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10-微軟宣布漢 - 英機器翻譯水平獲得突破性進展
微軟亞洲研究院和雷德蒙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宣布,其研發的機翻系統運行在一個名為 newstest2017 的通用新聞報道樣本集上時,達到了可與人工翻譯媲美的水平。
TOP 9-松下在華建立的動力電池工廠正式開始供貨
3月13日,松下公司位于中國大連的工廠開始量產供貨,該工廠是松下在華首個生產車載用方形鋰離子電池的生產據點。據官方透露,該工廠目前員工有500人,年產能可滿足2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但新能源汽車包括了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純電動汽車,所以目前尚不清楚這20萬輛新能源汽車中各類車型的占比是多少。
TOP 8-上汽牽手世界頂尖科技公司,歐洲技術嫁接中國智能汽車
上汽集團與奧地利網絡與安全控制解決方案供應商TTTech Computertechnik AG(以下簡稱“TTTech”)舉行合資合作簽約儀式。上汽集團與TTTech將以50.1:49.9股比成立合資公司,攜手加快推進智能駕駛中央決策控制器(iECU)集成開發,全面提升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核心技術能力。
TOP7-騰訊公布AI Lab的三大戰略方向,并成立機器人實驗室
騰訊副總裁姚星在騰訊第二屆AI學術活動上表示,在戰略發展方向,騰訊的第一個方向是打造通用AI之路;第二個戰略,打造虛擬世界到現實世界的連接體,騰訊將成立機器人實驗室,與AI實驗室成為公司最重要的兩個實驗室,成為連接虛擬和現實世界的重要部分;三是騰訊要聚焦醫療戰略。
TOP 6-西門子與巴西貿易與投資促進局簽署諒解備忘錄
西門子公司(Siemens)周三稱,已與巴西貿易與投資促進局簽署諒解備忘錄,未來五年將在該國投資10億歐元。該諒解備忘錄針對巴西在基礎設施方面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能源、交通和醫療保健領域。未來五年,西門子在巴西的投資將擴大兩倍,并集中在電氣化、自動化和數字化上,從而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
TOP 5-豐田在坑洼道路耐久性測試啟用“自動駕駛”系統
據外媒報道,豐田在美國密歇根州有一個封閉賽道,專門用來測試汽車在坑洼道路上的行駛情況。過去,豐田總是讓人類駕駛員進入完成測試,現在他們開始投入接近于自動駕駛的技術,這個自動駕駛并不是一套基于駕駛輔助技術打造的系統,反而是一套使用了制動器、控制桿和其他機械設備的老式系統。
TOP 4-華為推出首個區塊鏈性能測試工具
據外媒coindesk報道稱,在經過近一年的幕后工作之后,華為已經推出了一款工具,旨在測試主要區塊鏈性能。據悉,他們現在正在準備正式提交給Linux Foundation領導的超級賬本(Hyperledger)區塊鏈聯盟。
TOP 3-成立7年,寧德時代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制造商
成立僅7年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聲稱,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制造商。該公司表示,它是包括寶馬、大眾在內的多家跨國汽車公司的供應商,并已開始與中國電動車初創公司蔚來合作。寧德時代去年電池銷量達到12GWh,超過了日本的松下。2011年,化學家曾毓群成立了寧德時代,它是從日本電池制造商新能源科技集團(ATL)剝離出來的。
TOP 2-GE航空追加1.05億美元生產陶瓷基復合材料
日前,GE航空集團宣布,在項目奠基5年之后,將為位于北卡羅來納州阿什維爾的陶瓷基復合材料(CMC)工廠追加1.05億美元的投資來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作為投資的一部分,GE航空將在阿什維爾工廠新增131個就業崗位,與目前的勞動力數量425相比增幅明顯。GE航空同時將為其西杰弗森工廠增加15個工作崗位,以補充現有270多個勞動力的不足。
TOP 1-200億歐元電池訂單達成,大眾汽車全力挑戰特斯拉
大眾汽車積極推動電動汽車發展,已經達成250億美元的電池訂單,施壓身處Model 3生產風波中的特斯拉。周二,大眾詳細介紹了其電動車計劃的部分細節。大眾稱,已經與包括三星、LG 化學和中國寧德時代在內的供應商簽約,達成200億歐元(250億美元)的電池訂單。目前的電池訂單僅是為歐洲和中國的電動汽車做準備,大眾還提到,很快會達成與北美供應商的協議?!斑@是我們為在短短數年內,成為向全世界各品牌、各地區提供電動汽車的最大生產商,所做出的努力。”大眾CEO Matthias Müller還透露,到2022年,大眾在全球范圍內將有16家電動車工廠,而目前只有三家。大眾計劃到2025年,實現年產300萬輛電動車。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602瀏覽量
79482 -
微軟
+關注
關注
4文章
6686瀏覽量
105761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文章
3090瀏覽量
108398
原文標題:大公司頭條|大眾200億歐元電池訂單挑戰特斯拉;騰訊機器人實驗室;華為推出首個區塊鏈性能測試工具
文章出處:【微信號:ime-bk,微信公眾號:智造百科】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龍芯產品賦能千行百業的突破性進展
ITEN與A*STAR IME宣布突破性固態電池的先進封裝整合
華為公布AI基礎設施架構突破性新進展
NVIDIA實現神經網絡渲染技術的突破性增強功能
東軟醫療光子計數CT取得突破性進展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基礎模塊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

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全固態電池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全新NVIDIA NIM微服務實現突破性進展
哈爾濱工業大學在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蘋果獲得一項突破性智能戒指技術的專利
激光納米加工的突破性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