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FB聯合開發人工智能軟件挑戰谷歌領先地位
微軟已經開發有開放源代碼人工智能軟件。但最近數月,微軟改變了策略,選擇更密切地與Facebook合作,共同開發后者的開放源代碼人工智能軟件。微軟沒有高調宣傳這一變化,但它反映了微軟愿意支持其他科技巨頭的軟件,而非只是開發自家軟。
谷歌了世界上最流行的開放源代碼人工智能軟件TensorFlow。微軟把其軟件放到了代碼托管GitHub上,并在2016年年初采用更開放的許可協議。2016年晚些時候,Facebook發布了其人工智能軟件PyTorch。
微軟CTO凱文·斯科特(Kevin Scott)本周在接受CNBC采訪時說,微軟的人工智能軟件有自己的優勢,尤其是在開發語音識別系統方面,但PyTorch普及速度很快,有自己有趣的技術特性。
去年,斯科特與Facebook CTO 邁克·斯科洛普夫(Mike Schroepfer)進行了會晤,并一致認為“消除人工智能模型訓練軟件生態鏈的復雜性”對雙方都有利。2017年9月,Facebook和微軟聯合發布了開放源代碼人工智能軟件ONNX。
華為今日宣布推出人工智能開發平臺HiAi 2.0,華為消費者BG軟件工程部總裁王成錄表示,與HiAI 1.0相比,HiAi 2.0將支持更多設備,從手機向平板、筆記本電腦、機頂盒等拓展。2017年,華為在麒麟970芯片的基礎上,展示了HiAI芯片的人工智能特性,通過內置NPU可以更快的識別文字以及圖像、場景內容。2018年4月,華為正式推出人工智能開發平臺HiAI 1.0。
華為消費者BG軟件工程部總裁王成錄
王成錄介紹,HiAI 1.0的架構為芯-端-云三個層級,芯支持90算子數,端支持22APIs,云支持500+原子化服務。HiAI 1.0在端側的應用主要包括相機場景Master AI、第三方應用Prisma和微軟翻譯。而最普及的是用在相機上,通過AI自動匹配拍照場景,設定參數。
而至于此次推出的HiAi 2.0,王成錄介紹,延續了1.0的架構,但在芯-端-云三個層面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芯片上,麒麟980芯片的圖像識別性能達到麒麟970的2倍,同時兼容了幾乎所有主流的AI框架,兼容性更強;在端側,具備更豐富的API能力和場景應用,包括文檔處理、圖片分享、分享、費用報銷。同時,王成錄透露,HiAi 2.0也將覆蓋更多設備,從旗艦手機走向入門手機,從手機向平板、筆記本電腦、機頂盒拓展;而在云方面,基于情景感知實現服務直達,智能推薦。
英偉達三季度營收不及預期 盤后跌逾16%
芯片巨頭英偉達在11月15日周四盤后公布的三季度財報不佳。經調整EPS為1.84美元,市場預期1.71-1.92美元;營收為31.8億美元,弱于市場預期32.4億美元;經調整后毛利率為61%,市場預期為62.8%。公司將季度股息上調至16美分/股,此前為15美分/股,但弱于市場預期的17美分/股。公司計劃到2020財年底(2019自然年)向股東額外返還30億美元。今年11月,董事會還授權了新增70億美元用來股票回購。
公司預期下一財季營收為27億美元,正負修正幅度為2%,同樣弱于市場預期的34億美元。財報認為,近期經營結果體現出,在數字貨幣繁榮期過后,渠道庫存出現過剩,這將得到修正。
英偉達股價盤后跌逾16%,跌破170美元,若跌幅延續到明日開盤,將抹去年內全部漲幅。其他芯片類股也下跌,AMD跌3.6%,美光科技跌1.7%,在美上市臺積電跌1.7%,英特爾跌1.0%,蘋果跌0.5%。
分析指出,與大部分科技股一樣,英偉達在10月跌幅較深,納指也經歷了2008年以來最差單月表現。截至周三收盤,英偉達今年以來微漲逾1%。公司前兩年堪稱“妖股”,2016年累漲224%,2017年累漲81%。
雖然各項指標遜于分析師預期,與去年同期相比,英偉達業績仍呈利好。三季度營收較去年同比上漲21%,環比上漲2%;GAAP項下的毛利率為60.4%,好于去年的59.5%;非GAAP項下的毛利率為61%,也好于去年同期的59.7%。數據中心、專業可視化業務和汽車平臺業務都實現了“創紀錄新高的收入”。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2128瀏覽量
435674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018瀏覽量
254943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4文章
48660瀏覽量
246172
原文標題:GGAI 快訊 | 微軟、FB聯合開發人工智能軟件挑戰谷歌領先地位;華為推出HiAi2.0;英偉達三季度營收不及預期
文章出處:【微信號:ggservice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智能未來】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全球AI競賽格局:美國能否持續保持創新領先地位
特朗普宣布5000億美元人工智能投資計劃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關系?
谷歌計劃12月發布Gemini 2.0模型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6章人AI與能源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risc-v在人工智能圖像處理應用前景分析
微軟與阿聯酋G42合作,力推阿聯酋AI全球領導地位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
微軟市值已重回30000億美元
FPGA在人工智能中的應用有哪些?
如何在Python中開發人工智能
全國首家!迅龍軟件牽手首師大附中成立基礎教育階段人工智能課程開發研究中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