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團隊在《自然》雜志發表研究成果,首次利用原子級厚度的二維材料(非硅)成功研制出功能完整的計算機,標志著新型電子設備開發的重要進展。這是一項突破性成果;首次利用二維材料制造出一臺能夠執行簡單操作的計算機。這項研究標志著向造出更薄、更快、更節能的電子產品邁出了重要一步。
該研究成果肯定了二維材料在原子尺度下的穩定性與電學性能優勢,也為突破硅基半導體物理極限提供新路徑。
核心材料與結構?
使用 ?二硫化鉬(MoS?)? 制造n型晶體管,?二硒化鎢(WSe?)? 制造p型晶體管,取代傳統硅材料。
兩種材料均僅一個原子厚度,在微小尺度下仍保持優異電子性能,克服硅基材料的物理極限。
?制造工藝?
采用 ?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技術?,制備大面積二維材料薄膜,并分別制造超1000個n型和p型晶體管,構建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邏輯電路。
?性能表現?
計算機為 ?單指令集架構?,可在低電壓下運行,功耗極低。
支持高達25千赫茲頻率的邏輯運算,雖速度低于傳統硅基芯片,但能完成基礎計算任務。
二維材料是什么?
二維材料是指電子僅能在兩個維度的納米尺度上自由運動的材料,如石墨烯、二硫化鉬等,它們與傳統三維材料(如金屬、塑料)在結構上有著本質的區別。二維材料是指具有原子級厚度(通常為單層或幾層原子)且電子運動被限制在二維平面內的新型納米材料。二維材料的全名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是伴隨著2004年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Geim 小組成功分離出單原子層的石墨材料——石墨烯(graphene) 而提出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材料一般都是三維的,也就是具有一定長度、寬度、高度,但如果把一個維度抹平,那就是二維材料。例如一本書就具有長寬高,而二維材料就像是從這本書上單獨撕下來的一頁紙,看上去只有長和寬,厚度在我們肉眼看來幾乎為零。在科學界,真實的二維材料就是厚度為單個原子或者少數幾個原子的材料,一般厚度僅僅是一張A4紙的百萬分之一。
二維材料的核心特征:
一、定義與結構特征
?原子級厚度?:在三維空間中僅有一個維度處于納米尺度(約0.7–2納米),另兩個維度為微米級或更大,形成“片狀”結構,厚度約為頭發絲直徑的二十萬分之一。
?電子限域效應?:電子只能在二維平面內自由運動,導致其展現出區別于三維材料的獨特物理、化學性質。
二、典型類型與代表材料
?石墨烯?:首個被發現的二維材料,由單層碳原子組成蜂窩狀結構,具有超高導電性、導熱性和機械強度。
?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s)?:如二硫化鉬(MoS?)、二硫化鎢(WS?),具備直接帶隙特性,適用于光電器件。
?二維金屬?:如單原子層金片(Goldene)、鉍、錫等,突破傳統金屬無法形成二維結構的認知,兼具高導電性與透明性。
?其他材料?:六方氮化硼(h-BN)、黑磷(BP)、MXene等。
三、獨特性質
?物理性能?:
超高比表面積,增強表面反應活性;
優異的機械柔韌性和強度(如石墨烯強度是鋼的200倍);
高電子遷移率,減少載流子散射。
?功能特性?:
可調帶隙(如TMDs)、量子效應;
高透光率(>97%)、高導熱性。
四、制備方法
?自上而下法?:通過機械剝離、液相剝離等技術從塊體材料中分離單層(如石墨烯)。
?自下而上法?:
化學氣相沉積(CVD)在基底上直接生長;
范德華擠壓技術:熔化金屬后以二維材料(如MoS?)為“壓砧”擠壓成原子層;
外延生長(如“低對齊法”在非晶基底上制備單晶TMDs)。
五、應用前景
?電子器件?:超薄晶體管、低功耗芯片、柔性屏幕;
?復合材料?:碳化硅-金剛石復合材料提升耐磨耐腐蝕性;
?能源與催化?:高效電池電極、光催化劑;
?量子技術?:利用量子效應開發新型傳感器和計算單元。
二維材料通過突破三維材料的物理限制,為納米科技、電子信息、能源存儲等領域帶來革命性突破,被視為“材料科學的新紀元”。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675瀏覽量
90938 -
二維材料
+關注
關注
0文章
51瀏覽量
568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基于STM32的二維碼識別源碼+二維碼解碼庫lib
JCMsuite中對二維光柵的定義和仿真
2025深圳國際石墨烯論壇暨二維材料國際研討會圓滿閉幕 | 晟鵬二維氮化硼散熱膜

二維周期光柵結構(菱形)光波導的應用
二維掃碼頭有效掃描距離是多少,影響二維掃描頭掃碼的因素有哪些

雷鈺團隊及合作者在二維材料缺陷調控及生物應用等領域取得新進展

RS232接口的二維影像掃描引擎,廣泛用在醫療設備上掃一維二維碼

二維碼識讀設備有哪些類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