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芯片制造過程中,光刻膠剝離是關鍵環節,而傳統剝離液易對芯片金屬層造成腐蝕,影響器件性能。同時,光刻圖形的精確測量對芯片制造工藝的優化至關重要。本文將介紹高效緩蝕芯片光刻膠剝離液,并探討白光干涉儀在光刻圖形測量中的應用。
高效緩蝕芯片光刻膠剝離液
配方設計
高效緩蝕芯片光刻膠剝離液由有機溶劑、堿性活化劑、緩蝕劑體系和表面活性劑組成。有機溶劑(如 N - 甲基吡咯烷酮)負責溶解光刻膠;堿性活化劑(如四甲基氫氧化銨)加速光刻膠分解。緩蝕劑體系是核心,采用復合緩蝕劑,包含有機緩蝕劑(如苯并三氮唑)和無機緩蝕劑(如鉬酸鹽),有機緩蝕劑通過化學吸附在金屬表面形成保護膜,無機緩蝕劑則參與成膜過程,兩者協同作用,顯著提升緩蝕效果。表面活性劑降低表面張力,增強剝離液對光刻膠的滲透能力 。
制備工藝
在潔凈的反應容器中,先加入定量有機溶劑,啟動攪拌裝置。緩慢加入堿性活化劑,攪拌至完全溶解。接著依次加入有機緩蝕劑、無機緩蝕劑和表面活性劑,持續攪拌 45 - 60 分鐘,使各成分充分混合均勻。制備過程需嚴格控制溫度在 20 - 30℃,避免高溫導致緩蝕劑失效或成分分解,確保剝離液性能穩定。
應用優勢
在芯片制造工藝中,該剝離液展現出高效性能。對于銅互連結構的芯片,在去除光刻膠時,能將銅腐蝕速率控制在極低水平,相比傳統剝離液,銅腐蝕量減少 80% 以上,有效保障芯片電路的完整性和電學性能。同時,剝離效率高,可在較短時間內完全去除光刻膠,提升芯片制造的生產效率。
白光干涉儀在光刻圖形測量中的應用
測量原理
白光干涉儀基于白光干涉現象,通過對比參考光束與光刻圖形表面反射光束的光程差,將光強分布轉化為表面高度信息。由于白光包含多種波長,僅在光程差為零的位置形成清晰干涉條紋,從而實現納米級精度的光刻圖形形貌測量,能夠精準捕捉光刻圖形的微小結構變化。
測量過程
將光刻工藝后的芯片樣品放置于白光干涉儀載物臺上,利用顯微鏡初步定位測量區域。調節干涉儀光路參數,獲取清晰干涉條紋圖像。通過專業軟件對圖像進行相位解包裹等處理,精確計算出光刻圖形的深度、寬度、側壁角度等關鍵參數,為芯片光刻工藝優化提供準確數據支持。
優勢
白光干涉儀采用非接觸式測量,避免對脆弱的光刻圖形造成物理損傷;具備快速測量能力,可實現對芯片光刻圖形的批量檢測,適應芯片生產線的高效檢測需求;其三維表面形貌可視化功能,能直觀呈現光刻圖形的質量狀況,便于工程師及時發現光刻圖形的缺陷,快速調整光刻工藝參數 。
TopMap Micro View白光干涉3D輪廓儀
一款可以“實時”動態/靜態 微納級3D輪廓測量的白光干涉儀
1)一改傳統白光干涉操作復雜的問題,實現一鍵智能聚焦掃描,亞納米精度下實現卓越的重復性表現。
2)系統集成CST連續掃描技術,Z向測量范圍高達100mm,不受物鏡放大倍率的影響的高精度垂直分辨率,為復雜形貌測量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3)可搭載多普勒激光測振系統,實現實現“動態”3D輪廓測量。
實際案例
1,優于1nm分辨率,輕松測量硅片表面粗糙度測量,Ra=0.7nm
2,毫米級視野,實現5nm-有機油膜厚度掃描
3,卓越的“高深寬比”測量能力,實現光刻圖形凹槽深度和開口寬度測量。
審核編輯 黃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2493瀏覽量
440648 -
光刻膠
+關注
關注
10文章
339瀏覽量
309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行業案例|膜厚儀應用測量之光刻膠厚度測量

Micro OLED 陽極像素定義層制備方法及白光干涉儀在光刻圖形的測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