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華為手機賣的不錯,不過15年前《華為研發》的作者張利華提議做華為手機,任老板一聽,啪地很響地拍桌子說:“華為公司不做手機這個事,已早有定論,誰又在胡說八道!誰再胡說,誰下崗!”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作者:王海燕
約張利華不容易,她第一句話就是,“采訪我之前,你得把《華為研發》讀一遍!”
于是老老實實花了三天時間,啃完了這部書。收獲挺大,華為早期那些人和事開始在我腦海里豐滿清晰起來。
“從女性視角看華為,會更多一份細膩吧。”那天,我們約在了虹橋站的星巴克。張利華一大早趕來,一件素色旗袍,簡單地束了個發髻,婉約中帶幾分干練。
張利華和剛出版的有十萬字更新的《華為研發》第3版
1997年初張利華進入華為工作,她曾在研發部、交換產品部、業務與軟件產品線、運營商解決方案部、手機終端公司籌劃組等多個部門就職。離職后,她以做管理咨詢與撰寫《華為研發》為圈內外所聞名。
最近,她的《華為研發》第三版剛剛付印。“我親歷了華為突然由盛夏轉寒冬,辦公室里突然離職過半,而生產線僅開工1/3的艱難歲月。”她反反復復強調“寒冬”這個詞,這正是第三版新增的篇章。其中,最有戲的莫過于華為手機決策的部分細節披露。
“當初為了提議立項華為手機,任老板曾大發雷霆當眾拍桌子。我以為自己要被開除了。”她繪聲繪色地講起華為手機申請六年被否,后來十分鐘又被決策立項的來龍去脈。
“《華為研發》前兩版的銷量如何?”我問她。張利華笑了笑,“一般吧,不算很多。沒法與韓寒的書比,讀者只是一個小眾人群。”這顯然是屬于華為人那種的低調和自謙。采訪過的前華為人都說,能在華為工作的女性都不簡單,張利華當然不例外。
離職前幾乎每個月都去醫院打吊針
張利華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幾百年歷史老教室有點舊。
去年3-4月,張利華在美國硅谷、哈佛大學等地做了10場關于中國式創新的演講交流。
來聽講的人很多,場面熱烈,互動精彩。有人尖銳地向她提問:作為一位離開華為很久的雇員,你為什么要幫華為說話,而否認華為是因為中國政府支持而取勝?
“當時,我的聲音哽咽。我望著這位提問者,請他看看我頭上的白發,我四十多歲,年齡不算太老,但已半頭白發,我和同事們曾經如此在華為辛苦地工作,如果華為的取勝是靠政府打幾個電話這么容易,那些年我在華為還需要那么辛苦地每天工作到晚上三點才回家嗎?”
坐在對面的張利華,指了指兩鬢的簇簇白發。我笑著安慰,“不仔細看的話,其實并不明顯。”
就讀于電子科技大學的張利華,研究生畢業沒幾個月就從上海外企離職到深圳加入華為,主動放棄上海戶口。期間,她主持過大量新領域的開拓工作,曾任華為公司研發部校園卡產品經理、華為交換產品部副總工程師、華為業務與軟件產品線總工程師、華為手機公司籌劃組負責人之一、華為運營商解決方案部負責人之一。
“凌晨3點睡覺,7點起床,8點半上班。這個工作節奏我都習慣了。”說起當年的拼,張利華有點兒激動,”當時壓力很大,只要稍微處理不當,公司產品在市場上馬上被淘汰出局。離開華為前的一年,因為身體透支太勞累,幾乎每個月我都去醫院打吊針,但這并不影響我日常的節奏。”
的確,張利華在華為的那些年,正值華為的“冬天”。有段時間她在上海,華為當年準備進駐上海的時候,七、八年“顆粒無收”。要知上海一個世紀前就有電話,國外廠家也早已實現本地化生產,合資關系已有數十年的基礎。華為怎么去突破這種局面,打開上海市場?“那時,華為取得每一個市場的成功都是如此艱難,以至于我每天揪著頭發想,怎么產品創新去突破強自己百倍的全球著名競爭對手。”
所以不難理解,在面對“華為到底是否有中國政府的投資背景”等問題時,張利華會冒出骨子里的自信和有點憤怒的語氣。
去年4月5日在IMAPS英文演講過程中,當再次面對這樣的質疑時,張利華的回答擲地有聲:早期華為的GSM和3G產品線累計投入40億人民幣后,歷經數年在中國市場仍無法取得突破。如果華為有政府支持的話,3G應該最先在中國應用,CDMA1X不會被迫轉戰國外。相反愛立信、思科、摩托羅拉在國內有很大比例。直到在海外在歐洲打開市場證明自身實力之后,2008年華為3G和GSM產品線才在中國市場取得實質性突破。華為在發展歷程中的這些九死一生的艱難,特別是在早期開拓中國市場的艱難,都是對華為不存在中國政府官方投資的歷史證明材料!
她的英文演講最終獲得全場掌聲。
雖然學的是工科,張利華的表達能力很強。《華為文摘》匯集了歷年來的優秀文章,其中就有張利華2001、2002年在公司發表的文章。“我是公司最早的那批特聘老師,我還留著那張證書呢,有很多華為干部的考試題都是我出的。”
她寫華為的苦。苦中有浪漫——幾乎每個華為人都備有一張床墊,卷放在各自電腦臺的下面。燈火闌珊,他們在這張床墊上累了睡,醒了接著干。
苦中也不乏幽默——她曾呆過的交換業務部,是當時接受中科大學生最多的部門。有位剛畢業的項目經理管理風格頗具特色。一次,坐在辦公室最后一排的他發現某人下班時間在打游戲,而不是在做今天尚未完成的軟件。于是,他悄悄地通過局域網潛入對方電腦游戲中,害得對方當日游戲關老攻不破,興致全無只好轉回去做程序了,而這位項目經理在后面嘎嘎偷笑。
工科生那專業又頑皮的形象躍然紙上。“我可是親眼目睹他這么收拾的。”說起這一幕,張利華也在笑。
華為手機立項這事曾成為公司忌諱的話題
“當初,你在華為時曾想過寫這本書嗎?”
“工作時想的都是如何突破,寫書是在離職后了。”
2001年張利華在華為公司總部深圳坂田百草園公司宿舍居住,以方便每天加班。
2003年底,32歲的張利華決定辭職。一開始她在深圳創業,幾年后這個公司賣掉了,很快她開始做管理咨詢。
“這里面有一個‘看見’的過程,一方面我自己有兩、三年創業的經歷,讓我看到了華為的經驗很值得總結和借鑒;另一方面,我也接觸了很多企業,我發現哪怕非常有名的企業,相較于華為的管理都要落后十年以上。”
2005年,張利華有了寫書的想法,她開始收集和梳理素材,直到2009年《華為研發》正式出版,可謂四年磨一劍。
在華為,很多人聆聽過任正非的經典名篇《華為的冬天》。任正非坦誠地面對這么多人,誠懇地承認自己在幾件事上的重大失誤。
這也是她寫書的“眼”。那時候,華為處于什么情況呢?就是常規比賽比別人落后幾十年,只能在花樣比賽中滿分勝出,可以說,每天都是生死。里面有不少鮮為人知的橋段,包括現在賣得大火的華為手機,這也是《華為研發》第3版首次披露的精彩細節。
2002年9月30日,松下和愛立信的手機測試通過了華為的彩信業務。國慶節,張利華到移動營業廳看到彩信業務旺盛的銷售情況:中國移動各營業廳,消費者排隊上百米只為搶購一部能收發彩信的手機;松下GD88,諾基亞的彩信手機都賣8000多元,一機難求。當晚張利華就開始給公司最高層寫報告,建議華為公司立即做可以支持移動數據增值業務的2.5G和3G的手機終端。
2002年10月底,北京國際通信展開幕。張利華負責給公司高層領導介紹整個通信展體現的技術新趨勢時,把之前準備的華為要盡快立項做3G手機的材料邊走、邊說了一路。通信展后張利華就收到徐直軍命令:準備一份給任老板的正式手機立項匯報材料。
在準備材料期間,張利華當時同時在3G業務小組,受邀請參加了一次任老板親自召集的對無線產品線討論會。
會上當任老板讓大家暢所欲言時,張利華忍不住大聲說:華為的3G設備只能賣一次,但是消費者一年會換好幾部3G手機,中國有好幾億手機消費者。華為應該盡快立項3G手機!否則會失去巨大的市場機會。
任老板一聽,啪地很響地拍桌子說:華為公司不做手機這個事,已早有定論,誰又在胡說八道!誰再胡說,誰下崗!
張利華仍清楚地記得當時凝滯的氣氛,“任正非的聲音洪亮,他的話一出來,立即就沒有人敢吱聲了。我當時心想:自己可能要離職了。這件事就卡在這里,成為公司內忌諱的話題。”
不過,張利華的內心還是很強大的,“我想還是先把手機立項的材料做好再離職。”
更強大的當然是任正非。“華為冬天后,任正非帶頭開展自我批評,及時地糾正錯誤,不再固執堅持已見。讓老板為說過的每一句不妥的話主動道歉是很困難的事,但是任正非還是人情味很濃的老板,會在其他場合用微笑的方式緩和。”
也是在2002年底,徐直軍受任老板委托召集手機立項討論會,當張利華面向高層從容匯報完之后,任正非情緒和緩地說了兩句話:紀平,拿出十個億來做手機!(當時紀平負責財務)
第二句是:為什么中興GSM手機沒有做好,虧損了好幾年,你們要想清楚。做手機跟做系統設備不一樣,做法和打法都不同,華為公司要專門成立獨立的終端公司做手機,獨立運作!
華為手機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會,很簡短地波瀾不驚地開完了!
“事后我回想,2003年華為處于深冬,公司的凈利潤也就十個億,任正非這次真的想好要做手機了,將這一年的全部凈利潤押上做預算,放手一博。”張利華說,這就是華為公司令競爭對手膽寒之處,要做一個新產品,會押上全部去做,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不像很多公司小打小鬧地先小投入試一試,而淺嘗輒止的嘗試心態往往做不好產品。
而那幾個月,張利華就在為手機立項這事編寫材料,同時她還是業務與軟件產品部的總工,運營商解決方案部的副部長,還在3G業務小組里任職,還是移動數據業務規劃組組長……身兼數職,每天在幾個辦公大樓不同辦公室和不同主題的會議室里穿梭,白天開會晚上寫材料到兩三點鐘……
咨詢路上那些消失的CEO
張利華在企業里指導工作
“為什么我的能力比你強,是因為我經歷的挫折比你多。”這是任正非的原話。回顧做企業的二十多年歷史,任正非也曾說過自己:曾焦慮到得了憂郁癥,徹夜睡不著覺,淚流滿面,多次覺得華為可能過不去這個坎了。
“大家覺得任正非是個神人,能夠自發地追求很多完美,其實任正非也是凡人,他也遇到很多坑。”在張利華看來,這些坎的攻克、這些失敗經驗的總結,正是華為一次又一次逆襲成功的鋪墊石。
自走上管理咨詢這條路后,張利華一直沒有換過方向,這些年,她在嘗試將華為的經驗傳遞給更多中國企業,讓他們也能像華為一樣快速成長。
【讀后感】
大約09年的時候,華為剛剛開始重點做服務器的時候,傳聞任老板不是太看好服務器,一位老江湖跟我說:“這是好事啊!老板不看好手機,中興海外手機賣火了,華為追;老板不看好小靈通,UT把小靈通做得滿大街的;老板不看TD,移動被分配了TD;這下服務器要火了!華為從來不靠運氣”
那靠什么?
毛 主 席說過:“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1960年5月,毛 主 席在武漢東湖接見二戰名將蒙哥馬利。這位曾在二戰期間角逐阿拉曼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參與指揮諾曼底登陸作戰的英軍元帥對毛 主 席說:“閣下指揮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而毛 主 席卻微笑著搖搖頭,說:“‘四渡赤水’才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筆’!”
前兩天,幾乎每天都有人私信我,要我對任老板對離職員工喊話的事情發表意見。
修正錯誤是他的優點,不斷的在前進中尋找正確的方向,不怕打臉,這是其偉大的特質之一。正如文中所說:2002年底,徐直軍受任老板委托召集手機立項討論會,當張利華面向高層從容匯報完之后,任正非情緒和緩地說了兩句話:紀平,拿出十個億來做手機!
編外話:喊話的是引用的心聲社區的帖子,不是老板原文。文中核心思想不是要優秀的員工回去,而是不成正氣的人要考慮其去留。——閱讀理解需要抓中心思想。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624瀏覽量
183820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212瀏覽量
255889 -
麒麟970
+關注
關注
10文章
264瀏覽量
63673
原文標題:有人15年前提議做華為手機,任正非曾大怒拍桌子
文章出處:【微信號:Hardware_10W,微信公眾號:硬件十萬個為什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FOC電機控制究竟該如何學?
工程師在產品選型的時究竟是選CAN還是CANFD接口卡呢?

室內導航究竟是如何實現的
ADS1298R PACE_OUT1和PACE_OUT2這兩條引腿究竟是輸入還是輸出?有什么用?怎樣使用?
ADS1204 CLKSEL置1時,如何采集數據?怎么知道什么時候是最高位?什么時候是最低位?
LDC1000是否需要在初始化之后延時才會開始測量呢?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關系?
PCM1861 INT腳究竟是輸出還是輸入?
超高頻讀寫器究竟是什么,能做什么?一文讀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