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晶晶)受益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成立于2016年的承泰科技以車載毫米波雷達產品,迅速進入汽車供應鏈。按2024年出貨量計,公司是國內第三大車載毫米波雷達供應商。
招股書顯示,承泰科技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別為0.58億元、1.57億元、3.48億元;凈虧損分別錄得7917萬元、9660萬元、2177萬元。營收高速增長,但凈利潤仍處于虧損狀態。
產品與技術實力
承泰科技在成立之初,就將研發及制造77GHz毫米波前向波雷達 CTLRR-100作為首項研發產品。歷經近十年的努力,已打造出毫米波雷達產品矩陣,其中包括第5代4D雷達、第5.5代4D高分辨率雷達、中央計算雷達等涵蓋毫米波前向雷達、角雷達及其他類別的產品。量產毫米波雷達產品涵蓋由L0至L2+的智駕需求,廣泛應用于乘用車及商用車的智能駕駛。針對毫米波雷達系統具備全棧式自開發實力及自有軟硬件技術,核心技術包括射頻天線設計、雷達信號處理算法等。
毫米波雷達的發展橫跨射頻通信、信號處理、嵌入式系統、天線設計及算法開發等多個學科。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能夠建立可持續演進的技術平臺,通過模塊化架構實現不同頻段、不同波束配置產品的快速組合與部署滿足OEM對多樣化場景(如前向探測、環繞感知、車廂監測等)的配置需求。算法能力在整體性能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涵蓋目標檢測、點云處理、虛警抑制、軌遠預測等核心模塊。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于2024年按出貨量計,承泰科技是中國國內最大車載前向毫米波雷達供應商,而按出貨量計,公司是中國第三大車載毫米波達供應商,市場份額分別為9.3%及4.5%。
2022年到2024年,承泰科技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92.1%、96.4%和98.3%。其中,來自最大客戶A收入分別為4720萬元、1.43億元和3.26億元,收入占比分別為81.9%、91.3%和93.6%。客戶A是一家跨國OEM,在深交所以及香港聯交所上市。據多家媒體報道,客戶A或為比亞迪公司。
承泰科技方面表示,倘若我們與客戶A的業務關系惡化,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前景將受到重大不利影響。此外,若客戶A在開發能力、財務狀況或新能源汽車的商業表現方面出現任何不利變化,都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造成直接影響。若客戶A的汽車項目表現不佳或出現延誤,或其采購戰略有變,我們的銷售量就可能會受到重大影響。
2022年到2024年,承泰科技毫米波雷達產品銷量從22.1萬臺激增至187.5萬臺,增長約7.5倍。一方面是單一大客戶依賴明顯,但另一方面,毫米波雷達廣闊的市場前景或將為承泰科技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
毫米波雷達產業鏈
毫米波雷達是一種非接觸式傳感器,工作頻段為10毫米(30 GHz1)至1毫米(300 GHz)。毫米波雷達通過無線電波的信號的發射、接收和處理,發現目標并測定其空間位置、移動方向、速度、相對距離以及形狀特征。毫米波雷達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射頻前端組件(「MMIC」)、數字信號處理器(「DSP/ FPGA」)、PCB板、天線及控制電路等主要零部件生產制造。中游是毫米波雷達系統的設計和制造。下游主要是在智駕、交通安全、機器人、低空經濟等領域形成應用。
毫米波雷達憑借其高精度環境感知及全天候運行特性,已在多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車載應用場景作為毫米波雷達的核心戰場。毫米波雷達可分為24GHz、60GHz及77GHz三個不同頻段,每個頻段都有各自的特色和應用適配。
毫米波雷達行業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全球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人民幣178億 元增長至2024年的人民幣29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13.1%,預計市場將以16.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2029年將達到人民幣630億元。其中,車載應用占比顯著高于其他領域。
中國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人民幣54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人民幣98億元,復合 年增長率達16.1%。預計該市場至2029年將達到人民幣275億元,于預測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達 22.9%。
車載毫米波雷達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毫米波雷達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汽車行業,其中包括已實現量產的車載毫米波雷達市場,目前由智駕應用主導。 智駕行業的分類智駕技術等級的劃分本質上是人類駕駛權向機器系統漸進式轉移的過程映射。根據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AE」)制定的標準,智駕被劃分為L0至L5六個等級,其中第2級與第3級構成產業發展的關鍵分水嶺。
智駕包含從基本駕駛輔助到完全自主駕駛的所有技術,而自動駕駛則被歸類為這一大綱之下的一個子集。
近年,配備智駕技術的自動駕駛車輛的發展相當迅速,目標是實現更高水平的駕駛安全性、提升駕車體驗、提高燃料效率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隨著科技發展和智能化更普及,預計未來十年智駕的滲透率將穩步上升。自動駕駛車輛的全球出貨量預料由2024年的37.9百萬輛增至 2029年的65.7百萬輛,復合年增長率11.6%。
憑借擁有最龐大的新車銷售量及隨著智駕技術日益普及,預期中國將成為自動駕駛車輛出 貨量的的領航市場。預測中國自動駕駛車輛出貨量于2024年達15.2百萬輛,及將于2029年進一步增至30.8百萬輛,相當于2024年至2029年的復合年增長率15.2%。因此,中國汽車OEM已在積極加強其硬件能力,以滿足對自動駕駛車輛的需求。
隨著L2/L2+級技術的不斷成熟,智駕正迅速擴展至中低價位車型,越來越多量產車型配備 AEB、ACC及NOA等功能,逐步挨近L3級能力。毫米波雷達可在效能和成本之間實現最佳平衡,已成為此市場分部的主流感知解決方案。
多傳感器多模態融合成為主流發展方向。通過多種傳感器的融合協同,并結合高精度定位信息,智駕系統可實現更全面、穩定的環境感知能力。多模態融合不僅提升了系統在感知精度方面的表現,也增強了其在惡劣天氣、夜間行駛等復雜條件下的適應性。
眾多領先OEM持續在智駕領域加大投入,驅動感知系統配置的持續升級。車載毫米波雷達平均裝配量預料會穩步攀升,產品價值勢將大幅增長,讓市場潛力進一步被釋放。毫米波雷達作為實現長距離測速與障礙物識別的關鍵組件,成為標配核心之一。特別是在L2+方案中,通常搭載1件長距前向雷達與2至4 件角雷達,顯著高于L1的1至2件配置。
用于智駕感知的主要傳感器包括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和激光雷達,其各被認為具有互補性。
毫米波雷達憑借其在復雜天氣條件下的穩定探測能力和運動參數精準測算,正在智駕感知 系統中占據關鍵地位。毫米波雷達通過精準的距離和速度測量來實時監測前方車輛或障礙物,實現碰撞預警與安全車距維持,是這些主動安全功能的核心傳感器。
相較于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抗干擾能力更強,能夠滿足全天候使用需求,且在性價比方面具備顯著優勢;相較于無法直接量測物體速度的攝影機,毫米波雷達可提供實時的速度信息,讓反應速度更快、動作追蹤更精準。
與超聲波雷達相比,毫米波雷達可提供在高速場景下的更優越安全性保障和更廣覆蓋范圍。這 種復合優勢使毫米波雷達在智駕感知層構筑起全天候基礎屏障。同時,其對金屬目標(如貨車尾 部、交通護欄等)的高反射識別能力,也進一步提升系統在高風險場景中的可靠性。隨著智駕等級的提高,多傳感器融合架構日益成為主流,毫米波雷達憑借其較高成熟度、低功耗與成本可控性,不僅在惡劣場景下承擔關鍵補盲功能,更成為當前感知系統中工程落地性 最強、性價比最優的傳感器之一。
在智駕行業高速增長的背景下,車載毫米波雷達行業迎來增長黃金期。此市場規模分析包括前向雷達及角雷達并剔除車廂雷達。全球車載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人民幣156億元 增長至2024年的人民幣24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12.3%,預計將以15.1%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2029年將達人民幣501億元。
中國車載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人民幣44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人民幣8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16.6%。預計將以21.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并于2029年將達到人民幣216億元。
2025年2月,一家中國領先OEM推出了下一代智能駕駛系統,顯著提高了毫米波雷達的采用率以及每輛汽車的平均傳感器部署率。這項技術進步預計將在 2025 年推動中國毫米波雷達市場的大幅成長。
按出貨量計算,中國車載毫米波雷達市場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13.1百萬輛增長至2024年的 41.6百萬輛,復合年增長率達33.6%。預計該市場將以24.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2029年將達 126.1百萬輛。2024年中國前向雷達及角雷達出貨量分別為19.2百萬件及22.4百萬件。與此同時,預料相若類型毫米波雷達的單價會隨著時間而回落。
從2D到4D毫米波雷達
早期的2D毫米波雷達(僅測量范圍和速度)以其成本優勢在市場上占有主導地位,適用于盲區警示等基本功能。隨著價格下降及技術進步,能夠檢測水平視角的3D雷達已逐漸取代2D雷達,并應用在L1的智能駕駛領域。雖然3D毫米波雷達目前是汽車應用的主流配置,但產業正快速朝更先進的解決方案轉移。
與捕捉距離、速度和方位角的3D雷達相比,4D毫米波雷達增加了垂直仰角作為第四維,實現了全面的空間感知。這項強化功能可提高對低處和高空物體的識別能力,減少誤報,并支持智慧駕駛中更精確的分類和決策。隨著天線設計和訊號處理的不斷改進, 4D雷達可產生更密集的點云,從而更精確地重建物體輪廓和進行更好的環境建模。人工智能演算法的融合進一步增強了其語義識別能力,使其能夠識別物體類型和預測運動。這些進展正推動 4D雷達在智慧駕駛系統中的快速應用。
中國的4D毫米波雷達市場正在急速成長。根據灼識咨詢報告,中國2024年車載4D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為人民幣12億元,并預計將以55.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至2029年人民幣107億元,其市場占有率由2024年的14.3%上升至2029年的49.4%。目前,4D毫米波雷達已在前裝量產中快速 滲透,逐步替代傳統3D毫米波雷達,在各智駕等級中的滲透率均穩步攀升。
小結:
隨著國產供應鏈的快速成熟,毫米波雷達的制造成本持續下降,產品性能不斷優化,為乘用車與商用車車企提供了更具性價比的解決方案。高階駕駛功能的普及直接推高了車載毫米波雷達的平均裝配數量和整體系統需求。在技術路徑上,毫米波雷達正經歷從傳統3D向4D成像升級,基于多芯片級聯和虛擬孔徑合成技術,可實現更高空間分辨率與動態目標跟蹤。同時,天線集成度提升、MIMO通道拓展、超材料調節波束增強抗干擾能力,使其在復雜城市道路、高速變道等場景下保持高穩定輸出。此外,借助域控制器算力提升,毫米波雷達正從基于波形的反射檢測,升級為點云數據輸出與語義識別能力。深度學習與神經網絡可實現多目標識別、動態軌跡預測。AI的引入顯著拓展了毫米波雷達在復雜道路環境中的適應性與精準性,由此不再只是基礎測距傳感器,而成為支持智能決策的語義感知節點。
承泰科技表示,募集資金擬用于新技術研究和新應用領域產品開發,測試設備補充和生產線升級,市場營銷及銷售渠道建設,戰略性并購或戰略投資等用途。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103瀏覽量
6537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ADAS和防撞系統中的毫米波雷達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