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零碳園區政策背景與核心要求
上海作為中國“雙碳”戰略的先行示范區,近年來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零碳園區建設政策,為園區低碳轉型提供了明確路徑和政策支持。2025年7月,上海市寶山區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重點開發區域綠色低碳業務場景合作項目》明確提出,在吳淞創新城、南大智慧城、濱江郵輪旅游帶等三大重點區域實施15項綠色低碳業務場景,要求園區通過科學配置儲能資源、建設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推動生產全流程碳管理等措施,實現深度減排。這些政策的核心目標在于將寶山區打造為“全市綠色低碳轉型樣板區”和“綠色低碳供應鏈核心功能區”,為上海市乃至全國提供可復制的零碳園區建設經驗。
根據上海最新政策要求,零碳園區建設需滿足三個層級的認證標準:低碳園區、近零碳園區和零碳園區,每個層級均有明確的碳排放強度要求。具體而言,零碳園區認證需滿足以下核心指標:
- 園區降碳率不低于60%(相比基準年)
- 單位工業總產值碳排放下降率≥5%
- 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30%
- 最終通過“可再生能源信用+碳信用”實現凈零排放(碳抵消比例≤20%)
政策同時對關鍵技術提出明確要求,園區需建立 五維能力體系 :多能協同調控能力(光伏、儲能、充電樁集成)、實時負荷預測能力(誤差率<5%)、碳資產量化管理能力(符合ISO 14064標準)、安全應急響應能力(滿足3年無重大事故要求)以及政策申報支撐能力。這些要求為園區零碳轉型提供了清晰的技術框架和標準依據。
2 安科瑞EMS3.0系統架構與零碳賦能原理
2.1 分層分布式技術架構
安科瑞EMS3.0采用先進的 分層分布式架構,構建了從數據采集到智能決策的完整技術閉環。系統由三個關鍵層次組成:
-數據采集層:通過部署 電力傳感器、綜合計量終端(支持電、水、氣、熱多類數據)及環境監測設備,實時采集園區分布式光伏、儲能系統、充電樁和用電設備的運行數據,形成園區級“碳效神經網絡”。
- 邊緣計算層:配置 ACCU微電網控制器 和 ANet-ESCU控制器 ,對采集數據進行就地處理與快速響應,實現本地策略執行(如光儲協同控制、需量管理),大幅降低云端處理壓力,系統響應時間<5秒。
- 平臺層 :基于云計算的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 ,集成負荷預測、碳排核算、優化調度等AI算法,支持多終端訪問(WEB/APP),為管理者提供 決策支持看板 和 自動化報告 功能。



2.2 多能協同控制機制
EMS3.0的 多能協同控制機制 是支撐零碳園區運行的核心技術,通過構建“ 源-網-荷-儲-充 ”能源閉環,實現多種能源的智能匹配與優化調度:
- 光伏消納優化 :系統通過實時監測光照強度和用電負荷,智能調節 光伏發電功率 與 儲能充放電狀態 。在光照充足且負荷較低時,優先將多余電能存儲至儲能系統;當用電高峰來臨,光伏供電不足時,儲能系統及時釋放電能,與光伏共同為園區供電,顯著提升 就地消納率 (可達95%)。
- 需量管理與峰谷套利 :基于上海分時電價政策,系統在低谷電價時段(夜間)控制儲能系統充電,儲存低價電能;在高峰電價時段(日間)控制儲能放電,減少高價電網用電。實際應用表明,該策略可降低園區 基礎電費15%-30% ,同時減輕電網峰期壓力。
- 電動汽車協同調度 :針對園區日益增長的充電需求,系統根據 電網負荷情況 和 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智能調整充電功率,避免集中充電導致的電網過載。在上海某商業園區應用中,該策略使 充電樁利用率提升40% ,同時降低配電變壓器容量需求,節省電力設施建設成本。
2.3 動態優化策略生成
系統采用 LSTM(長短期記憶)神經網絡模型 ,基于歷史數據和實時信息,對未來96小時的園區負荷與發電量進行精準預測(準確率>85%)。在此預測基礎上,系統動態生成并執行三大優化策略:
- 儲能經濟調度策略 :結合電價信號與負荷預測,自動生成儲能充放電計劃,實現 峰谷套利收益提升30% 。在蘇州某汽車零部件園區應用中,該策略年節省電費超過200萬元。
- 碳排優化策略 :基于實時采集的能源數據,系統自動關聯 排放因子 ,依據ISO14064標準核算范圍1(直接排放)和范圍2(間接排放)碳排放,生成碳盤查清冊與溫室氣體報告。系統同時提供 減排路徑模擬 功能,幫助園區評估不同措施的減碳效果和經濟效益。
- 虛擬電廠(VPP)參與策略 :通過聚合園區內分布式光伏、儲能系統、可調節負荷等資源,形成規模化的 可調能力資源池 ,參與上海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和需求響應。某化工園區通過該策略聚合 20萬千瓦可調資源 ,實現季度收益380萬元。










3 基于EMS3.0的零碳園區全場景解決方案
3.1 能源供給管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
針對上海政策要求的“ 綠電直連、多能協同 ”,EMS3.0提供從規劃到運營的全鏈條解決方案:
- 綠色能源規劃 :基于園區負荷特性、屋頂資源、地理條件等數據,系統提供 光伏與儲能容量優化配置方案 。在上海寶山濱江光伏走廊項目中,通過融合 景觀型光伏設計 與 分布式并網技術 ,實現6公里岸線的可再生能源覆蓋。
- 運行智能調控 :通過協調控制器實現“ 光儲充一體化 ”調度,解決光伏間歇性問題。系統采用 光伏防逆流技術 和 動態擴容策略 ,在電網接近承載極限時自動啟動儲能消納,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
- 電力市場對接 :支持與上海綠電交易平臺對接,實現 綠電溯源與認證 。系統自動生成綠電消費報告,幫助園區獲取 綠色電力證書(GEC) ,滿足歐盟CBAM等國際碳關稅機制要求。
3.2 用能與碳排控制:精準量化與減排優化
為實現上海政策中“ 單位工業總產值碳排放年降5% ”的核心目標,EMS3.0構建了三級管理體系:
- 企業級碳效監測 :在重點用能企業安裝 智能計量終端 ,實時采集產線級能耗與碳排數據,生成 碳效診斷報告 。系統識別高碳排環節(如空壓機、制冷系統),提供針對性節能方案。
- 園區碳資產平臺 :建立統一碳賬戶,自動核算園區碳排放總量、強度及構成,支持 同環比分析 和 減排目標追蹤 。系統符合ISO14064標準,可一鍵生成合規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滿足上海環評與碳核查要求。
- 減排價值轉化 :對接上海碳交易所,實現 碳資產增值 。系統提供碳配額預測與交易決策支持,某化工園區應用后實現年碳交易收益50萬元。同時支持 碳普惠機制 ,對園區企業低碳行為進行量化與激勵。
3.3 電力質量與可靠性保障
針對高端制造園區對電能質量的嚴苛要求,EMS3.0提供全方位保障方案:
- 電能質量監測與治理 :在變電所部署 APQM電能質量在線監測裝置 ,實時監測諧波、電壓暫降、三相不平衡等問題;配置 有源諧波治理裝置(ANHPD) ,對2~51次諧波進行全補償或指定特定次諧波補償,確保精密設備穩定運行。
- 供電可靠性提升 :采用 N-1供電模型 和 快速切換技術 (<0.2秒),確保關鍵負荷不間斷供電。系統對變壓器負載進行實時監測,當檢測到負載接近警戒值時,自動啟動儲能放電分擔負荷,避免過載跳閘。
- 預防性維護體系 :建立關鍵設備 全生命周期檔案 ,通過二維碼實現巡檢、維修、缺陷管理數字化。系統基于運行數據進行故障預測,變“被動搶修”為“主動預防”,顯著提升設備可靠性。
3.4 安全與應急響應
響應上海文件中“ 3年無重大安全事故 ”要求,EMS3.0構建多級防護體系:
- 電氣安全預警 :在配電回路安裝 ASCP200電氣防火限流式保護器 ,當發生短路故障時,能以微秒級速度限制短路電流,有效防止電氣火災。同時配置 AISD智能安全配電裝置 ,實現“火線接地不起火、人體誤觸不傷人”的安全供電。
- 中性線安全保障 :采用 ANSNP中線安防保護裝置 ,解決3N次諧波和三相不平衡引發的中性線過流問題,消除潛在安全隱患。
- 應急協同響應 :系統與消防系統聯動,實現火災自動斷電與應急電源切換。當檢測到異常(如溫度突變、漏電增大),自動觸發報警并生成處置工單,保障園區安全運行。
3.5 政策申報與評估對接
EMS3.0為園區提供政策達標與示范申報的全流程支持:
- 申報要件支撐 :系統自動生成符合《上海市零碳園區評價導則》要求的 能源利用報告 、 減排量核算文件 和 可再生能源證明 ,滿足寶山376號文件“ 組織申報零碳園區 ”的核心條件。
- 示范項目創建 :針對吳淞創新城“ 碳中和產業園試點 ”、南大智慧城“ 近零碳社區 ”等上海重點示范工程,提供定制化數據接口,實現與政府平臺的碳排放數據對接。
- 綠色金融對接 :系統生成的碳排報告支持對接上海“ 碳賬戶+金融 ”場景,幫助園區獲取綠色信貸、碳抵押貸款等優惠金融支持。
4 典型實施案例與效益分析
4.1 蘇州某汽車零部件園區:綜合能效提升典范
該園區作為典型的制造型園區,面臨 用能成本高 (電費占生產成本25%)、 變壓器負載不均 、 碳排強度大 等問題。通過部署安科瑞EMS3.0系統,實施一體化解決方案:
- 光儲充系統集成 :在8棟廠房屋頂建設 6.2MW分布式光伏 ,配套 2.4MWh儲能系統 和 85臺智能充電樁 ,通過EMS3.0實現協同調度。系統采用“ 動態擴容策略 ”,在變壓器接近滿載時自動啟動儲能放電,延緩配電容改需求。
- 負荷預測與需量管理 :基于LSTM算法的 96小時負荷預測 ,準確率穩定在88%以上。系統在電價高峰前2小時啟動儲能充電,削減峰值需量,降低 基礎電費28% 。
- 碳排精細化管理 :建立企業級碳賬戶,識別出熱處理環節占園區總碳排的52%,通過 余熱回收改造 和 工藝優化 ,單位產品碳排下降18%。

實施成效 :
- 經濟效益 :年節省電費213萬元(其中峰谷套利收益占35%),降低容量電費支出76萬元,碳交易獲利32萬元。
- 環境效益 :可再生能源占比達41%,碳排放強度下降61%,2025年通過購買綠證實現運營碳中和。
- 安全效益 :電氣故障率下降75%,連續安全運行達28個月。
4.2 上海臨港某科創園區:源網荷儲協同示范
作為上海新型電力系統試點,該園區面臨 新能源波動大 (風電裝機67.2MW)、 充電樁沖擊電網 、 電能質量要求高 等挑戰。通過EMS3.0與臨港電網調度平臺對接,實現多級協同:
- 虛擬電廠(VPP)構建 :聚合園區內 分布式光伏 、 用戶側儲能 (20個項目)、 可調負荷 (空調、照明)等資源,形成總調節能力12MW的虛擬電廠,參與上海電力現貨市場交易。
- 綠電與儲能協同 :通過EMS3.0響應電網調頻信號,在新能源出力低谷(如無風時段)釋放儲能電力;在新能源出力高峰時儲存過剩電量。系統與特斯拉Megapack儲能電站協同,提供 吉瓦時級調節資源 。
- 充電樁智能調度 :采用“ 有序充電策略 ”,根據電網負荷和車輛充電需求,動態調整充電功率。當園區整體負荷超過閾值時,系統自動降低非優先充電樁功率,確保電網安全。
實施成效 :
- 運行指標 :新能源波動消納率提升至92%,充電樁利用率達78%,電能質量合格率100%。
- 經濟收益 :參與電力市場季度收益超380萬元,減少棄風棄光損失約120萬元/年。
- 認證成果 :獲評上海市“近零碳示范園區”,成為臨港新片區綠色轉型標桿。
表:零碳園區建設經濟效益分析(基于實際案例)
效益類型 | 蘇州汽車零部件園區 | 上海臨港科創園區 | 實現路徑 |
------------|----------------------|-------------------|------------|
能源成本節約 | 年節省電費213萬元 | 降低棄風損失120萬元 | 峰谷套利+需量管理 |
碳交易收益 | 32萬元/年 | 預計45萬元/年 | 碳配額出售+CCER開發 |
政策資金獲取 | 獲市級補貼150萬元 | 臨港專項扶持300萬元 | 示范工程申報 |
設施投資優化 | 延緩配電容改投資600萬元 | 減少電網擴容投資800萬元 | 動態擴容策略 |
綠色溢價 | 租金提升12% | 入駐率95%(行業領先) | 零碳品牌效應 |
安科瑞EMS3.0作為上海零碳園區建設的技術載體,已成功助力多個園區實現綠色轉型。隨著上海加速推進“十五五”能源轉型,該系統將持續迭代“ 能源+數據+碳 ”融合能力,在虛擬電廠、碳關稅應對、綠色金融等場景發揮更大價值,為上海建設全球綠色低碳標桿城市提供堅實支撐。
審核編輯 黃宇
-
EMS
+關注
關注
2文章
413瀏覽量
39469 -
安科瑞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93瀏覽量
33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從能耗大戶到零碳標桿!看安科瑞EMS3.0如何重塑安徽園區能源生態

&quot;政策補貼+降本雙贏!安科瑞助力北京園區搶占零碳紅利&quot;

減碳+降本+提效,EMS3.0正在改變未來園區能源系統
&quot;湖南省零碳工廠政策解讀:如何用EMS3.0快速達標?&quot;

從 “達標” 到 “領跑”:安科瑞助力零碳園區的綠色轉型看得見、算得清

搶占“零碳園區”新賽道:安徽新政+EMS3.0的破局之路
智慧能源系統:零碳園區的&quot;數字神經網&quot;如何搭建?

安科瑞 EMS3.0 賦能零碳園區:能耗管控 + 綠電消納,解鎖碳中和 “最優解”

雙碳目標下的企業選擇:安科瑞EMS3.0智慧能效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實現能效可視化管理

安科瑞EMS系統接入DeepSeek:AI賦能能源管理,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