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30秒鎖定!
它如何“看”見隱形火苗?
地表火探測器的核心是雙通道光譜傳感技術。設備正面有一對復合探測窗口,能精準捕捉植物燃燒時釋放的特定紅紫外光譜。無論白天黑夜,只要有火苗竄動,探測器就像“電子眼睛”般快速響應:
30秒預警:從探測到火焰到發出報警信號,僅需30秒;
精準定位:同步鎖定火情經緯度,誤差不超過10米,護林員可一鍵導航至火點位置;
現場留證:觸發后自動拍照,2分鐘內將火場照片傳回云端平臺,為后續調查提供直接證據。
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張家口賽區核心林區安裝的地表火探測器,24小時監測場館周邊高火險區域,以“零火情”戰績保障了賽事安全,獲冬奧賽區森林防滅火指揮部高度認可。
Part.02
不用電、不鋪網
深山也能“扛”10年
森林防火技防的難點,在于設備常部署在無人區、高海拔等極端環境。地表火探測器用三大“生存技能”打破限制:
光能自給:頂部雙光伏板+內置蓄電池,林區弱光照環境實現7×24小時續航,連續30天陰雨天也能穩定工作,供電壽命超5年;
全網覆蓋:有網區域用NB-IoT/4G信號直連云端,無網區域通過“設備自組網”——探測器間像“接力賽”般跳傳數據,最終經物聯網關傳回平臺;
防盜抗摔:內置震動傳感器,設備被移動或跌落時,15秒內觸發定位報警,護林員可第一時間追蹤異常。
重慶仙女山國家5A景區是探測器的“元老用戶”。2011年安裝的首批設備,至今已在深山惡劣環境中運行超13年,平臺顯示仍在正常工作,用時間證明可靠性。
Part.03
立體防控“C位”
從林場到城市面山的守護者
地表火探測器不是“孤勇者”,而是國家森林草原防火體系的關鍵節點:
補盲區:與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監控聯動,填補樹冠下、林緣區等“視覺死角”,專盯祭祀區、露營區、農作區等火險高發地;
降成本:無需拉電線、鋪網絡、專人值守,單臺設備年運維成本僅為傳統巡護的1/5;
提效率:塞罕壩林場安裝后,地表火情發現時間大幅縮短至30秒,早期火情處置效率大幅提升。
Part.04
國家級認證
填補空白的“中國方案”
這項技術的“含金量”,藏在一串榮譽里:
填補我國森林草原地表火監測技術空白;
主導制定《森林草原防火地面監控系統技術規范》國家標準;
兩次入選國家林草局“全國林業科技重點推廣成果100項”;
覆蓋全國16省100+林場,年均監測地表火情超1000起,成功阻斷90%以上早期火情擴大為森林火災。
Part.05
從林海到城市
守護更多“生態明珠”
城市化進程中,“城市面山”(如北京西山、成都龍泉驛、重慶鐵山坪等)因人流密集、24小時活動,成為防火新挑戰。地表火探測器已在這里“上崗”:
在登山步道、祭祀點等關鍵區域部署,24小時監測火情;
與智能卡口聯動,記錄入林人流數據,為火險研判提供支撐;
助力“人防轉智防”,讓有限的護林員力量用在“刀刃上”。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5文章
2705瀏覽量
74369 -
光譜傳感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87瀏覽量
1559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VirtualLab:通用探測器
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守護森林防火安全
用于光波導系統的均勻性探測器
如何提高金屬探測器探測率
雷達探測器的工作原理 雷達探測器與激光探測器區別
探測器選擇指導

熱解粒子探測器與什么相似
被動紅外探測器與主動紅外探測器的原理比較
被動紅外探測器和主動紅外探測器的區別
?科技防火墻-森林防火視頻監控預警系統
?森林防火遠距監控,預防為主,高效滅火為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