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擁有電子攻擊的未來?隨著有人駕駛飛機可能支配軍用戰斗機數十年,而UAV被越來越多地賦予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誰將控制射頻電子攻擊的中間地帶?有人駕駛飛機還是無人機?哪一種平臺將贏得電子干擾戰?當數百架隱形無人機干擾屈指可數的F-35戰斗機并摧毀人類生活的基本設施時,我們是否會退縮?讓我們看看一些還沒有與開發者或生產者簽合同的未來計劃和一些最新的人機射頻和電子攻擊系統可能獲得的成果。
隱形無人戰斗機——隱形計劃
美國空軍曾經是無人空戰機的世界先鋒,它把Block 10 X-45 無人空戰機的首要任務之一設計為致命壓制敵方防空平臺。但在2006年,空軍卻撤銷了這一計劃,似乎對無人空戰機失去了興趣。現在才明白,秘密開發工作一直在繼續。洛馬公司的RQ-170“哨兵”是一個肯定的跡象,但還可能有其它幾個計劃,其目標既有戰術打擊,也有遠距離需求。
戰術計劃的目標可能是在更敵對的未來防空環境中壓制敵方防空力量,而遠距離隱形無人空戰機則用于未來的核轟炸機。
美國海軍曾經對自己的計劃很開放而且充滿信心。從2011年2月開始,諾格公司對X-47B UCAS-D進行了49周的各種飛行測試。執行監視和打擊任務的無人載機(UCLASS)則是X-47B UCAS-D的下一個機型。2010年3月,海軍批準了UCLASS 的信息征詢書(RFI),今年可望還將得到項目建議征求書(RFP),海軍希望UCLASS能在2018年進入編隊。但是,2011年6月,波音公司僅獲得海軍一個4.8億美元里程碑A的前期研究合同。即便今年有了RFP,到2018年仍然是一個十分短暫的研發期限。由于2013年才能完成UCAS-D演示,載機試驗也只能在今年開始。
傳感器的主要研發資金還沒有公開,最近的重點卻集中在擴大飛行范圍和自動能力方面。但UCASP-D將使用雷聲公司新研制的AN/ALR-69U電子支持措施派生系統,就像此前為J-UCAS所做的計劃一樣,有4個上天線和4個下天線位置以滿足海軍的覆蓋需求。
海軍陸戰隊繼續堅持不購買有人駕駛的F/A-18E/F “超級大黃蜂”,其中包括EA-18G“咆哮者”,這使新的戰術電子戰飛機出現了緊急需求。原計劃的“徘徊者”替代飛機就是JSF的一個型號,但在2009年,海軍陸戰隊開始根據續航時間14-30小時、活動半徑350-450英里,有效載荷1500磅的Tier III UAV基本要求,積極尋找UAV系統。UAV干擾機具有明顯優勢,它不用把人放到有害環境中去執行近距離干擾任務。
但是,給UCLASS的指定任務“作戰”和“打擊”加上“監視”任務具有重要意義,海軍現在從極端的隱形要求轉而強調續航時間和載機能力。這可能會委屈了壓制敵方防空的無人空戰機的用途,但Teal 集團相信,未來十年給無人空戰機電子戰的投資將穩定增加,對保密的和非保密的項目都將如此。Teal集團對無人空戰機電子戰的預測完全是推測性的,包括了電子攻擊和電子監視任務系統。任何獨立的重大采購計劃,不管是保密的還是非保密的,都將使我們的預測數字顯得保守。
準隱形
USAF正在隱形王國之外,尋找一個低成本、可快速部署的反通訊系統,這個系統要能集成到UAV的吊艙里和大中型有人駕駛飛機(可以是A-10和C-130)里。對新的2億美元DEACON(破壞性電子攻擊通訊網絡)計劃,正在規劃4個為期18個月的技術開發合同,這幾個合同將在2011年后半年簽署,也可能在2013年初產生一個工程制造開發合同,在2015財年第二個季度決定開始生產決定,在2016年開始部署。DEACON計劃價值2億美元。
2010年11月,空軍與Argon ST公司(波音公司的一個分公司)、BAE系統公司、ITT公司和雷聲公司都簽訂合同以開發DEACON技術。DEACON擬在非常規戰爭環境下使用,對抗非集成防空目標,尤其是通訊系統和遙控小型爆炸裝置。盡管擬用于新的Block 5 MQ-9“死神”,并且具有更強的動力能力,DEACON還在美國空軍的B-52遠距離干擾器計劃中獲得資金。陸軍已經表示對類似的反游擊電子攻擊吊艙感興趣,想用于它的“灰鷹”(捕食者)UAV。
但是,在B-52 SOJ和核心部件干擾器計劃遭受重大失敗后,空軍決定在幾年之內,給“最后的戰爭”最終準備一個未來系統以代替下一個可能贏也可能輸的生產型系統。不管哪一種情況,相對較早的有人駕駛機B-52干擾機,DEACON在能力和資金兩方面都大大縮水。SOJ是個70億美元的計劃,從而讓人對美國空軍的秘密系統資金更加懷疑。
一直有來自其它小型電子攻擊研發計劃的要求和合同,許多是用于無人機的,但這類計劃的資金水平和潛力多數都很有限。例如,在2010年年中,空軍請求一個感知干擾器,它是適應性的、多功能(通訊、雷達、導航等)的,根據威脅、態勢和場景使用多層攻擊。這聽起來像一項重要工作,但4年期合同還加兩年浮動期才價值245萬美元。
海軍陸戰隊的AN/ALQ-231“猛虎” II通訊干擾吊艙已經在2011財年得到30萬美元資金,在2012財年得到660萬美元。陸軍的 CEASAR(帶監視和偵察的通訊電子攻擊)原型吊艙還沒有列入計劃,僅得到了最少的資金。
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署的先進電子戰計劃(以前的PreEW或精確電子戰)正在開發一個高精密通訊干擾系統。這個計劃已經得到中等資金(2010年1300萬美元,2011年1000萬美元),正計劃轉讓給空軍,但與很多項目和數億美元的有人駕駛飛機計劃(如Compass Call,“咆哮者”或JSF)相比,它依然很小。
有人電子攻擊面臨風險:下一代干擾機
海軍下一代干擾機的研制資金在2009年開始,打算在2015-2020年間,用于替換或可能升級EA-18G“咆哮者”偵察機上的AN/ALQ-99干擾機。此外,海軍陸戰隊可能還會采購一個新的下一代干擾機,裝在擬替換“咆哮者”的JSF或UAV上。
海軍陸戰隊的多年計劃包括在本十年后期,在EA-6B“咆哮者”退役后,把JSF用作后續電子攻擊平臺。但現實的是,考慮到JSF的交付滯后,以及基本軟件和任務系統開發更加滯后,JSF干擾機很可能無法及時到位。早些時間曾希望能把JSF的AN/APG-81雷達用作遠程主干擾機,但除非已經在進行大規模的秘密研發,這個能力更可能是下一個十年或更晚時間的開發內容。
關于潛在的新一代干擾機技術已經寫得很多,尤其需要多高關注場寬帶相控陣天線,以覆蓋比AESA雷達更寬的頻率范圍和關注場。AESA雷達的平面陣列天線通常提供120度的視場。海軍還希望使用“網絡入侵”技術,就像為空軍的EC-130 Compass Call飛機試驗過的那種技術,以便給各種電子系統的天線(不僅是防空系統)注入侵入算法。迄今為止,海軍有4個新一代連接器研發隊伍,希望為最終的RFP挑選到最好的技術,而不是為一個更典型的初步計劃技術特性而忙碌。
2012財年預算為新一代干擾器計劃的主要硬件開發合同給了ITT公司、BAE系統公司、諾格公司和雷聲公司,4個公司都在2011年得到了2590萬美元資金,而且已經從海軍得到了2200萬美元的新一代干擾器資金。
但是,由于EA-18G“咆哮者”仍在生產中,而且有嶄新的ICAP-III EA裝置,Teal集團認為,海軍在未來十年無法為這些飛機獲得更新的新一代干擾器。假若期望的預算出現削減,還有一個更敏感的計劃,就是把新一代干擾器計劃加到海軍陸戰隊的JSF計劃中,這個計劃目前也處在風口浪尖上,因為五角大樓已經拖延了重要的研發試驗和評估(RDT&E)里程碑,看起來接近于把該計劃分配給本十年的技術發展狀態。2009年,海軍陸戰隊曾預期在2018年讓新一代干擾器與Block 5 JSF同時具備初步作戰能力。但兩個計劃現在都流產了。
即使給資金,波音公司Phantom廠的電子戰經理瑞克·馬丁先生在2010年就指出,EA-18G的研發工作花了6年和12億美元的經費,且不說還是在穩定的“超級大黃蜂”Block 2配置上開始的(先前就有ALQ-99吊艙)。“要在8年里開發一個平臺,給F-35開發一個完整的電子攻擊套件是違背數學的”。這是一個切實的建議,來自一個比誰都想得到合同的人。
結語
簡而言之,我們預計,對這些新的有人和無人駕駛飛機的電子攻擊計劃,都會有大量資金投入,對兩個計劃的開發者和制造商都會有好機會。如果我們算上正在進行的計劃(如“徘徊者”、“咆哮者”、美國空軍的C-130安裝的有人駕駛Compass Call計劃),有人駕駛飛機的電子攻擊至少在未來十年將繼續主宰這個市場。
2020年后,可能會用機器人來終結有人駕駛飛機的電子攻擊優勢,甚至可能連人本身都替代了。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3文章
29736瀏覽量
212861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1文章
10843瀏覽量
186772
原文標題:電子攻擊的未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eofrontiers,微信公眾號:新光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低空物流:無人機開啟未來配送新篇章
肇觀電子兩款無人機視覺避障模組量產交付
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革新運維與監控的未來
無人機巡檢系統守護未來的空中衛士
《手把手教你做星閃無人機—KaihongOS星閃無人機開發實戰》系列課程課件匯總
北斗模塊在無人機領域的革新應用與未來展望
突破帶寬與延遲! 無人機對決從電子干擾到“撒網”與“竹竿捅機”的奇招轉變

舵機在無人機中的作用
IMU加持:無人機&機器人再啟新章!
半導體制冷模組賦能無人機巢:無人機效能 “熱”?點突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