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東風下的零碳園區新機遇
(一)雙碳目標驅動下的園區轉型剛需
在 “30?60” 雙碳目標的強力指引下,全國多地密集出臺零碳園區建設規劃。以無錫市為例,其《零碳園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 2027 年底,培育建設的零碳園區內可再生電力消費(含綠證)占比需達到 30% 以上,終端電氣化率不低于 50%,并著力構建 “1+4” 工作體系,即打造零碳園區為核心,配套推進零碳工廠、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虛擬電廠、零碳服務機構四大行動。這一系列政策不僅標志著園區綠色轉型從 “可選動作” 升級為 “必答題”,更預示著一個千億級的零碳市場正在加速形成。
(二)傳統園區的三大轉型痛點
能源結構失衡:多數園區仍依賴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不足,導致碳排放居高不下,難以滿足政策要求的能源低碳化目標。
數據監測盲區:傳統監測手段僅能覆蓋到變壓器或主配電柜層級,末端用能設備如空調、空壓機、充電樁等缺乏獨立計量,分布式能源數據孤立,無法實現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精準追蹤與分析。
管理效率低下:源網荷儲協同不足,能源調度依賴人工經驗,無法根據電價波動、天氣變化、生產排程等動態調整,導致綠電利用率低,用能成本高。
二、安科瑞零碳園區解決方案核心架構:從數據到決策的全鏈路閉環(采購/詢價:安科瑞曹經理137/7441/3253)
(一)“云 - 邊 - 端” 一體化底層架構
終端感知層:全要素數據采集:部署 AEM96 三相多功能碳電表、智能傳感器等設備,就像在園區的能源 “血管” 和 “神經末梢” 上安裝了無數雙敏銳的眼睛,實時采集電、水、氣、熱等能源消耗數據及分布式光伏、儲能、充電樁等設備運行狀態。其中,碳電表堪稱 “碳排放計量小能手”,可根據不同使用工況的電碳折算因子,實時計算并統計企業生產用電的碳排放量,包含 12 組碳排放值及對應因子,讓碳排放計量精度達 0.5S 級,為碳盤查和能源管理提供精準數據基礎,就好比給碳排放戴上了 “高精度顯微鏡”,讓每一絲排放都無所遁形 。
邊緣計算層:本地化智能處理:通過邊緣計算網關實現數據預處理與邊緣決策,宛如在園區能源系統的 “中間站” 安排了一群精明能干的 “調度員”。比如對光伏電站的防孤島保護、儲能系統的絕緣監測、充電樁的負荷預測等。以分布式光伏為例,可實時監測并網點電能質量,包括頻率、電壓、諧波等,同時根據電網要求配置防逆流保護裝置,確保光伏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升綠電就地消納能力,如同給光伏電站配上了 “安全衛士” 和 “智能管家”,既保障安全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云端平臺層:全維度智能管理:AcrelEMS3.0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集成碳資產管理、能源調度、設備運維等核心功能,好似一個神通廣大的 “能源大腦”。支持碳盤查清冊、碳配額管理、碳排放分析等,符合 ISO14064-1:2018 國際標準,可一鍵生成碳盤查報告,讓碳管理變得高效又專業;通過 AI 算法對能源數據深度挖掘,實現 “源網荷儲” 協同優化,如根據光伏發電預測和負荷需求動態調整儲能充放電策略,提升新能源消納率 15% 以上 ,仿佛為能源系統注入了 “智慧靈魂”,讓能源調配更加科學合理。
(二)四大核心場景解決方案
能源供給零碳化:構建多能互補新生態
分布式光伏 + 儲能:提供從電站設計、設備選型到并網調試的全流程服務,就像為園區打造專屬能源 “定制套餐”。配置光功率預測系統、AGC/AVC 系統等,實時監測發電效率,預測出力情況,結合儲能系統實現 “削峰填谷”。
綠電直供與交易:支持園區及企業參與綠證綠電交易,打造清潔能源應用場景,通過平臺實時追蹤綠電流向,確保綠電消納與碳減排量精準匹配,助力園區完成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目標,仿佛給綠電貼上了 “身份標簽”,讓綠色能源的流動清晰可見,為園區綠色發展添磚加瓦。
能效管理精細化:挖掘節能降碳新空間
全鏈路能耗監測:通過 Acrel-5000 建筑能耗監測系統,實現對園區建筑、工業設備等的電、水、氣、熱全能源計量,精準定位高耗能環節,宛如給園區能源使用裝上了 “透視鏡”。例如,可實時監測中央空調、空壓機等設備的能效,發現異常及時預警,為節能改造提供數據依據,讓高耗能設備無處遁形,為節能行動指明方向。
智能調度與優化:基于負荷預測和分時電價,自動生成節能策略,如動態調整空調溫度、照明開關時間等,好似為園區能源管理配備了一位 “智能管家”。
交通充電有序化:破解電動車充電難題:安科瑞有序充電系統基于預測算法,結合企業變壓器負荷率、光伏發電和充電負荷需求,實現對充電樁的智能監控與調度,如同為充電樁安排了一位 “智能指揮官”。在充電高峰時段,通過動態調整充電功率,避免變壓器過載,降低充電成本;同時優先利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提升綠電在交通領域的消納比例。某物流園區應用后,充電服務收益提升 15%,電網沖擊顯著減少,既保障了充電安全又提高了經濟效益。
碳管理規范化:搭建碳資產運營體系
碳排放核算:內置 24 個行業碳排放核算模型,集成 2000 + 種碳排放因子庫,自動核算范圍 1(直接排放)、范圍 2(間接排放)碳排放,支持范圍 3(可選),生成符合國際國內標準的碳排放報表,為碳核查和碳交易提供可靠依據,仿佛為園區碳排放核算打造了一個 “超級計算器”,讓碳排放數據精準可靠。
碳資產開發:對接全國碳市場數據接口,支持碳配額管理與交易模擬,幫助園區挖掘碳資產價值,如同為園區開啟了一扇通往碳資產寶藏的大門。深圳某園區通過該功能,成功完成年度 15 萬噸碳資產開發,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讓碳資產成為園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技術優勢:三大核心能力鑄就行業標桿
(一)精準計量:毫米級數據采集能力
安科瑞解決方案采用高精度智能傳感器和邊緣計算技術,實現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毫秒級數據采集,計量精度達 0.5S 級,如同在園區能源體系中安裝了一套超高清 “顯微鏡”,不放過任何一絲數據細節 。數據采集覆蓋從高壓進線到末端設備的全層級,無論是園區大型變壓器的運行數據,還是辦公室一盞小臺燈的用電情況,都能被精準捕捉,徹底消除數據監測盲區,為園區能源管理和碳核算提供 “數字孿生” 級精準數據,讓每一次能源流動和碳排放都清晰透明,為后續的分析決策筑牢堅實的數據根基。
(二)智能算法:動態優化決策引擎
自主研發的 AI 算法引擎是安科瑞解決方案的 “智慧大腦”,可根據天氣、電價、生產計劃等多維度數據,實時優化能源調度策略,宛如一位經驗豐富且反應敏捷的能源調度專家。以光伏 + 儲能場景為例,通過深度強化學習算法,提前 15 分鐘預測光伏發電量和負荷需求,就像提前知曉能源世界的 “天氣預報”。基于精準預測,動態調整儲能充放電功率,使綠電利用率提升至 95% 以上,顯著降低園區用能成本,讓每一度綠色電能都能物盡其用,在保障園區能源供應穩定的同時,為企業節省真金白銀,提升能源經濟效益 。
(三)合規保障:全流程認證支持
在全球綠色貿易和碳管理日益嚴格的背景下,安科瑞解決方案嚴格遵循 ISO14064、GB/T 32151 等國際國內標準,內置完整的 MRV(監測 - 報告 - 核查)體系,如同為園區碳管理戴上了一頂 “合規安全帽”。結合區塊鏈技術實現碳數據不可篡改,確保每一個碳數據都真實可靠且可追溯,為園區應對碳關稅(如歐盟 CBAM)、獲取零碳認證提供全流程技術支撐,幫助企業順利跨越綠色貿易壁壘,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搶占綠色發展先機,讓園區的零碳之路走得更加穩健、自信 。
四、實戰驗證:從試點到標桿的落地實踐
(一)四川零碳園區:數字引擎驅動能碳協同
在四川省首批零碳工業園區試點中,安科瑞 EMS3.0 系統大顯身手,構建起 “源 - 網 - 荷 - 儲” 一體化架構,宛如為園區能源體系打造了一個智能中樞神經系統。通過先進的 AI 算法,它如同一位未卜先知的能源 “預言家”,能夠精準預測光伏發電量。基于這一預測,系統會動態調整儲能充放電策略,使得園區的自發自用率實現了質的飛躍,提升至 85%。這意味著園區內大部分的能源需求都能由自身產生的綠色電力滿足,大大減少了對外部傳統能源的依賴。不僅如此,多余的電量還能通過峰谷套利機制,在電價高的時候賣出,為園區降低了 30% 的電費支出,就像園區擁有了一位精明的 “理財高手”,讓每一度電都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同時,該系統還具備強大的碳排放管理功能。它能夠實時采集能源數據,無論是電力、天然氣還是其他能源的使用情況,都逃不過它的 “火眼金睛”。并按照 GB/T 32151 標準,自動生成碳排放報表,而且支持月 / 年報與碳盤查報告一鍵導出,就像有一個專業的碳管理團隊隨時待命,為園區的碳管理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園區成功提前完成碳中和目標,成為了西部地區零碳轉型的典范,吸引著眾多園區前來學習取經 。
審核編輯 黃宇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9601瀏覽量
63754 -
安科瑞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93瀏覽量
33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安科瑞“源-網-荷-儲”全鏈管控方案深度解碼建設零碳園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