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設計師正面臨來自市場的持續壓力,努力尋找充分利用可用功率的方法。
在便攜式設備中,更高的效率將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使更多的功能可以被打包成更小的數據包。在服務器和基站中,更高的效率將節省基礎設施(冷卻系統)及運營的成本(電力賬單)。
為此,系統設計者正在改進幾個領域的能量轉換過程,包括更高效的開關模式拓撲、打包創新、以及基于碳化硅(SiC)和氮化鎵(GaN)的新半導體設備。
開關變換器拓撲改進
為充分利用可用功率,人們越來越多地采用基于交換而不是線性技術的設計。開關電源(SMPS)的有效功率高達90%以上。這延長了便攜式系統的電池壽命,降低了大型裝置的電力成本,并釋放了原先用于散熱部件的空間。
轉至切換拓撲有一定的缺陷,其更復雜的設計形式要求具有多元化的技能。設計工程師必須熟悉模擬和數字技術、電磁學及閉環控制。印刷電路板(PCB)的設計者必須更加注意電磁干擾(EMI),因為高頻開關波形會使敏感的模擬電路和射頻電路產生問題。
開關電源轉換的基本概念比晶體管的發明更早:例如,1910年發明的凱特式感應放電系統,其使用了機械振動器來執行汽車點火系統的回返推進轉換器。
許多標準的拓撲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這并不意味著工程師不會調整標準設計來適應新的應用程序,特別是控制循環。標準架構使用固定頻率,在不同的負載條件下,通過反饋輸出電壓的一部分(電壓模式控制)或控制感應電流(電流模式控制),保持恒定的輸出電壓。設計師們已經不斷改進,以克服基本設計的缺陷。
圖1是基本的閉環電壓模式控制(VMC)系統的框圖。功率級由電源開關和輸出濾波器組成。補償塊包括輸出電壓分壓器、誤差放大器、電壓參考和回路補償元件。脈沖寬度調制器(PWM)使用比較器將錯誤信號與固定的斜面進行比較,產生與誤差信號成比例的輸出脈沖序列。
雖然VMC系統中,不同的負載皆有嚴格的輸出規則,且易于同步到外部時鐘,但標準架構有一些缺陷。循環補償降低了控制回路的帶寬,降低了瞬態響應的速度;錯誤放大器則增加了操作電流,降低了效率。
在不需要循環補償的情況下,恒定導通時間(COT)控制方案提供了良好的瞬態性能。COT控制使用比較器,比較具有參考電壓的縮放輸出電壓:當輸出小于參考時,就會生成一個固定的定時脈沖。在低負載比條件下,這可能導致開關頻率非常高,因此自適應COT控制器便會產生一個隨輸入和輸出電壓變化而變化的時間,而這在穩定狀態下可以保持頻率幾乎不變。
德州儀器的 D-CAP 拓撲是對自適應COT方法的改進:D-CAP控制器在反饋比較器的輸入中增加了一個斜坡電壓。通過減少應用程序中的噪聲頻帶,斜面改善了抖動性能。圖2是COT和D-CAP系統的比較。
圖2:標準COT拓撲(a)和D-CAP拓撲(b)的比較(來源:德州儀器)
針對不同的需求,D-CAP拓撲有幾種不同的變體。例如,TPS53632半橋PWM控制器使用D-CAP+架構,其設計主要針對高電流的應用程序,可以在48V到1V的POL變換器中驅動高達1MHz的功率級,效率高達92%。
與D-CAP相反,D-CAP+反饋環增加了一個與感應電流成比例的部件,用于精確的下垂控制。在不同的線路和負載條件下,添加的錯誤放大器將提升DC負載的準確性。
控制器的輸出電壓由內部DAC設置。當電流反饋達到誤差電壓水平時,這個周期就會開始,與DAC設置點電壓和反饋輸出電壓的放大差相對應。
在輕載荷條件下改善操作
對于移動和可穿戴設備,需要改善輕負荷條件下的性能,以延長電池運行時間。許多便攜式和可穿戴應用程序將大部分時間用于低功率的備用“暫時休眠”或“睡眠”模式,只在響應用戶輸入或進行定期測量時才會激活,因此在待機模式中,盡量減少功率消耗是最優先考慮的事情。
DCS-控制?(無縫過渡直接控制到省電模式)拓撲結構綜合了三種不同控制方案的優點,即遲滯模式、電壓模式和電流模式,以在輕載條件下改善性能,特別是過渡至輕載狀態或偏離輕載狀態時。該拓撲支持中型和重型負載的PWM模式,以及用于輕負載的電源保存模式(PSM)。
在PWM操作過程中,系統根據輸入電壓,以其額定開關頻率運行,并控制頻率變化。如果負載電流降低,轉換器就會切換到PSM,以保持高效率,直到降至較輕的負載。在PSM中,開關頻率隨負載電流線性降低。這兩種模式都是單個控制塊的功能,因此從PWM到PSM的轉換是無縫的,不會影響輸出電壓。
圖3是DCS-控制?塊框圖。控制回路獲取關于輸出電壓變化的信息,并將其直接反饋給快速比較器。比較器設置了開關頻率,它是穩態運行條件的常數,并對動態負載變化提供即時響應。電壓反饋回路可以精確地調節DC負載。內部補償調節網絡以小外部組件和低ESR電容器便可以實現快速穩定的操作。
圖3:DCS-控制?拓撲在TPS62130降壓轉換器中應用(來源:德州儀器)
TPS6213xA-Q1同步開關電源轉換器基于DCS-控制?拓撲,對高功率密度的POL應用程序進行了優化。典型的2.5MHz開關頻率允許使用小型電感器,并能提供快速瞬態響應和高輸出電壓精度。TPS6213可以在3V到17V的輸入電壓范圍內操作,并且可以在0.9V和6V之間輸出高達3A的連續輸出電流。
新的封裝技術可以幫助設計師提高功率密度
另一種增加功率密度的方式是減小所需的PCB面積。其中一種方法便是將組件與DC / DC模塊結合起來。來自德州儀器的MicroSiP和 MicroSiL電源模塊,在電源轉換器中集成了被動元件和集成電路(IC),其將IC嵌入到FR4薄片基板上,并在基材上安裝電感器,以此集成為單個設備。
完全集成的MicroSiP 電源模塊將IC和被動組件集成到一個最高集成級別的設備中。最小的模塊使用BGA的格式,其占用面積不足7mm2。
圖4: MicroSiP封裝將集成電路嵌入到基片中,并將被動組件堆在頂部,以形成微型DC-DC轉換器 (來源:德州儀器)
MicroSiL設備集成了電源電感器和調節器IC,并使用了外部電容。該模塊的引腳分配和輪廓類似于方形扁平無引腳封裝(QFN)。例如,TPS82085功率模塊是同步降壓轉換器,可以在3mm × 2.8mm 8針腳封裝上傳輸3A的電流。
集成可以極大地減少內存占用,但是還需要權衡考量。例如,MicroSiP封裝在控制器的頂部堆了電感器,并在PCB上安裝組件。與離散設計相比,這些特性都提升了MicroSiP模塊的高度。
設計最小占用面積還需要減小電感器的尺寸。線圈電感與其面積和轉動次數成正比,所以在不改變電感的情況下,減少面積,就需增加使用的導線。更多的導線可以增加線圈的DC電阻。
超越硅的設計:碳化硅(SiC)和氮化鎵(GaN)設備
更高的性能追求使得設計師們開始不斷探索能超越硅的材料。以SiC和GaN制造的電力設備開始在一些電力應用中取代硅設備。這二者都是寬帶寬(WBG)半導體的使用案例。
想必距您上一節固態物理課已有一段時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固體。固體的能帶隙用于衡量價帶頂部和傳到帶底部之間的能量差(eV),是確定材料導電性的主要因素。
硅的能帶隙為1.1eV,相比之下,WBG半導體的能帶隙分別為3.3V (SiC) 和3.4V (GaN),因此,需要更多的能量將電子從價帶傳輸到傳導帶。這對于電能半導體而言具有優勢:與硅相比,WBG設備具有更低的電阻、更高的擊穿電壓、高級的反向恢復特性,并且可以在更高的開關頻率上進行操作。
更高的開關頻率允許使用更小的電容、電感器和變壓器,其尺寸、重量和成本都大為節省。同時,DC-DC轉換效率可以提升10%。
德州儀器公司最近發布了一款LMG5200,將WBG半導體與高級封裝結合起來。LMG5200是半橋功率級,在一個QFN封裝中集成了兩個80V的GaN功率場效應管和一個高頻GaN驅動程序。LMG5200將與現有產品(如TPS53632)進行配對,以服務各種應用程序,包括用于計算、工業和電信應用程序的同步降壓轉換器和48V POL轉換器。
總結
提升效率和功率轉換密度的解決方案需要一個多學科的方法,借鑒控制器設計、封裝和半導體研究方面的專業知識。只有集各領域之所長,設計師才能滿足許多應用領域的需求,這些領域從低功耗電池驅動的可穿戴設備和便攜式設備,到高功率的電信交換機和數據中心等,范圍十分廣泛。
-
電源
+關注
關注
185文章
18336瀏覽量
255769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800瀏覽量
235749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10007瀏覽量
1412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高度集成的非隔離雙路輸出DC-DC轉換器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