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接了活,要在我們最新的MCU產(chǎn)品RT700上做手勢識別的開發(fā),可能小伙伴們才聽過RT700,小編先來簡單介紹一下:
i.MX RT700有5個計算內(nèi)核,為支持智能AI的邊緣端設備賦能,包括可穿戴設備、消費電子醫(yī)療設備、智能家居和HMI設備。其計算子系統(tǒng)包括一個運行頻率為325MHz的主Arm Cortex-M33核,以及一個Cadence Tensilica HiFi 4 DSP,可執(zhí)行要求更高的DSP和音頻處理任務。一個超低功耗感知子系統(tǒng)包括第二個Arm Cortex-M33核和Cadence Tensilica HiFi 1 DSP。這樣就不需要外部傳感器集線器,從而降低了系統(tǒng)設計的復雜性、占用空間和BOM成本。i.MX RT700包括恩智浦的eIQ Neutron NPU,可將AI工作處理速度提高172倍,并集成了7.5MB的板載SRAM。系統(tǒng)框圖和官網(wǎng)鏈接https://www.nxp.com.cn/products/i.MX-RT700:
回到正題,這好像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啊,先來個AI開發(fā)四聯(lián):
1.有數(shù)據(jù)集嗎?有→下載看看,沒有→自己拍一些?
2.模型結構是啥樣的?是不是有開源的模型呢~
3.模型怎么辦?自己搭一個吧~
4.模型部署?那當然是要用上NPU加速啊,不用的話,那哪能發(fā)揮RT700的全部實力,那可是內(nèi)嵌了一顆NXP自研的NPU啊,可將AI工作處理速度提高172倍,簡直如虎添翼。
這還真讓小編找到了,那就是由Google推出的MediaPipe解決方案,可能有伙伴聽說過這個框架https://ai.google.dev/edge/mediapipe/solutions/guide?hl=zh-cn:
Google MediaPipe是一個開源的跨平臺框架,用于構建多模態(tài)(如視頻、音頻、傳感器數(shù)據(jù))的實時機器學習應用管道。它由Google Research開發(fā)并開源,專注于高效處理實時數(shù)據(jù)流,尤其適用于移動設備、邊緣計算和嵌入式系統(tǒng)。
核心特點
1. 跨平臺支持
支持Android、iOS、Linux、macOS、Windows和Web,甚至嵌入式設備(如樹莓派)
提供統(tǒng)一的API,簡化多平臺部署
2. 模塊化設計
通過預構建的“計算單元”(稱為Calculators)組合成數(shù)據(jù)處理管道(Graph),開發(fā)者可以靈活定制或擴展功能
3. 高性能實時處理
優(yōu)化了延遲和資源占用,適合實時應用(如攝像頭流處理
支持GPU加速(通過OpenGL/Vulkan)和硬件加速(如Android Neural Networks API)
4. 豐富的預置解決方案
提供多種開箱即用的模型和管道:
人臉檢測與網(wǎng)格(Face Detection/Mesh)
手勢識別(Hand Tracking)
姿態(tài)估計(Pose Estimation)
物體檢測與跟蹤(Object Detection/Tracking)
語音識別(Audio Classification)
5. 支持自定義模型
可集成TensorFlow、TFLite或其他框架訓練的模型
那么開心的事情就來了,這里恰好就有手勢識別的項目https://ai.google.dev/edge/mediapipe/solutions/vision/gesture_recognizer?hl=zh-cn
我們可以調(diào)用MediaPipe的手勢識別器來進行手部識別并能夠標記出關鍵點:
太好了!那接下來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始搞事情了?雖然有了巨人的肩膀加持,但是我們其實才只走了AI四步走的前兩步:數(shù)據(jù)集+模型,真正的難點在于怎么部署我們的模型到MCU上。尤其是針對于這一類大佬開發(fā)的開源模型+閉源推理引擎來說,我們要自行摸索模型的部署,尤其是涉及到模型預處理部分。
下期小編和大家探討要解決的一系列問題:
1.模型文件的轉換:浮點or量化? 訓練框架?
2.推理過程:使用了幾個模型?輸出結果的含義?
3.模型結構優(yōu)化?
后面幾期小編會為繼續(xù)大家更新,敬請期待!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988瀏覽量
367454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356瀏覽量
377865 -
恩智浦
+關注
關注
14文章
5982瀏覽量
117200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217瀏覽量
280387
原文標題:站在巨人肩膀上開發(fā)AI應用分享(一)
文章出處:【微信號:NXP_SMART_HARDWARE,微信公眾號:恩智浦MCU加油站】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NXP專為邊緣AI打造的i.MX RT700跨界MCU到底強在哪?

NXP推出集成NPU的MCU,支持AI邊緣設備!MCU實現(xiàn)AI功能的多種方式
恩智浦i.MX RTxxx系列MCU的特性
恩智浦基于其i.MX RT跨界處理器和Wi-Fi/藍牙解決方案提供安全、可擴展的邊緣連接平臺
恩智浦i.MX RT1170開創(chuàng)GHz MCU時代
恩智浦i.MX RT1170在將該系列帶上了更高的層面
恩智浦推出核跨界MCU的第二款產(chǎn)品i.MX RT1160
痞子衡嵌入式:恩智浦i.MX RTxxx系列MCU特性那些事(1)- 概覽

恩智浦:安全的無線MCU是核心問題
ACH拉近您與恩智浦MCU專家的距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