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事件的爆發就像一把利刃剜出中國芯片產業的短板,巨石砸向深潭激起的漣漪正一波一波地向外擴散。芯片產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媒體、公眾甚至官方如此迫切的重視。
但現實總是不乏殘酷的,在這一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高科技產業,中國依舊沒有什么實際的話語權。
根據賽迪統計,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達到了2601.4億美元,同比增長14.6%,更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分析資料顯示,在存儲芯片、服務器、個人電腦、可編程邏輯設備等領域,中國芯片占有率竟然幾近為0。由于技術門檻高、投資規模巨大、高端人才稀缺,作為尖端產業,中國集成電路企業與世界巨頭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不過變化正在發生,中興事件的警鐘下,政策層面已經開始落實,各地方政府及社會資本也在積極推進,中國半導體產業迎來了爆發式發展的前夜。
近日,賽迪顧問集成電路中心總經理韓曉敏出席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論壇,對國內外芯片產業趨勢與國產芯片發展空間進行了深度剖析。
理想很豐滿中國集成電路發展快速增長
近年來,國內市場迎來產業轉移和資本開支高峰,新增產能全球占比超過40%。根據統計,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已居全球之首,2016年達到2000億美元左右,并且未來幾年的市場增長率在7~8%。
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WSTS)組織,2017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4122億美元,預計未來三年增速達7%;到2020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將超5000億美元。
2017年集成電路成為我國最大的進口單品,進口額超2600億美元,我國銷售額占全球30%,成為全球最大的下游市場。市場需求驅動產業轉移和資本開支,未來全球62家晶圓廠中26家將在國內投產建設占比超過40%。
從半導體三業比例來看,自2016年以來設計業產值超過了封測業,而在各路資金的投資下,并購案不斷,企業的實力也顯著提升,產業結構也日趨合理,企業的創新能力也上了新臺階。
現實卻很骨感中國進口依賴仍重
隨著中美貿易局勢日趨緊張,美國聲稱在半導體方面存在嚴重的逆差,中國只有100多億美元的進口額,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賽迪顧問集成電路中心總經理韓曉敏深入分析表示:“事實遠非如此,如果我們將全球TOP的企業公布的在中國區的數據加起來已經遠遠不止美國貿易協會統計的數據了。”而且芯片進口量還應包括蘋果在中國富士康生產的芯片以及在TOP20之外的企業所進口的芯片。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半導體有1300~1600億美元是從美國進口,而2017年的2600億進口額中,700~800億進口額是來自中國***,300~500億美元來自歐洲,由此可見,其余自美國半導體進口額仍占我國進口總額的大頭。
“真實的情況就是我們在半導體進口方面,對美國的依賴還挺大的。”韓曉敏對此表示道。
物聯網是半導體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
中國無疑是芯片最大的市場,并擁有最大的汽車電子市場,而物聯網也需要大量人口為基礎,人越多物聯網市場價值越高。韓曉敏認為“智能網聯汽車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突破的重要機遇。”。
物聯網被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產業技術革命迎來新的高潮。萬物互聯孕育著史無前例的大市場,而要實現這物物互聯則離不開物聯網的大腦——芯片。隨著物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物聯網芯片正超過PC、手機芯片領域,將成為未來最大的芯片市場。
物聯網芯片龍頭華為海思、中芯國際、臺積電等公司都在紛紛擴大設備、組件和軟件開發方面的創新能力,利用自身優勢優化物聯網時代競爭力。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886瀏覽量
237532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0文章
46219瀏覽量
392199
原文標題:剖析中國半導體豐滿理想下的“骨感現實”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2024年深圳集成電路產業營收達2839.6億 同比增長32.9%
全球半導體進出口(1-3月):日本設備出口增長14.1%,韓國集成電路出口增加1.6%
中國集成電路大全 接口集成電路
中國集成電路出口額創新高
中國11月集成電路產量增長放緩
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增長,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表現突出!

集成電路與物聯網發展關系
語音集成電路是指什么意思
聚焦2024中國(深圳)集成電路峰會
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持續向好 貨物貿易呈現增長態勢

集成電路產業狂飆,企業如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RISC-V在中國的發展機遇有哪些場景?
集成電路產業強勁增長:上半年我國產量飆升28.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