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大部分區域手機終端滲透率基本飽和。而物聯網則進入快速發展期,局域連接保持18%的增長,廣域(包括蜂窩和 LPWA)則達到26%的增長。未來5年,物聯網將構建近3 倍于手機的終端網絡,帶來連接、應用、數據多重價值。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預測,2022 年全球:蜂窩連接 16.1 億、LPWA 22.5 億、局域網 155.0 億。全球物聯網連接數接近 200 億部。物聯網將進入井噴式的發展期。
華為將“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作為企業愿景,而要實現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物聯網是最重要的實施手段。為此,華為早在2015年就發布IoT戰略,并提出了物聯網行業“1+2+1”參考架構。華為在廣泛的項目實踐中解決了規模商用的關鍵問題,繁榮的產業生態奠定NB-IoT爆發基礎。
目前物聯網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可能未來是萬億級市場的爆發,也可能是泡沫的破裂。其區別的關鍵在于是否找到真正的價值應用,為行業帶來真實的商業價值,形成市場驅動的產業健康發展。
我們可以看到,華為物聯網解決方案總裁蔣旺成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蔣旺成近期向業界深入闡述了華為在物聯網方面的理解及將大力發展的方向:做強聯接、深耕行業、推進大規模商用。
做強聯接:為物聯網保駕護航
我們都知道物聯網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從個人、家庭、公共設施、工業都有廣泛切入點。蔣旺成認為,做強聯接是首先要考慮的。
做強聯接,一是需要適應不同的物聯網場景,持續做大NB-IoT產業,滿足窄帶物聯場景大規模部署的需求;二是根據移動性、傳輸速率、數據量等物聯場景要求推進C-V2X、eMTC商用發展,拓寬市場空間;三是在海外策略上,通過構建本地生態、打造頂級OpenLab實現聯合創新、打造Hosting中心并聯合運營商發展合營云,加速行業應用規?;逃?,將中國產業發展經驗復制推廣到歐洲,形成示范效應,拓展全球市場。
華為物聯網想把解決方案更多的推向行業,關鍵的是“從端、管、云”三側發力。
在“端”側,據蔣旺成介紹,華為一直在提供LPWA的芯片,在芯片上華為有著自己的技術積累。比如之前的Boudia120,今年即將商用的集成了華為LiteOS 的Boudia150芯片。華為還針對汽車行業推出會提供C-V2X的芯片,還有T-BOX,以及相關的IVI OS(IVI,車載綜合信息處理系統)。
在“管”側,蔣旺成表示,中國的產業環境非常積極,從政府、工信部到各省、市,以及京信委都在積極推進物聯網,使得中國網絡的覆蓋在全球是走在最前面的。今年中國聯通會有30萬個新基站的的部署,中國電信在去年31萬個基站站的基礎上會再增加10萬個新基站的部署。中國移動在去年年底發布的規劃是要完成346個城市的覆蓋,今年會實現全網覆蓋。
在“云”側,蔣旺成強調,華為今年要完成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依托華為的公有云將平臺云化,把整個IoT的服務云化。對于如何云化平臺,蔣旺成提到了兩點,一是運營商需要把IoT云化,因為需要有更加靈活的資源,更加快速的響應,來面對各行各業的連接訴求。二是合作伙伴也需要云化,需要把合作伙伴的Device在云上進行呈現,并且跟各行各業連接。
依托華為的領先技術,在2017年華為在NB-IoT商業方面,實現芯片發貨量為1500萬、構建網絡數39張、建設基站數50萬個、打造物聯網連接數1000萬個、發展生態伙伴數1000家。
而在2018年華為預計全球NB-IoT網絡數將達到100張、基站數120萬個、物聯網連接數1.5億個、生態伙伴數3000家。華為NB-IoT商用案例已經在12個行業規模商用,有超35個應用在孵化中。可以看出,華為的NB-IoT在強大技術的保障下,已經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市場規模在持續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做強聯接更深層的含義,是讓聯接產生價值。由于集成復雜度高,IoT解決方案開發投入大、業務上線周期長,影響業務開發和價值實現。華為持續戰略投入,幫助企業快速實現業務創新和部署,加速產業發展。依托華為云的全球化部署,合作伙伴的業務快速拓展到全球。華為將能力導入運營商,助力運營商從賣聯接向賣服務轉型。
深耕行業:聯合伙伴構建行業方案
在物聯網的應用方面,華為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尤其是在ICT技術方面優勢顯著。而行業合作伙伴對本行業的需求有著清晰的認知,但自身由于缺乏ICT技術儲備,在物聯網建設上處于被動地位。
對雙方的合作,蔣旺成表示,華為充分發揮ICT端管云協同能力,聯合伙伴創新構建匹配不同行業場景的解決方案,持續做深做透。
比如中國電信計劃今年要實現4000萬個NB-IoT連接,如何達成這個連接?華為在電信的規模放號、規模部署之前會提供一個能力,叫做Things Coverage,從業務對網絡性能的要求出發,幫助企業和運營商做面向物的網絡評估,并且在上線之后,會重新更新整個流程,做好相關的網優,或者是新加基站的補位工作。
對于解決方案的創新,蔣旺成說,從各行業來看,大量行業應用已經孵化或者是可商用的行業有十多個,比如說遠程抄表(氣,電表)、智能停車、智能路燈等。在水表行業,華為已經有10萬多塊的NB-IoT水表在鷹潭上線運行。華為支持的NB-IoT燃氣表在杭州都已經規模上線,充分驗證了NB-IoT技術對規模的大連接的LPWA的應用場景是非常合適。
在消防方面,過去裝一個煙感器要在天花板上裝兩根線,包括傳輸和電源線,現在有了NB-IoT之后,就不需要線,只要兩節電池就可以提供至少三年的服務。另外NB-IoT煙感器的深度覆蓋也非常好,工作性能非常穩定。
除了水表、燃氣外,華為的物聯網應用場景還涉及電表、停車、路燈、畜牧、消防監控、冷鏈物流、園區物流、共享單車等17個大場景,華為與合作伙伴不斷深化合作,探尋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不斷優化自己的物聯網應用。
推進大規模商用:構建價值共享的生態圈
任何一個行業,一家企業不可能將行業做大,只有依靠合作伙伴,大家一起合力,才能將行業做強,構建起行業生態圈。
對于產業大規模商用,蔣旺成介紹,華為構建業界最佳實踐IoT云平臺,提供豐富專業的IoT云服務,拓展企業市場。17大行業IoT云服務解決方案、IoT云市場、300+行業應用,華為將與更多的廠家,更多的玩家一起投入到IoT產業。這樣使整個社會,各行各業都可以快速的享受到物聯網發展帶來的好處。
對于大規模商業,華為以一種開放的心態,依靠華為構建的IoT云平臺,IoT云服務成為運營商、伙伴、客戶實現價值共創共享的紐帶-Glocal生態及伙伴方案預集成、依托華為觸點實現業務一點接入全球共享。
筆者注意到,華為今年特別注重車聯網領域的發展。對此,蔣旺成解釋到,現在整個汽車行業面臨著信息化轉型,CASE(C是連接,A是自動駕駛,S是共享,E就是電動)這四大方面蘊含巨大市場空間。華為在整個CASE轉型的過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包括通信、OS、芯片、算法等,都有不少積累。而現在的車企的需求比較強烈,華為能夠為這次車企的CASE轉型做出一些貢獻。此外,現在整個智慧交通的ITS相關需求也很強烈,在V2X方面,華為做為一家ICT公司,應該當仁不讓地做出貢獻。
蔣旺成介紹,華為在車聯網領域重點投入,從ICT端管云全領域進入車聯網。華為車聯云解決方案,包括車聯云平臺和車機OS,助力車企快速構建數字資產和智慧出行服務。車機OS引入華為手機生態,形成“人-車-家”一體化智能體驗。華為C-V2X解決方案,實現人、車、路的協同智能,推動向智能交通的演進。
對于華為在車聯網市場的現狀和規劃,蔣旺成介紹,去年華為與PSA簽定了全球和約,華為為PSA提供全球的車聯服務,今年開始陸續上線,目標是150萬輛車上線。華為還與中國一汽集團簽定了和約,在車聯網、車載娛樂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戰略合作。
寫在最后
物聯網的未來很美好,但要想真正實現就必須靜下心來,在做強聯接的基礎上深耕行業,真正實現行業價值的創造。
華為物聯網在2015年起航,經過幾年發展,積累了自己的核心技術,保障了物聯網連接的技術與設備要求。依托華為公有云,華為將物聯網業務進行云化,讓更多的合作伙伴及客戶能夠更加快捷和方便的享受華為物聯網帶來的便捷。
從蔣旺成的介紹,華為將與合作伙伴一起,以客戶為中心,堅持在行業內深耕,不斷優化物聯網應用場景,從而為客戶帶來更好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我們有理由相信,華為物聯網將會更加快速的成長,成為物聯網領域的領先使能者。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211瀏覽量
255887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1文章
46243瀏覽量
392456
原文標題:解讀華為物聯網的2018:重點發力三件事
文章出處:【微信號:hhfine,微信公眾號:黃海峰的通信生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物聯網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物聯網工程師為什么要學Linux?
渝您共享|第二期2024年重慶市物聯網賦能行業發展典型案例專題活動《5G+生物多樣性保護物聯網集成創新應用

蜂窩物聯網怎么選
為什么選擇蜂窩物聯網
宇樹科技在物聯網方面
經緯恒潤再獲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突出貢獻單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