,廠家或者參與者的信息。因為整個起步比較晚,因為材料在中國的發展往往會晚于下游的發展,因為材料單一品種占到整個下游成本的比重太過低,同時它的影響又很大,所以材料的發展會遠慢于下游的發展。其實大家看到國內目前來講有很多的企業也已經在關注或者說參與,以至于慢慢的在這個領域里面積累實力或者成長。但是從目前看來,更多可能是在一些中間體,很多的關鍵材料基本上都是在外資的手里面。
第二塊來談一下半導體封測。從材料下游看封測的話大家也會發現,整個半導體封測隨著技術的推進,包括現在一些Foundry的材料要求,其實整個半導體從用戶的需求來講,很明顯是往更快的傳輸速度,更小的封裝體積,這些需求其實也是為了滿足人類不斷提升的需求,包括人工智能,導致封測的技術不斷在提高。
我們把它分為兩塊,全球和中國。全球半導體封裝材料它的成長率也在2017年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成長率,但是這兩年特別是2018年,以及對2019年展望的話,成長的速度是明顯處于下降的狀態。2018年中國的市場大概占全球的28%,從封裝來看的話,可能傳統封裝這塊,目前看到的趨勢日本是進入了相對停滯的狀態,但未來更多的成長來自于晶圓級的封裝需求。
但是在這個下面大家可以看到,全球2019年會有1%點幾的增長,中國依然是5%點幾,雖然材料端的成長是個位數,但是相比全球來講它依然是將近五倍的速度,所以這個是很明顯的,全球跟中國目前在材料這塊的增速情況。
這兩個圖大致列了一下在封裝領域里面總體來講還是算比較大的幾類材料,它其實是一個全球和中國的發展趨勢的變化圖,這是一個比較好玩的,大家會發現,如果我們看這兩個圖它的分布是不太一樣的,這主要是我們從圖形來講更多還是在于封測技術,中國這塊的封測技術可能更多還是偏傳統多一點,全球來講可能更多的晶圓級的是在海外,所以導致全中國的半導體封裝材料它的分布圖和全球來看是略微有區別的。我們再去看包括一些封裝基板,包括一些更小的錫焊球,從全球的增長率來講基本都是個位數。但是我們看中國的話相對來講它的數字會更好一些,一個絕對數來比的話可能都會有三到四倍的增速的差異,特別是錫焊球,包括晶圓級封裝的材料來看,都依然會在2019年保持將近30%的增速,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差異。
如果我們去看國內封裝材料的現狀的話,國內下游是在傳統這塊,國產化在封裝這塊有些材料是相對比較高的,但是在一些技術層面,可能中國的材料企業它的產品占據的更多的是中低端的品質,可能國際的主要廠商它的定位更多是在一些中高端的定位。
紅顏色是我們公司目前在這塊有參與到提供的一個材料的品種。
做一個簡單的結論,在顯示和IC封裝領域,LCD產能向中國大陸轉移的趨勢非常明顯,2022年中國的LCD產能或許會占到全球55%。但是總體來講從材料來看,國產化率的比例還不是特別高,包括OLED整個狀態是說中國企業在關鍵材料這塊力量還比較薄弱,未來隨著OLED下游的產能的擴張,國內企業應該在總的量來講,包括一些關鍵材料的突破上來講,會有更多的機會。
從封裝來看,國內也會從傳統封裝去往晶圓級的封裝去做增長,國內也依然會碰到傳統封裝的發展速度相對會慢,從這個來看,國內的企業未來也會慢慢的在一些晶圓級封裝材料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存在。
我們公司是在創業板上市的,定位其實是研究生產制造銷售,在高科技制造中使用的一些材料跟特種化學品。我們是在2002年在上海成立,目前整個公司到年底應該將近1500名員工,有200多名研發工程師,2014年上市,2017年有做一些外部的并購,在顯示領域、半導體領域做一些并購。
剛才為什么我會涵蓋兩塊材料的產品,就是因為從我們目前來講,我們公司的產品定位大概分為四塊,第一塊是我們比較早做的,在光纖光纜制造環節里面用到的產品,依托這個產品聚集的紫外固化材料的板塊,包括拓展到汽車內飾件的產品,包括3C消費品涂料的產品。
第二塊是定位在電子化學材料,更多是在半導體這塊,目前整個產品更多是在半導體封裝領域,目前也積極的在往晶圓制造這塊突破。
第三塊是在屏幕顯示材料,包括OLED這塊。
最后這塊是屏幕顯示材料,做一些有機合成這方面自己供應的產品,我剛剛講的話題會涵蓋到兩個行業的機會。
這是我們目前有業務關系的客戶,我們在電子化學材料的客戶群體,包括中興國際,封測或晶圓制造企業,包括長電。這是屏幕顯示材料的,主要是液晶產品,我們也在正膠這塊做一些推進。
我們的總部在上海市的寶山區,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里面有八個不同的大型實驗室,包括合成、檢測、分析等等。我們有20條中試的線,整個超凈室的面積在2500平方米,我們之前也有去投資購買一條二手的3.5代TFT線當中黃光的一段,主要是在LCD這段做更多的中試。
在上海我們研發這塊的面積大概在一萬兩千平方米。這是目前我們比較重要的子公司,特別是我們在業務側,大瑞科技是做半導體里面的錫焊球。長興電子是專注在半導體的封裝。
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享,謝謝各位。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424文章
12041瀏覽量
368344 -
封測
+關注
關注
4文章
364瀏覽量
35519 -
電子材料
+關注
關注
0文章
64瀏覽量
10973
原文標題:飛凱材料蘇斌:積極探索顯示及封測產業國內電子材料的發展機遇
文章出處:【微信號:CINNO_CreateMore,微信公眾號:CINNO】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時擎科技受邀亮相無錫先進封裝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

未來產業 | 量子科技核心材料體系

從“卡脖子”到自主創新,中國封裝材料產業鏈深度解析
芯和半導體將參加重慶半導體制造與先進封測產業發展論壇
國產新材料機會 | 顯示材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