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庫水雨情和大壩安全監測解決方案
小型水庫作為重要的水資源管理和防洪調蓄設施,在保障農業灌溉、居民飲水及防洪安全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其規模限制,小型水庫往往在水雨情監測和大壩安全評估方面面臨資源和技術的雙重挑戰。因此,構建一套高效、精準且經濟實用的小型水庫水雨情和大壩安全監測解決方案顯得尤為重要。該體系旨在實現對水庫水位、降雨量、水質狀況等水文要素以及壩體結構穩定性、滲流安全、表面位移等關鍵安全指標的實時、精確監測與科學評估,從而確保水庫運行的安全性與高效性。
- 高精度傳感網絡部署
采用多元化的高靈敏度傳感器陣列,包括但不限于超聲波水位計、遙測雨量計、土壤含水量傳感器、地下水位監測儀以及光纖光柵傳感器等,實現對水庫流域內的水文氣象參數和壩體微小變形的全天候、多維度監測。特別強調利用物聯網(IoT)技術,實現傳感器的遠程控制與數據自動采集,提升數據獲取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將現場的傳感器連接到PLC上,PLC連接藍蜂物聯網網關,通過網關遠程監控現場設備,將數據實時回傳至EMCP物聯網云平臺,實現實時數據采集與分析。
- 智能數據分析與預警系統
通過EMCP物聯網云平臺數據中心,對收集到的海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與智能分析。通過建立水雨情與壩體安全的動態模型,大屏看板,可以直觀觀察到潛在風險。在平臺設定預警閾值,提高預報的準確率與可靠性,為決策支持提供科學依據。
- 實時預警系統
藍蜂網關實時監測現場設備,在平臺設定閾值報警規則,一旦監測數據超過預設安全范圍,立即觸發預警系統,通過電話AI語音、短信、消息推送、網頁語音報警等多種渠道向管理人員發送預警信息,確保快速響應。
- 結構健康監測與評估技術
應用先進的結構健康監測(SHM)技術,如分布式光纖傳感、衛星雷達干涉測量(InSAR)與無人機巡檢等手段,對壩體進行全面的健康狀態評估。通過非破壞性檢測技術定期對壩體內部結構進行“體檢”,及時發現裂縫、滲漏等安全隱患,并結合數值模擬技術預測其發展趨勢,為維護與加固提供精準指導。
- 綜合管理與應急響應平臺
通過藍蜂快速構建一個集數據可視化、決策支持、應急指揮于一體的綜合管理平臺。平臺需具備高度的可操作性和交互性,能夠直觀展示水庫實時狀態與歷史趨勢,支持多源數據融合與跨部門信息共享。在緊急情況下,快速啟動應急預案,實現資源的快速調配與有效指揮,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
綜上所述,本方案通過構建一個從數據采集到智能分析,再到決策支持的閉環系統,為小型水庫的水文氣象監測與壩體安全保障提供了全方位、智能化的解決方案,旨在提升水庫管理的科學性與安全性,確保水資源的有效利用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共生。
審核編輯 黃宇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1文章
46242瀏覽量
392368 -
安全監測
+關注
關注
0文章
208瀏覽量
10741 -
云平臺
+關注
關注
1文章
1437瀏覽量
403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