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負氧離子
物理學中我們都知道,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圍繞其旋轉的電子組成,得到電子時顯負電性,失去電子時顯正電性,我們把正負電子運動現象稱為:離子現象。自然狀態下,空氣分子的極性呈中性,即:不帶電荷。但在宇宙射線、紫外線、微量元素輻射、雷擊閃電等作用下,空氣分子會失去部分圍繞原子核旋轉的最外層電子,使空氣發生電離,逃逸原子核束縛的電子稱為:自由電子,帶負電荷。當自由電子與其它中性氣體分子結合后,就形成帶負電荷的空氣負離子。
空氣負離子又稱負氧離子,是指獲得 1 個或 1 個以上的電子帶負電荷的氧氣離子。當空氣分子受到外界條件如電離的作用后,獲得足夠的能量,而使原子核外圍的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而躍出軌道變成自由電子,使失去電子的中性分子或原子變成帶正電荷的離子;而躍出的自由電子很快地附著在某些氣體分子或原子(特別容易附著在氧分子或水分子上),成為空氣負離子(Aeroanion)。根據大地測量學和地理物理學國際聯盟大氣聯合委員會采用的理論,空氣負離子是O2-(H2O)n,或 OH-(H2O)n 為主的離子或者離子團。
產品簡介:
碧野千里BYQL-FY負氧離子監測系統已經成功應用于廣東巴伐利亞莊園,江蘇宜興蓄能電站,貴州中國茶海之心景區等案例。該系統同時監測多種環境要素,并可根據用戶需要進行擴展增減,24 小時全 天候對空氣中氣體濃度數據進行監測傳輸。獨特的模塊式結構設計,所有傳感器可替換, 標配有專業安裝支架,可將儀器設備安裝于墻面上,或者立柱上,后期運營維護極為方便。
負氧離子測試發布系統(也稱負氧離子測報系統),用于林區、景區、山區、自然保護區或指定區域對空氣中負氧離子及PM2.5濃度進行連續測試,以及實時數據發布(可通過LED顯示屏發布或聯網政府網站、旅游委網站、氣象環監網站對外發布)。用于展示林區或景區、山區的植樹造林、環境治理成果及該地區空氣的清新程度,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相關環境數據,同時為當地生態環境進行宣傳。
功能特色
●基于中科院與美國共同理論研究基礎。“Gerdien Tube”空氣收集器,先進的負壓除塵結構,不僅具有很強的穩定性,而且可保證長時間在惡劣環境中運行。
●具臟污預報功能,在采集筒臟污到影響測量精度時,設備自動報出。
●“Gerdien Tube”空氣收集器先天具有優良的靜電屏蔽功能,能較好地克服靜電對測量的不利影響。
●記錄容量大,能記錄80000個數據(包括溫度、濕度),可連續保存三個月以上。
●數據測量快,可連續測量,也可分時間段測量(最快可20秒出一個數據)。
●數據可長期保存。系統采用閃存(FLASH-ROM)作為保存載體,在掉電情況下,數據可保存10年以上。
●設備內置實時時鐘,所有數據均有時間標簽,方便后臺數據管理。
●機器綠色環保,功耗低,根據天氣情況,可采用太陽能電池供電,從而省掉交流220電源,大大方便安裝使用。
●先進的自動工作模式,無需人工處理,上電即自動工作,數據自動保存。
●本機結構設計合理,可保證在環境惡劣情況下正常工作。
●GPRS無線通信功能,管理人員可在全國任何一處,遠程獲取設備所保存的數據。
●可配接多種協議的溫度、濕度、氧氣(選購)模塊。
●采用特制絕緣軸承,超強抗潮能力,保證在高濕環境下不結霜、不結露,工作正常。
●內置先進的放大電路,可高靈敏地探測負氧離子數量。
●后臺軟件界面清晰、操作簡單,穩定性好的優點。
●系統軟件接口豐富,數據可保存到數據庫中(Oracle,SQLServer,Access均可)或文本文件中。
●用戶可使用電子表格EXCEL瀏覽數據,并可自動生成曲線圖表,直觀而方便。
產品配置清單
具體要求不同,清單也會略有不同,最后以合同為準。以下清單只供參考。
安裝布點方案:
監控點通常四周270°范圍內建筑物的遮擋角度不超過5°,距離噴泉、瀑布和水流湍急的河(溪)流不少于100米,距高國道、省道、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干道不少于100米,監測場為4米x4米的相對平整地方場內不宜有樹樁、燈桿、廣告牌等;安裝在景區內無大面積光斑或林窗,避免監測設備主機長時間暴露在大陽直射的位置。選取負氧離子濃度較高的位置進行布控,一般原始森林、天然瀑布、黃金海岸、綠色原野等區域往往負離子濃度高,總的原則是豐富的植被茂密,覆蓋面積大,有瀑布或者水流之地是較好的監控點位置,。監測儀與LED顯示屏幕可獨立分開安裝,顯示屏應安裝在基地入口處或顯要位置,監測儀可跟單色屏、雙色屏、全彩屏搭配使用,屏幕尺寸、色彩不限。 結合實地實際情況完成選點,不受距離、障礙物遮擋、海拔等影響,只要安裝現場提供全天侯連續穩定的交流220伏民用電源,具有手機信號即可(手機能正常上網)。
責任編輯:gt
-
電源
+關注
關注
185文章
18368瀏覽量
256275 -
監測系統
+關注
關注
8文章
2881瀏覽量
825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