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尤其是分布式技術的高速發展和Internet和Intranet的廣泛應用,以PC機、HUB、路由器和各種服務器為硬件基礎的各種網絡、網站以數十倍的數量增長,以電子商務為標志的網絡經濟不僅淹沒了各大商家、企業,還已經觸及到千家萬戶。IC技術的發展也不例外,其集成度的提高和能耗的降低帶來的是其對過電壓和外來熱量的承受能力的降低。IC,即集成電路是采用半導體制作工藝,在一塊較小的單晶硅片上制作上許多晶體管及電阻器、電容器等元器件,并按照多層布線或遂道布線的方法將元器件組合成完整的電子電路。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也有用文字符號“N”等)表示。IC internet 現在人們所探討的電子商務主要是以EDI(電子數據交換)和INTERNET來完成的。尤其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日益成熟,電子商務真正的發展將是建立在INTERNET技術上的。所以也有人把電子商務簡稱為IC。
國內對于建筑物的防雷和避雷、接地保護已有了成熟的認識和規范,但對于過程控制系統的電源和儀表的防護還處于起步階段,設計人員沒有規范和先例可循,廣大用戶缺乏使用經驗,已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遭受到了程度不同地損失。下面我們就結合國外在這方面的應用經驗談談浪涌保護器的一些具體應用方案。
1.浪涌保護器應用方案:
1.1 概述:
浪涌通常是指:
浪涌顧名思義就是瞬間出現超出穩定值的峰值,它包括浪涌電壓和浪涌電流。浪涌電壓是指的超出正常工作電壓的瞬間過電壓。本質上講,浪涌是發生在僅僅幾百萬分之一秒時間內的一種劇烈脈沖。可能引起浪涌的原因有:重型設備、短路、電源切換或大型發動機。而含有浪涌阻絕裝置的產品可以有效地吸收突發的巨大能量,以保護連接設備免于受損。浪涌電流是指電源接通瞬間或是在電路出現異常情況下產生的遠大于穩態電流的峰值電流或過載電流。在電子設計中,浪涌主要指的是電源(只是主要指電源)剛開通的那一瞬息產生的強力脈沖,由于電路本身的非線性有可能高于電源本身的脈沖;或者由于電源或電路中其它部分受到本身或外來尖脈沖干擾叫做浪涌。它很可能使電路在浪涌的一瞬間燒壞,如PN結電容擊穿,電阻燒斷等等。 而浪涌保護就是利用非線性元器件對高頻(浪涌)的敏感設計的保護電路,簡單而常用的是并聯大小電容和串聯電感。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現場控制系統由于其現場的檢測、控制點比較分散,不同的現場表,如變送器、流量計等通常在各自的現場通過管道、支架等直接或間接接地,其信號工作回路到控制室接室內的儀表地,控制室端可能還存在電氣保護地和防雷地,不同的接地之間難免出現電勢差。
現在有不少客戶常常把浪涌和干擾混為一談,干擾信號對設備的影響表現為一種高頻雜波,浪涌對設備的影響表現為物理上的摧毀或加速老化。對干擾信號的防護是采用屏蔽電纜或鎧裝電纜,而對浪涌的防護是加裝浪涌保護器,二者雖非完全互不相干,但所起的作用卻是大相徑庭。最原始的浪涌保護器羊角形間隙,出現于19世紀末期,用于架空輸電線路,防止雷擊損壞設備絕緣而造成停電,故稱“浪涌保護器”。20世紀20年代,出現了鋁浪涌保護器,氧化膜浪涌保護器和丸式浪涌保護器。30年代出現了管式浪涌保護器。50年代出現了碳化硅防雷器。70年代又出現了金屬氧化物浪涌保護器。現代高壓浪涌保護器,不僅用于限制電力系統中因雷電引起的過電壓,也用于限制因系統操作產生的過電壓。浪涌也叫突波,顧名思義就是超出正常工作電壓的瞬間過電壓。本質上講,浪涌是發生在僅僅幾百萬分之一秒時間內的一種劇烈脈沖,。可能引起浪涌的原因有:重型設備、短路、電源切換或大型發動機。而含有浪涌阻絕裝置的產品可以有效地吸收突發的巨大能量,以保護連接設備免于受損。
由于導致浪涌的原因很多、過程復雜及其不可預見性,使我們對于浪涌出現的幅值、位置、頻率及傳播方向難以進行準確計算。
實際應用中需要對我們的系統實施浪涌保護時,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系統的信號或通訊回路部分;二是系統的供電電源部分。
1.2 應用方案:
1.2.1 信號回路:
如果通訊線纜通向室外,室外發生的直擊雷或感應雷常常會在回路中形成非常強烈的浪涌,沖入室內。網絡線路上出現的浪涌主要是由于靜電放電或電磁波的侵入而造成的,越是高頻的電磁波,其穿透能力越強。對于這些通訊回路的保護采用的主要是串聯型的信號浪涌保護器,需要我們考慮到回路信號的工作電壓、負載電流、工作頻率和線纜的接頭方式。以確保其不會影響系統工作又、達到保護的效果,又可使工程的實施盡量簡便。應用于高度暴露環境時(如室外的變送器和室內的I/O卡件進行通訊時),在測試波形為6KV/3KA(8/20ms復合波形)時,限制電壓最優應低于2.5倍的正常工作電壓。
另外常常有廠家提到浪涌保護器的反應時間(Response Time),我們認為這個參數其實和殘壓是一回事,IEC標準中對殘壓(Limiting voltage)做了詳盡的介紹,一個顯然的事實就是,如果保護器的反應時間慢,導致浪涌電流已經通過,其輸出電壓(殘壓值)就高,這是肯定的;但并非可以就說,反應時間短,其殘壓值就低,因為還涉及到產品設計的問題。況且一個浪涌保護器中會采用多種性能不同,反應時間各異的器件,我們不能用反應時間最快的某種器件來代表其整體性能。在實際應用中,進入回路的浪涌是千差萬別的,同一種器件遇到上升時間不同的浪涌電流,其反應時間也是不同的。
1.2.2 電源回路:
根據應用范圍不同,其差別很大。對于那些高度暴露的環境,如GSM基站、室外微波通訊設施,由于處于直擊雷的威脅之下。而對于各種類型的建筑物,如,智能大廈、控制電源機房等。由于其供電系統周圍采取了各種直擊雷保護措施,如避雷針、接地網,這些設施已經泄放了絕大部分雷擊電流能量。因而由于直擊雷形成的浪涌威脅已經大大降低。
電源浪涌保護器由于其使用環境的特點,內部設計不僅要有過流熔斷保護,還要有完善的過熱熔斷保護,以防止在承受長時間的過電壓后,過熱引起設備起火。AM40D系列直流電源浪涌保護器應用范圍· AM*-*型直流電源浪涌保護器用于防止雷電過電壓和瞬態過電壓對直流電源系統和用電設備造成的損壞,保護設備和使用者的安全。· 適用于各種直流電源系統,如二次電源設備輸出端,直流配電屏及各種直流用電設備。廣泛用于移動通信基站、微波通信局(站)、電信機房、工廠、民航、金融、證券等系統的直流電源防護。首先,由于MOV本身非線性的特征,采用疊加的辦法無法保證其實際的抗浪涌能力能達到設計水平,誤差可能會較大。每一粒MOV的耐熱、耐壓能力不盡相同,同時,小粒的MOV由于散熱能力較差,這種設計方式使浪涌保護器故障、失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無限制的疊加是不可能的。疊加的設計方法卻使得限制電壓的增加很快,比如,測試電流(8/20ms復合波形)從3KA增加到10KA時,限制電壓卻會線性地由800V左右增加到2000V。例如測試電流(8/20ms復合波形)從3KA上升到10KA時,限制電壓僅從800V左右上升到1000V左右。所以如果采用這種MOV,在實際中使用浪涌保護器時,就不需要設置多級保護,雖然性能不錯,但缺陷是成本高。
2.浪涌保護器在本安領域中的應用
在過程控制領域中,工廠常常有DCS,ESD,F&G等系統,這些系統卻時刻處于附近的電源故障或雷擊造成的浪涌和瞬間過電壓的威脅之下。這些瞬間過電壓同時也影響著那些處于危險區和安全區的設備,這些設備通過各種系統連接在一起。用于現場的各種電子設備,如流速、液位和溫度變送器也不能幸免。因此,很多工廠自己想辦法為他們的設備添加防雷保護裝置。然而,電子和電氣系統如用于易爆氣體環境,需先通過各種認證,這就使問題變得復雜了。本文描述了浪涌保護器件和經過認證的本安系統共同用于危險領域時的復雜過程。浪涌保護器的工作特性是它只能就地工作,提供保護。
要阻止可燃性氣體被點燃可以通過將電氣能量限制在點燃水平以下。本安系統包括安全區和危險區的設備(見圖2),其通訊是通過能量有限的接口,通常稱為本安接口。在安全區,電氣設備連接在通過認證的本安接口的一個端子上。在危險區,現場設備在設計上不允許存儲或產生足以點燃可燃性氣體的能量。
2.2 用于本安系統中的浪涌保護器
本安回路中的浪涌保護器件必須符合本安設備的設計和建筑標準,例如,它們要么根據其儲能元件和電壓產生元件被認證為簡單元件,或根據應用環境被認證為滿足安全要求。
一個典型的混和型浪涌保護器件包括一個氣體放電管鉗制器、串聯阻抗和浪涌二極管,或金屬氧化壓敏電阻,在本安接口控制上被認為是簡單元件,因此符合本安應用。在安全區一側,很多用戶和顧問們樂意將SPD提交給國內或國際上的各種獨立測試機構進行認證,如EExia,BASEFFA,CSA。這種由第三方權威測試機構作出的結論能給用戶們更進一步的保證。
2.2.1 簡單設備
多年來,IEC和CENELEC標準中對于簡單設備的定義是:
根據制造商提供的指標,設備中無任何器件的參數超過1.2V,0.1A,20μJ,25mW。因而無需進行任何測試和標注。
這一條款放在本安設備標準中應該是一個更為完善的解釋。在美國,同等的定義是,'非儲能,不產生電壓的器件'。
這一條款函蓋了諸如開關、熱電偶、RTD、LED等,并得到廣泛的應用,這也是它得到本安系統接受的主要原因。絕大多數Telematic的SPD因被設計成低壓直流系統,而被視為簡單設備,因而在用于本安回路時無需認證并不影響其安全性。SPD是SERIAL PRESENCE DETECT的縮寫,中文意思是模組存在的串行檢測。也即是通過上面講的IIC串行接口的EEPROM對內存插槽中的模組存在的信息檢查。這樣的話,模組有關的信息都必須紀錄在EEPROM中。習慣的,我們把這顆EEPROM IC就稱為SPD了。為Serial Presence Detect 的縮寫,它是燒錄在EEPROM內的碼,以往開機時BIOS必須偵測memory,但有了SPD就不必再去作偵測的動作,而由BIOS直接讀取 SPD取得內存的相關資料。SPD是一組關于內存模組的配置信息,如P-Bank數量、電壓、行地址/列地址數量、位寬、各種主要操作時序(如CL、tRCD、tRP、tRAS等)……它們存放在一個容量為256字節的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電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中。
2.2.2 SPD用于本安回路中時在設計上的考慮
在設計上對SPD的考慮相當于'開-閉'-有許多回路方案可供選擇,但常常我們并不清楚一個設計到底有多簡單;電感可用來降低回路阻抗,電容通常用來提供噪聲濾波-通常是不考慮這些器件對能量的存儲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SPD芯片是識別內存品牌的一個重要標志。如果SPD內的參數值設置得不合理,不但不能起到優化內存的作用,反而還會引起系統工作不穩定,甚至死機。因此,很多普通內存或兼容內存廠商為了避免兼容性問題,一般都將SPD中的內存工作參數設置得較為保守,從而限制了內存性能的充分發揮;同時,如果兩條內存的SPD信息不一致,也可能導致兼容性問題,調整合適的SPD值才能確保最佳性能。通過刷新內存的SPD信息,可在兼容性及性能上得到一定的提升,刷新內存SPD參數必須保證源SPD參數的內存條與目標內存條所使用的內存顆粒較為接近,否則可能導致刷新后的內存條工作不穩定甚至無法工作。
因此應該使用經過本安或隔爆認證的SPD。應該注意的是,SPD自身并非是本安器件,盡管兩者在機械和電氣性能上有明顯的相同點。然而,盡管經過認證的SPD可用于本安回路中,并不是說就可以省去安全柵了。
2.2.2.1 對控制室一端進行保護
SPD可以插入本安回路中的任何部分,放在安全柵和現場設備之間。在安全區,通常將它們安裝在儀表盤的背面或控制柜中。
SPD可以直接連接在現場電纜的端子上,這樣在許多I/O設計中,可以取代接線端子。
在安全區,SPD和安全柵在安裝上應盡量靠近但不能靠在一起,盡管安裝硬件是相同的。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在控制室一端安裝浪涌保護器和安全柵
2.2.2.2 對現場區域的保護:
在危險區,SPD可以裝在防雨、防爆箱中保護附近的多個設備,或者,單個的變送器可以配裝各自的防雷保護器。有的變送器廠商為其變送器提供防雷器選件,這類選件通常是在變送器的輸入端子上添加MOV或浪涌二極管端子,這種端子的抗浪涌能力通常在1KA左右,低于BS6651和IEEE:C62.41中的標準。
2.3 浪涌保護器在本安應用中的接地
在本安系統中,接地通常被認為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接地規范看起來卻是相當簡單的,將SPD插入本安回路對回路不會有什么影響。在應用中使用不同的安全柵應該有不同的考慮,包括SPD的位置。以下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
a)本安回路中使用隔離柵時的接地
b)本安回路中使用齊納式安全柵時的接地
c)本安回路兩端同時使用防雷器時的接地
2.3.1本安回路中浪涌保護器配合隔離柵時的接地
隔離的本安接口通常是不需要將接地高度集成在一起的,因此防雷器的接地系統通常按照廠家推薦的方法。但如果隔離柵與一個已經接地了的傳感器在一起使用,那么我們應該在回路的兩側都考慮使用防雷器。
2.3.2 本安回路中浪涌保護器配合齊納式安全柵的接地
安全柵應該連接在主電氣系統的接地上,或使用專用接地導體(12AWG)連接在等電位系統上,連接阻抗不應超過1歐姆。防雷器也需要有效的接地系統,安裝基于安全柵的本安系統時應符合設計人員在接地上的考慮細節要求。
最好的方法是將安全柵和防雷器如圖3所示并排安裝在一起。圖5表示的是同時安裝使用安全柵和防雷器的一個完整的本安系統。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我們推薦的包含安全柵和防雷器的本安回路的接地系統
根據這些要求,可以滿足本安和防雷器的接地需要,而不會相互影響。需要注意的是,應將控制系統和主電氣系統之間的接地連接移走。
2.3.3 本安回路的兩端同時安裝浪涌保護器時的接地
如果在本安回路的兩端都使用浪涌保護器時,可以采用兩個間接的回路接地。本安系統中的安全柵在安裝上通常要求整個回路能經受500V的隔離測試(除了規定的端點)。如果傳感器在連接時已經接地了,那么隔離柵也就確定了。由于SPD的工作方式不一樣,它不能承受500V的隔離測試。
對于多點接地的情況,各個國家有自己的觀點。在英國,通常采用等電位連接的方法。在德國,也采用近似的方法,除非公共接地是在工廠的等電位網絡上。在美國,多點接地是允許的,盡管用戶們有時可能會遇到接地回路串擾的問題。
國際電工委員會工作組通過工作實踐得出來的,SPD工作起來,象一個經過精心設計,在承受過壓的情況下可以自動斷開和重新恢復的設備。在一些我們無法控制的地方,SPD可以防止危險的火花產生。如果10KA的浪涌或10KV的瞬間過電壓進入工廠,與其讓它在一個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打出火花,還不如采用一個可靠的方式將其泄入地下。IEC60079:14第四部分記錄了IEC協調各種標準后得到的結果。
2.4 IEC79-14和浪涌保護
在IEC79:14記錄了協調各種標準后的最新成果。在6.5節,建議應該采用防雷保護的國家標準,12.2.4節中專門論述了本安回路的接地。圖4對于齊納式安全柵的接地也有指導意義。
IEC79-14中的12.2.4節是這樣論述的:
"在本安回路中,無隔離柵時,安全柵(如,齊納式安全柵)的接地端子應該是這樣的:
1)通過盡可能短的途徑接在等電勢系統上
2)對于TN:S系統而言,應連接在一個公共接地端上,并確保從連接點到主電源地極的阻抗不高于1歐姆。還可以連接在電源開關室的地極上或使用單獨的接地柱。地線應絕緣,以防金屬件上的大電流通過地線侵入。
有兩點需要我們注意:
a)齊納式安全柵的接地必須連接到電氣星型接點上,使用阻抗不超過1歐姆的接地導體。
b)接地導體應該作絕緣處理,以防帶入誤電流。
這兩點通過采用圖4所示的方法可以做到。另外,這一部分專門推薦了采用浪涌保護器:
"如果部分本安回路安裝在0區,各種設備之間可能會產生較高的電勢差,這對于精密設備是非常危險的。例如,來自大氣中的放電。在信號電纜連接的設備一端采用浪涌保護器是非常可行的方法,距離最好是在1米以內。危險的高電勢差常常會出現在廠內或暴露的設備上。這種危險是不能通過安裝地線來解決的。
2.5 結論:
本文的結論是,用戶通過在自己的本安系統中采用經過本安認證的浪涌保護器可以為人員、設備和生產帶來一個更為安全的環境。
-
電源
+關注
關注
185文章
18364瀏覽量
256194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660瀏覽量
90749 -
保護器
+關注
關注
6文章
1110瀏覽量
3445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后備保護器與浪涌保護器的應用與作用分析
信號浪涌保護器的選型接線和行業解決方案
浪涌保護器接線選型及各行業應用方案

浪涌保護器的接線方法
信號浪涌保護器原理和接線應用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