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屏 4.0 時代的技術特征
修屏 4.0 時代以智能化、數字化、遠程化協同為核心特征。傳統修屏依賴人工經驗與現場調試,而 4.0 時代通過數字孿生、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實現修復全流程的虛擬映射與動態優化。新啟航數字孿生技術打破時空限制,構建激光修屏 “物理設備 - 虛擬模型 - 數據交互” 閉環,為遠程優化修復工藝提供技術支撐。
二、新啟航數字孿生技術架構
2.1 物理層與虛擬層映射
物理層包含激光修屏設備、OLED 面板生產線及傳感器網絡。設備內置溫度、振動、激光能量等傳感器,實時采集運行參數;生產線部署視覺檢測設備,捕捉面板缺陷與修復效果數據。虛擬層基于 Unity3D 引擎構建高精度三維模型,通過邊緣計算網關將物理層數據實時傳輸至云端,實現毫米級幾何映射與微秒級動態同步。
2.2 數據交互與決策系統
采用 5G + 邊緣計算技術,解決海量數據傳輸延遲問題。虛擬模型內置有限元分析模塊,可模擬激光與有機材料的熱耦合效應、應力分布等物理過程。決策系統集成專家知識庫與強化學習算法,基于虛擬仿真結果生成工藝優化方案,再通過遠程控制接口下發至物理設備。
三、遠程優化的核心路徑
3.1 虛擬仿真試錯
在數字孿生環境中,工程師可遠程調整激光波長、脈沖寬度、掃描路徑等參數,模擬不同工藝組合對修復效果的影響。例如,針對曲面面板邊緣缺陷,虛擬模型可預演 355nm 與 532nm 激光的協同作用,計算熱影響區(HAZ)范圍,避免物理調試中的材料損傷風險,試錯成本降低 70% 以上。
3.2 動態工藝適配
當生產線更換面板型號時,虛擬模型自動加載新面板的材料屬性數據庫(如有機發光層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彈性模量),通過數字線程技術關聯歷史修復數據,快速生成適配工藝參數。某案例顯示,切換 2.5D 曲面屏修復時,遠程優化使工藝調試時間從傳統的 48 小時縮短至 6 小時。
四、技術優勢與實踐驗證
4.1 遠程協同與資源整合
技術支持團隊無需現場駐場,通過虛擬模型遠程診斷設備故障與工藝偏差。2024 年某面板廠突發批量壞點修復不良,新啟航工程師在總部通過數字孿生系統模擬故障場景,30 分鐘內定位激光能量衰減問題,遠程校準后修復良率從 82% 回升至 99.3%。
4.2 工藝迭代效率提升
基于虛擬模型積累的 10 萬 + 修復案例數據,強化學習算法可自主挖掘工藝參數與缺陷類型的隱性關聯。某實驗數據顯示,遠程優化使工藝迭代周期從每月 1 次縮短至每周 2 次,激光能量利用率提升 18%,單臺設備年度電費降低 12 萬元。
顯示面板激光修復設備:精密修復解決方案?
?
新啟航水冷激光修復設備搭載NW激光器,整合精密光學系統、鐳射加工/觀測專用顯微鏡及光學物鏡,構建起高精度修復核心架構。設備采用X/Y軸自動精細調節、Z軸半自動智能調節模式,搭配大理石精密光學基礎載物平臺,以卓越的穩定性和操控性,實現對工件特定材質層短路缺陷的精準修補,展現出強大且專業的鐳射修復能力。

一、多元適配的應用場景?
本設備專為TFT-LCD系列液晶面板修復設計,可覆蓋15.6寸至120寸全尺寸范圍,精準攻克LCD面板常見不良現象。無論是惱人的亮點、暗點,還是復雜的斷半線、豎彩線、豎彩黑線、單豎黑線、雙豎黑線及橫網等缺陷,都能通過先進的鐳射修復技術快速處理,為液晶面板品質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二、智能協同的先進控制系統?
設備采用前沿多線程技術、COM技術,深度融合運動算法與圖像視覺算法,實現電機驅動系統、激光控制系統、圖像識別系統的高效聯動。憑借微米級精準控制能力,可快速、準確鎖定產品缺陷點。此外,設備提供全自動四孔鼻輪調焦功能,并支持選配四孔電動鼻輪,滿足多樣化使用需求。同時,簡潔直觀的操作界面設計,大幅降低操作人員的學習成本與使用門檻。?

三、靈活高效的高兼容性軟件系統?
針對不同型號激光控制器通訊協議的差異,本設備軟件系統進行深度優化。通過將多種激光器通訊協議集成于同一軟件,操作人員僅需通過簡單的軟件選項,即可激活當前使用的激光器。這種設計使激光器對操作者完全透明,讓操作人員專注于工藝與功能實現,無需關注激光器具體型號差異,顯著提升工作效率與便捷性。?

-
激光
+關注
關注
20文章
3465瀏覽量
67143 -
面板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710瀏覽量
546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對手機屏中斷路和短路的單元進行切割或熔接,實現液晶線路激光修復原理

激光修屏成本直降 70%:新啟航如何讓國產面板廠單臺設備年省超千萬元?

顯示面板 “良率保衛戰”:新啟航激光修屏如何破解國產面板廠 “卡脖子” 困局?

對電視液晶屏中斷路和短路的單元進行切割或熔接,實現液晶線路激光修復原理

液晶屏短路環的激光切割方案及相關 TFT-LCD 激光修復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